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郑和(1 / 1)

乾清宫暖阁里,初冬下午正好。

朱元璋已脱去朝服,只穿一件玄色常袍,上头隐隐约约绣着龙纹。他松松垮垮地坐在软垫上,跟前是正捧着《千字文》咿呀诵读的皇长孙朱雄英。

六岁的娃娃已很有些模样,小身板坐得笔直,只是读到“云腾致雨”时,那双灵动的眼睛便忍不住瞟向祖父手中把玩的羊脂玉。

“雄英,来,到爷爷这儿来。”

朱元璋眼角的皱纹都笑开了,模样就象寻常人家的老爷爷。

他故意将玉佩在掌心摩挲,暖玉泛出温润的光泽,果然引得孙儿放下书册,迈着稳当的小步子扑进他怀里。

朱元璋哈哈一笑,粗糙的手掌轻抚孙儿后脑,却听见殿外传来一阵又轻又急的脚步声。

皇帝脸上的笑意淡了些,但没全收起来,只是将孙儿往怀里拢了拢,才对侍立一旁的乳母微微颔首,他不用回头也知道来的是谁,这宫里能不通报就直接进来的,只有那一个。

锦衣卫头子毛镶悄没声地出现在暖阁门口,弓着身子,脚步轻得象猫,凑到朱元璋跟前低声说:“皇上,云南来的八百里加急密报。”

朱元璋“恩”了一声,接过那封用火漆封口的薄信。

拆信时手指还是稳稳的,可目光扫过信纸,眉头几不可见地动了一下,信是征南将军傅友德写的,除了禀报战事已平、留沐英镇守这些常事外,最后添了关键的一句:

“……臣在昆明俘获的人群里,寻得一个叫马三宝的孩童,约莫十岁,机灵得很,长相确如圣上吩咐的那般。现已妥善送往京城。”

一丝真正的喜色终于从朱元璋脸上透出来,眼里闪着锐利的光。

他等这个消息等得太久了!

那个在《中国历史概述》中描述“是北斗星下凡,将来能辅佐海事”的孩子,总算找到了!

“好!傅友德会办事!”朱元璋把信轻轻搁在案上,对毛镶吩咐,“传咱旨意,立刻把孩子带来,不必等,也别讲那些虚礼。”

过了没多久。

一个小身影被太监引着,怯生生地迈进殿门。

孩子穿着一身不大合身的新棉布衣裳,脸上带着舟车劳顿的疲惫和徨恐,可一双眼睛格外亮。

进了这巍峨大殿,他虽按礼数低着头,眼角馀光却忍不住偷偷打量高高的屋顶和粗大的梁柱。

这就是马三宝。

他走到御阶前,照路上官员反复教的样子,笨拙却认真地跪下磕头,童声清亮,带着点抖:“小……小民马三宝,叩见皇上万岁。”

朱元璋细细端详跪在下头的孩子:模样清秀,眉目间确实有股寻常孩子没有的灵性。

“起来回话。”朱元璋声音放缓和些,带着不易察觉的试探,“马三宝,听说你识些字?”

马三宝站起来,仍低着头,躬敬答:“回皇上,小民家里原是色目人,跟着军队迁到云南。后来家道败落,只跟着村里老秀才认过几个字,胡乱看些杂书。”

“哦?都看什么杂书?”朱元璋似乎来了兴致。

提到书,马三宝不那么紧张了,话也顺起来:“小民最爱看讲山水地理的,还有……晚上看星星的书。有本破旧的《星槎胜览》,翻来复去看了好多遍,里头说坐大船能到极远的地方,有‘飞鱼夹船’,有‘巨人国’,虽知道是传说,总觉得天地真大……”

他猛地收住话头,又低下头。

“看星星?”朱元璋目光一闪,“看出什么了?”

“小民……夜里没事就爱看天。北斗星的勺柄,春天指东,秋天就指西了。南边还有几颗亮星,排成‘十’字,老船工说,顺着最亮的那颗下面行船,就不会迷路……”

马三宝话里带着真切的热乎气。

“老船工?”朱元璋精准地抓住这个词,“你向船工打听过航海的事?”

“是,”马三宝老实回答,“滇池边有时能见到从大理、甚至更远地方来的船工。小民帮他们打打下手,听他们讲海上的事,说海比滇池大千万倍,望不到头,有台风,还有会发光的海水……小民觉得,比书上写的还神奇。”

朱元璋静静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心里却已翻腾起来。

星象变化,海路指引,这孩子无意间的话,竟暗合了中国历史概述那本书中所讲的内容,也戳中了他心里那份超越陆地的宏图。

这个从云南边地俘获来的孩子,说不定真是上天赐给大明的、留给将来某件大事的“奇货”。

老四这个小王八蛋,在原来的历史在线,竟然能找到这么个人才,看来他能当皇帝,说不定真是天命所在啊!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定人生死的威严与温和:“恩,是个有心思的孩子。从今起,你别叫马三宝了。朕赐你姓‘郑’,名‘和’。你就留在宫里,好好读书学礼,将来……自有你的用场。”

这个孩子,如今该叫郑和的少年,虽还不完全明白“将来用场”的深意,却本能地觉出他的命运改变了。

他再次深深叩首,稚嫩的肩背却挺直了几分,仿佛已能感受到那无形中落在其上的、沉甸甸的期许,“郑和,谢皇上天恩!”

殿外日头正好,把谨身殿的影子拉得老长,始于一个爱看星星的孩子,与一个心怀四海的皇帝这场短暂的相见。

内侍官轻步上前,示意他随行。

郑和最后偷偷抬眼,快速望了一眼那高踞御座、身影在光影中显得有些模糊的皇帝,随即躬敬地垂下眼帘,跟着内侍退出殿去。

朱元璋目送那瘦小却挺拔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外,想起《中国历史概述》中提到,郑和的军事才能是在“靖难之役”中磨练出来的,现在历史轨迹已变,朱棣未必会造反,但郑和的军事素养必须提前培养。

沉吟片刻,对侍立一旁的毛镶吩咐道:“传旨翰林院,选通晓经史、地理、数术的饱学之士,为……郑和授业。不必拘于科举章句,尤重实务与见闻。另,拨两个稳妥的老成内官照料其起居,一应用度,按宫中良娣例。”

“臣遵旨。”毛镶躬身应道,心中已然明了,这个名叫马三宝、如今叫郑和的孩子,在皇上心中的分量,绝非寻常俘囚可比。

就在此时,殿外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千户在门口单膝跪地,声音带着风尘与紧迫:“启奏皇上,秦王殿下……已押送至京,现于洪武门外候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知否:一年一词条,开局霸王神力 美漫:我的宇宙从内天地开始 隋唐:凶戾太子,开局斩杀李渊! 替兄上朝,满朝文武陪我一起吃瓜 不是吧君子也防 异界秘境 儿童睡前小故事 抗战:谁说农业系统不牛逼? 大明:我,朱元璋,看到了未来 帝国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