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新军(1 / 1)

他的眼神里没了刚才的狂怒,反而平静得可怕。

“砍了他们?太便宜了。”

朱棣愣了一下,没明白父皇的意思,抬头疑惑地看着他。

“咱要的不是让他们痛痛快快死了就算了。”朱元璋站起身,在暖阁里慢慢走了两步,“咱要抄了他们的家,灭了他们的族!他们几代人刮的老百姓的钱、贪的国库的银子、通敌换来的金山银山,一分一厘都得给咱吐出来!”

“咱还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睁大眼睛看看,通敌叛国是什么下场!”朱元璋停下脚步,眼神里全是狠厉,“不光他们要死,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子孙后代,都得为这事付出代价,永世都别想抬头!”

他猛地转身,目光像刀子似的盯着朱棣:“这,才是咱想要的。”

朱棣的心脏“咚咚”狂跳,他第一次见父皇露出这样的神情,不是开国时打天下的勇猛,是治天下时对蛀虫的决绝!

朱棣赶紧深深磕了个头,声音都带着点激动:“儿臣……明白了!父皇……圣明!”

朱元璋走回御案前,拿起那份写满名字的名单。

他的目光像从孔希仁、那个信儒家的京官,再到江南商人的名字上,一个一个扫过去,每个名字都象被他盯出了洞。

“你去拟个周密的抓捕计划。”

他的声音又恢复了冰冷的平静,好象刚才那番激动的话只是随口说说,真正的心思早被他藏回了心里最深处,

“记住,山东孔家、江南商号、边关那些帮他们的守军,这三个地方必须同时动手。咱要的是一锤子下去,把他们全兜进来,一个都跑不了!”

“人、钱、东西,一样都不能少!”

朱棣伸出双手,恭躬敬敬地接过那份名单。

“儿臣……遵旨!”

他抬起头,他要让这些通敌叛国的人知道,敢动大明的根基,父皇和他都不会饶了他们!

……

距离新年还有一日,寻常百姓家都在欢度新年。

天刚蒙蒙亮,寒风就裹着雪粒子,刮得人脸颊生疼。

朱元璋坐在一辆不起眼的马车里,车厢里除了他,只有太子朱标。

这位年近而立的储君,此刻正襟危坐,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神复杂地看着窗外倒退的田垄和光秃秃的树木,又时不时瞥一眼身旁这位刚过四十、却已执掌大明江山十三年的帝王。

自打接到朱元璋的密旨,得知父皇之前暗中传诏正在西安府训练新军的信国公汤和秘密回京后,朱标就觉得,自己过去十几年学习的儒家治国理念,正在被父皇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一种他既陌生又不得不深思的高效与果决。

他本以为父皇要处置勾结残元的江南商人,会象往常经筵上讲的那样,先让都察院上奏弹劾,再交给三法司会审,遵循法度,以彰天朝仁义。

毕竟那些江南商人背后,还牵扯着以儒家思想为纽带的官员,甚至连山东孔家都牵涉其中。那可是天下文脉所系,历代君王无不礼敬有加。

可他的父皇呢?

直接绕开了整个外朝文官系统!

既没与东宫师傅们商议,也没通报六部,甚至没让都察院的言官们听到半点风声,只靠锦衣卫和老四朱棣的暗线,就把罪证摸得清清楚楚。

朱标心中暗忖:这分明是用最直接的皇权,越过了文官们恪守的“程序正义”,也越过了他平日所学的那套“君君臣臣”的礼法框架。

他自幼习圣贤书,听大儒讲学,可从未见过如此……干纲独断的帝王心术。

“父皇似乎从来就不完全信重朝堂上那些道德文章,他更信自己手中的力量,信那些真正能握得住的东西!”

“而今天,父皇就是要让我看看,这大明江山,光靠仁德教化是否就真的足够稳固!”

马车在京郊一处戒备森严的营地前停了下来。整个营地肃杀井然,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象一张绷紧的硬弓。

朱元璋在侍卫的搀扶下走下马车,朱标紧随其后。他第一眼就落在了校场上:数千精锐正在操练,“喝!哈!”的呼喝声震天动地,在山谷间回荡,惊得枝头的积雪簌簌落下。

一个穿戴盔甲的老者,正站在队伍最前方,扯着沙哑的嗓子喊口令。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外奔波的模样,脖子上的青筋因为用力而根根暴起,却半点不在意,依旧把每一个口令都砸向面前的士兵。

正是信国公汤和,治军严苛闻名,这些年数次率军北征,屡次深入漠北侦察敌情,对塞外山川形势了如指掌,阅历之丰实非寻常宦官可比。

“向左——转!”

“唰!”

数千人的动作整齐划一,仿佛是一个人做出来的。

转动身体时,脚跟磕在地上的声音,竟只有一声脆响,没有半分杂乱。

那声音里,没有京营士兵的敷衍,没有边军的散漫,只有一种被严格纪律攥紧的、令人心悸的生命力。

标看得心头一震,几乎要倒吸一口凉气。

他自幼习读史书兵策,也随父皇检阅过不少军队,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兵。

过去的徐达部伍严谨,常遇春的铁骑骁勇,强则强矣,终究带着将领鲜明的个人烙印,兵随将转;

可眼前这支军队,却仿佛被抹去了一切个人痕迹,动作整齐划一到令人心悸,兵卒眼神里看不到喜怒,只有对命令近乎本能的服从。

这种冷酷的纪律,将数千人溶铸成一台精密的杀伐机器。

朱标忽然明白了:父皇让这只军队暗中进京,恐怕不止在北元残寇,更在震慑天下所有恃功而骄的勋贵、盘根错节的官僚,乃至那些自诩“与国同休”的世家。

例如山东孔家。

想到孔家,朱标心情复杂。

他自幼受教于大儒,对圣人血脉自有敬重,却也深知其族凭借“衍圣公”尊号,历朝换代而屹立不倒,享尽恩荣,于国于民却未见多少实绩。

如今更与江南商贾勾结,行资敌之实,枉读圣贤书!父皇欲施以雷霆,虽手段酷烈,却也是其自取。

只是……如此径直以兵威凌驾于千年文脉之上,与他所学“为政以德”的圣贤之道,终究是背道而驰了。

这大明江山的稳固,难道真能全然不靠教化仁德,只凭这钢铁般的秩序与皇权的绝对意志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 家父吕布,但吾好喷爹 大宋悍臣 中二少年与毒舌师傅的驱邪之旅 霍格沃茨:魔法小鹰只想种树 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我的桃花眼师姐 斗罗:开局曝光十大伪君子 全球冰封:我的别墅成了安乐窝 木叶之成火影从献祭无良上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