甲班有一个传统,后三名都意味着危险。
只因曾经出现过两班轮换的读书人,无一例外都是这些名次。
且,最让郭修担忧的还是宋溪这种情况。
虽然这样的出现近几年不算多,只是有了其一,很难保证没有其二。
名次越落后意味着越危险,郭修做不到浑然和无动于衷。
他心里记挂着事,自然沉默无言。
走了一段路,几人到了考卷张贴处。
前方已经围有不少人,宋溪看过去,其中有不少生面孔。
他猜测这些大概率是乙班的读书人。
几人来晚了,只能在外围一些。
没一会,在他们后面又来了一些人,有人带着矮小的木凳子。
宋溪不免多看了两眼。
靠近一些的那人见宋溪看过来,也望了过去,他虽然没有当面见过宋溪,但很快就认出了人来。
不过没有声张。
等了一会,前面才稍微空一些。
宋溪认真的看着其人的卷子,入目的第一眼,他的眼里是惊艳。
和嘉荣字如其人,字迹是标准的楷书,一笔一划都恪尽职守。
若要硬挑出不足便是字迹有一丝丝清瘦,但这并不影响,反而与其人相得益彰。
若他是阅卷者拿到手就会觉得高兴,前面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一下如沐春风。
宋溪从前看到底,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好到有些恐怖。
不少读书人都容易摔跟头的算学,和嘉荣也全部答对。
最难得的是他的卷面几乎没有短板,处处皆长处。
宋溪扪心自问,以自身的水平去看。
他清楚,他写不出这样好的文章。
又一次,他想起前世偶然刷到的古代状元的考卷,不免生心敬畏。
他又想起与白鹿书院齐名的还有三个书院,算下来,他的前面至少有五十人。
以如今的水平去参加乡试,若是在江南地区,宋溪大概率都很难勉强上榜。
他也是此时才真正的完全意识到,从前当真是运道好。也意识到了,江南的确不一般。
宋溪上辈子就是从高考大省考出来的,他比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待回到课堂,宋溪下意识朝和嘉荣的位置看过去。
只见少年孤傲的独坐在位置上,旁有几名读书人围绕,面上带着恭维。
他的位置是堂内的最中央,前面坐的都是比他身量还要矮上不少的同龄人。
在他位置附近,便是酆玉与扶邑。
这两人年纪都比和嘉荣要大上一两岁,其中酆玉年纪最大,已有十五。
算的上是甲班为数不多的十五龄之人。
一上午课程结束,宋溪与几位从前不熟悉的同窗说上了几句话,不过也仅此而已。
宋溪来到甲班不过短短一月,很难与人产生多少同窗情谊,之后如何要看来日相处。
一上午课程结束,宋溪回到家,同老两口说起了这次考试的名次。
李翠翠一愣,而后还是高兴道:“我儿聪明,读书累了吧,明个娘就杀鸡给你炖汤。”
“这天冷了鸡也不咋下蛋,白吃白喝的,还是给你吃了好。”
宋溪点头,笑道:“娘你真好,儿子三生有幸能做你的孩子。”
李翠翠见这孩子忽然说这样的话,虽说平日里习惯了,不过这话还没听过,免不了有些躁意。
“你这憨娃,咋说这话,”李翠翠皱着眉,嘴角却高扬,“成成,娘为了这话,日日杀鸡给你吃。”
宋溪看向还在鸡笼里浑然不觉的几只鸡,毫不客气的道:“听娘的。”
一旁,宋大山忽然觉得嘴里的肉没了滋味,他看向宋溪又看向笑的和花似的老婆子,突然道:“哎,人老咯。”
李翠翠望过来,皱眉道:“你咋了?”心里想着,人突然说这话,指定没好屁。
宋大山不吭声,李翠翠懒得理,问一嘴就成了。
而后她转头朝宋溪乐呵呵笑道:“小宝啊,多吃点。”
“知道了,娘。”宋溪也夹了一筷子给他娘李翠翠,而后夹给他爹。
宋大山立刻变脸,笑了起来,美滋滋的吃着儿子夹的菜。
这肉啊,一下就有了滋味。
李翠翠瞧他那样子,哼了一声,也高兴的吃着孩子夹的菜。
待宋溪去了书院,老两口在院子里晒太阳,李翠翠才担忧道:“他爹,小宝是不是读书读太累了,这回只考了十二名,上回还是考了头名嘞。”
宋大山沉思,觉得李翠翠说的有道理,“是勒,咋落了这么多名。肯定是娃学累了,这回脑子歇着了。”
李翠翠见宋大山也认可,眉毛越皱越深,拧成一个川字。
“哎,这事不要和娃说。咱给娃多买点肉吃,这吃好了身子就好了。十二名也好。”
李翠翠说着想起来这段时日宋溪日日捧着书读,吃饭也赶,夜里还要挑灯。
这日头还暗着人就起来了,比她还早。
这些她这个当娘的都看在眼里,可心疼的紧。这名次倒是次要,她可舍不得说娃。
她啊,就是担心娃这样学出问题,啥都不如养好身子骨来的实在。
如今娃已经是她老宋家最出息的,走出去谁不羡慕她李翠翠。
旁的,就是娃不读书了,如今这日子也美。
此时到了书院的宋溪还不知道家里的双亲为了他的名次担心起了他的身体,正在重新写着考试时的题目。
这是他的习惯,重写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思路和见解。
加之今日看了和嘉荣的文章,宋溪多了一些启发,自然要趁热打铁。
此次朔考名次出来以后,除了宋溪本人与老两口,最关注的人还有周行鹤。
他听说宋溪的名次,波澜无惊的眸子里有过一丝讶意,只是这情绪很快,快到只是一瞬间。
他忽然想到宋溪毕竟是那个人的弟子,又觉得没什么。
周行鹤想到当初将人安排到了少年班,现在想来,似乎有一些不妥。
不过也仅此而已。
此事,只在他的心上泛过一丝波澜,而后抛却其后。
不过是一个旧友的弟子,周行鹤还不至于放在心上。
朔考在每月一日,书院的休沐日为每月初七至十五,偶遇节假日另放。
腊月一过,日子便快了许多。
此次考试结束后不久,书院各处都安排上了炭火。
甲班共烧有六盆,除了四盆共用,其中一盆靠近名次三甲。
一盆靠近教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