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是前程。”
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本堂里沉稳地响起,目光却还停在书架上那些厚重的典籍之间,“新整训的京卫要补将领,朝廷各处也缺踏实能干的年轻官员。咱知道你汤家的子弟向来能打敢拼,也有几个读书明事理的好苗子……他们缺的,就是个更宽的平台。”
他转过身,看向汤和:“咱给你五个名额。从你信国公府的子弟里,或是你信得过的老部将子弟中,挑五个最出色的,不管是文是武,都不限。送来朝廷,咱会重点培养。你的三儿子汤鼎,咱会亲自盯着他的前程。剩下四个,咱也都一一记在心里,将来看他们的本事给职位,肯定不会埋没了人才。”
汤和的呼吸,一下子就急促起来。
他不是不懂政治的粗莽武夫,立刻就明白了这份承诺背后的分量。
这可不是普通的世袭荫封或赏赐,是陛下要把汤家下一代的内核子弟,拉进“自己人”的圈子里,亲自培养、记在心上!
在胡惟庸案后清洗的阴影下,这种着眼于未来的信任,格外金贵。
“臣……臣代犬子,还有府里上下,叩谢皇上的天恩!”
汤和情绪激动,起身就要行大礼。
这可不只是给子弟谋出路,更是陛下给汤氏一族未来安稳的承诺啊!
“先别急着谢恩。”朱元璋虚抬了下手,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神情,“咱要培养的,是能给大明扛事的栋梁,不是躺在父辈功劳簿上享福的纨绔子弟。要是丢了你汤家的脸面,姑负了咱的期望,咱的眼里,可容不得沙子。”
“皇上放心!”汤和说得斩钉截铁,“老臣一定严加管教!要是有不成器的,偷懒耍滑或是品行不端,不用皇上开口,老臣第一个饶不了他!”
“好。”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这第二件,是血脉。”
他把手里一份写在细绢上的名册轻轻推到汤和面前。绢帛上,墨迹清清楚楚列着几个年轻宗室的名字。
“新军里的位置,咱给你信国公府留了十个名额,全是实打实的重要缺额,由你挑合适的子弟去任职。不过,”
朱元璋话头一转,手指在那几个宗室名字上点了点,“咱朱家跟汤家,既是君臣,更是同乡旧识,情谊要想长久,还得靠血脉连着。你的几个女儿,咱看着都不错,端庄又聪明。咱的皇子皇孙里头,也有好几人正到了该婚配的年纪。”
汤和的心猛地一跳,目光落在那些名字上,呼吸不由得变粗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关照,是要把汤家的血脉,彻底融进皇室宗亲的根脉里啊。
朱元璋的声音平稳又深沉,带着不容反驳的力道:“挑合适的,结成亲家。”
“从今往后,你汤家的小子为大明握枪守疆土,你汤家的姑娘为朱家生儿育女、开枝散叶。”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份用血脉亲情织成的纽带,比任何官爵赏赐都结实。这是咱对老兄弟的托付,也是皇家握在手里的承诺。”
汤和瞬间明白了皇帝更深的心思。
这不光是天大的恩宠,更是把信国公府的命运,通过最根本的血缘,牢牢绑在了皇室的兴衰上。
他深吸一口气,把那份重得象千钧的名册紧紧攥在手里,仿佛握住的是家族未来一百年的气运和责任。
“臣……叩谢天恩!汤氏一族,愿意和皇家,同甘共苦,休戚与共!”
……
京郊,新军演武场。
校场上,两万名士兵笔直地站着,象一片沉默的森林。这片“森林”分得清清楚楚。
站在最前面的五千人,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底子,是这支新军的脊梁。
他们眼神锐利,身上带着经过血与火打磨的沉稳和煞气。
而在他们身后,那一万五千名刚补进来的兵卒,就显得嫩多了。
他们大多是最近从凤阳老家及周边招来的农家子弟,虽说身体结实,但眼神里还带着刚当兵的迷茫和几分胆小。
他们能吃饱饭、穿上新军装,对皇帝心里感激,可这份感激还没变成战场上那种绝对的忠诚和勇气。
忠诚,得靠战火和严格的军纪来练!
而朱元璋,正准备砸进去足够的资源,也举起最狠的鞭子。
“皇上驾到——!”
随着拉长了调子的喊声,朱元璋穿一身紧身的赤色军装,骑着一匹壮实的战马,在一群贴身护卫的簇拥下,慢慢骑马进了营。
他的威严和沙场老将的杀伐气混在一起,形成一种让人不敢直视的强大气场。
“臣等恭迎皇上!”
“都起来!”
他走得很慢,目光从一张张或沧桑、或稚嫩的脸上扫过。
他看到了老部下脸上被岁月和刀剑留下的疤痕,也看到了新兵眼里对未来的迷茫和渴望。
朱元璋在一个脸颊带疤的老兵面前停下,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那道吓人的伤疤。
“鄱阳湖?陈友谅?”朱元璋的声音带着淮西口音,平静却很有分量。
老兵浑身一震,猛地挺直腰板,大声回道:“是!陛下!是鄱阳湖!陈友谅的箭!”
皇帝记得!记得他们流的每一滴血!
朱元璋点了点头,没再多说,继续往前走。
可这个简单的动作和问话,已经象一股暖流,点燃了所有老兵的忠诚和热血。
而那些新兵,都用带着羡慕和渴望的眼神,紧紧盯着皇帝的背影。
朱元璋走到校场中间,新旧士兵的分界处,转过身面对全军,只简单挥了下手。
几十口又沉又大、挂着铜锁的木箱,被强壮的士兵费力地抬到了场中,在他身后排成一排。
“咚!咚!咚!”
木箱落地的闷响,像战鼓一样敲在每个人心上。
整个校场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着那些箱子。
“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念给他们听。”
朱元璋的话特别干脆利落。
随着箱盖被撬开,随行人员接力大喊,让下方的新军将士们,都知道了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中间那口箱子里,是码得整整齐齐、盖满红官印的田契地契!
两边箱子里,房契堆得象小山,绢帛卷轴间隐约能看到“绝卖”“永承”这类字样!
一匣子鸽子蛋大的南洋珍珠和翡翠玉璧散在里面,冷光来回流转;最底下,居然压着几份手写的“义庄养老保单”,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只要族里老幼,生病能领买药钱,去世能拿安葬费”的条款!
阳光扫过纸页和珠宝,足够让任何人都心神震动!
好多士兵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能代表土地、房子和世代保障的凭证,连呼吸都停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