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和朱能的上任,遇到了阻力。
一种无声、柔软却又无处不在的阻力。
他们被授予“千户”等实职,足以让京中许多军官眼红,但当他们手持圣旨,意图整肃部分卫所时,却发现自己象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同僚对他们阳奉阴违,口称“大人”眼中却满是轻视。原先的卫所将官,对他们视而不见,一切照旧。
他们都在等。
等这两个没有显赫背景、骤然擢升的汉子,知难而退。
他们不相信,这样的人能触动盘根错节的蓝玉旧部。
丘福和朱能感受到了这一切。
他们没有去向皇帝诉苦,也没有滥用权力去惩罚怠慢者。
他们只是在做一件事。
探查。
观察着军中与蓝玉相关联的每一个将领,每一支人马的动向。
三日后,他们带着一份密报,再次觐见了朱元璋。
“陛下,臣等已初步查明,”朱能沉声禀报,丘福在一旁肃立,面色凝重,“凉国公旧部中,有数十人凭借其义父声势,在地方上为非作歹。有强占民田数千亩者,有私设关卡勒索商旅者,更有甚者,纵容家奴殴毙人命,地方官畏其权势,竟不敢深究。此风若不遏制,恐损陛下天威,坏朝廷法度!”
朱元璋正在用一柄小小的玉斧,轻轻敲着一幅巨大的大明疆域图的边框,发出笃笃的轻响,他没有问他们是怎么查出来的,甚至头也不抬地问道:“你二人准备如何做?”
丘福猛地抱拳,声音斩钉截铁:“陛下,俺想杀人!不杀不足以正军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朱元璋敲击地图边框的动作停顿了一下。
“就凭你二人?”
“不。”朱能接过话,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臣这两日,私下接触了军中一些不得志的低阶军官和悍卒。他们与臣等一样,出身行伍,有胆略,却苦于没有门路,常被那些倚仗义父权势之人欺压。臣已许诺,只要他们肯为陛下效死,查明实据,军中便有他们立功晋升之阶。高官厚禄臣不敢保证,但陛下赏罚分明,臣等深信不疑。”
朱元璋终于放下了玉斧,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们。
“他们信了?”
“他们想搏一把。”丘福闷声道,“搏一个公道!搏一个前程!更搏陛下能给咱们这些只会打仗的老粗,一条为国除害的路!”
“很好。”朱元璋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那就让他们,纳个投名状吧。”
“朕要让所有人都看见。看见触犯国法的下场,也看见……为朕肃清蠹虫的功劳。”
……
洪武十三年冬,奏疏,如雪片。
甚至可以说是比雪片更沉重,更密集。
它们再次堆积在乾清宫的御案一角,形成了另一座小小的山。只是,这一次,山体已然转向。
朝野上下,谁也没有料到,皇上整顿纲纪的第一刀,会如此迅疾、如此狠厉地砍向大明各地的军营。
尤其是几道写着“清除大明军营中拉帮结派,认义子义父”诏书,如同惊雷,炸响了看似平静的湖面。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疯狂的反扑。
经常做这些事的勋贵、部旧,从最初的震骇中反应过来。
他们无法理解皇上为何自断臂膀,但他们深谙官场自保之道,若不能平息指向自身的雷霆,那便将这雷霆之火,引向他处!
于是,参劾的奏章以更为汹涌的势头,涌入了紫禁城。
然而,这一次,字字句句,皆指向了另一个锋芒正盛的名字,燕王朱棣。
奏疏中言之凿凿:燕王自东南沿海推行新政安然返京后,其旧部如朱能、丘福等人,便似得了密令,频频插手京营及各地卫所事务,其心叵测!
他们弹劾燕王“结交外将”、“窥伺军权”,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位燕王势大的警剔与构陷。
他们却不知,朱能、丘福的每一步动作,皆来自于乾清宫。
朱元璋压根懒得看。
他依旧让内侍将新的奏疏,码放在那座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奏折山”上。
他冷眼看着奏折山一天天增高,这让他清淅地感觉到,蓝玉一系在绝望中的反噬是何其凶猛,而他们查找“替罪羊”或“挡箭牌”的本能又是何其迅速。
朱元璋知道,这些上书者正自以为得计,以为将祸水东引至自己那位能征善战的儿子身上,便可为自己赢得喘息之机。
他们认为,皇帝必然猜忌手握重兵的亲王,此乃帝王心术,古今皆然!
多么精明,又多么……可笑!
他们不懂,老四的刀再利,此刻刀柄,正握在他朱元璋的手中。
而他们这番作为,恰恰将更多隐藏的关联暴露无遗。
引火烧向朱棣?
这火,本就是他朱元璋亲手点燃,而现在他需要确保这火,只烧向他指定的人!
朱元璋将目光从那座奏疏山上移开,投向了殿外。
这座江山,就象殿外落下的大雪一般,看似平静,实则每一粒,都可能被蓝玉那数百“义子义孙”的阴影所笼罩!
……
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在金陵皇城的上空,让人喘不过气。
在靠近校场的一片空地上,上百名被五花大绑的武官和军吏,跪成一排。
他们的嘴被麻核塞着,只能发出“呜呜”的哀鸣,脸上写满了恐惧与不甘。
这些人,无一例外,臂膀或衣襟内侧,都隐约可见代表凉国公门下的私记。
在他们的对面,站着丘福、朱能,以及他们身后那几十名眼神决绝、刚从各卫所简拔出来的青年军官。
他们的手,都紧紧握着腰间的刀柄!
更远处,许多轮值的军士、途经的官员,都在远远地观望着,脸上交织着惊恐、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兔死狐悲。
整个场面,寂静得可怕,只有北风卷过旗杆,发出的呼啸之音。
突然,远处殿宇的高台上,出现了一个身影。
一个身穿赤色常服的瘦削身影。
是朱元璋。
他没有带任何仪仗,孤身一人站在那里,象一头审视猎物的苍老雄狮,冷漠地俯瞰着下方。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高台上的身影所吸引,校场的空气仿佛瞬间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