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来我看看。”张毅放下手中的咖啡杯,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她,
季雅听话地转过身,背后的深v设计露出她优美的肩颈线条,蕾丝面料若隐若现地透出肌肤的柔光。
doris在一旁适时递上一双同系列的裸色高跟鞋:“季小姐,这双鞋是和裙子一起送来的。”
季雅穿上后,整个人更显修长挺拔。她有些害羞地抚平裙摆,抬眸望向张毅:“会不会太隆重了?”
张毅起身走近,指尖轻轻拂过她锁骨处的蕾丝花边:“正好配得上今天的行程。”他从西装内袋取出一个丝绒首饰盒,“我让doris准备了这套珠宝,你看看喜不喜欢。”
盒子里躺着一条梵克雅宝的蝴蝶项炼,蓝宝石与钻石镶崁的蝶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张毅亲手为她戴上,冰凉的金属粘贴肌肤的瞬间,季雅通过镜子看到身后男人专注的神情,心头涌起一阵甜蜜的悸动。
“很美。”他低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温热的气息拂过耳垂,“不过:”手指轻轻抬起她的下巴,“最美的还是戴珠宝的人。”
季雅的脸瞬间染上绯红,张毅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精心打扮的季雅宛如一位贵族少女,每一处细节都完美得无可挑剔。
随后,张毅便带上精心打扮后的季雅,开车驶出宁城。
季雅难得的三天假期,张毅早已精心规划好行程,准备亲自驾车带这位来自香江的佳人好好领略一番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特意挑选了几处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带她体验江南水乡的婉约。毕竟他对季雅,既走肾又走心。
暮色渐沉时,张毅的帕拉梅拉缓缓驶入周庄古镇。两旁,红灯笼次第亮起,
在水面上投下摇曳的倒影。
季雅趴在车窗边,杏眸中映着水乡的灯火:“这里好象画里的世界:”
张毅将车停在临水的客栈前,早有管家撑着油纸伞等侯。季雅踩着高跟鞋小心翼翼地落车,蕾丝裙摆扫过湿润的石阶。张毅自然地揽住她的腰肢:“小心台阶。”
客栈是精心挑选的明清古宅改造而成,雕花木门哎呀开启,天井里的百年紫藤垂落如瀑。
管家引他们来到二楼临河的厢房,推开雕花木窗,整条水巷的景致尽收眼底。乌篷船从窗下划过,船娘的吴侬软语混看水声悠悠传来。
“先去换身衣服。”张毅变戏法似的从行李中取出一套真丝旗袍,“晚上带你去听评弹。”
季雅惊喜地接过,指尖抚过旗袍上精致的苏绣缠枝纹。等她换好出来时,张毅正在窗边沏茶,抬头看见她娉亭而立的样子,手中的茶壶微微一顿。
月白色的旗袍勾勒出她窈窕的身段,领口的盘扣衬得脖颈如天鹅般优雅。
夜幕下的周庄比白日更添韵味。张毅牵着季雅走过双桥,桥洞里的灯影将两人的身影拉长又缩短。
评弹馆里,三弦与琵琶声如珠落玉盘,唱的是《白蛇传》选段。季雅虽听不懂吴语,
却被艺人婉转的唱腔感染,不自觉地靠向张毅肩头。
回程时下起细雨,张毅买来油纸伞。伞面很窄,两人不得不紧紧依偎。经过灯火阑珊的茶楼时,他突然低头吻住她,在这座江南水乡里拥吻了许久。
这一夜,张毅仍旧睡得很晚,足后的疲倦像潮水般涌来,他搂着怀中温软的躯体沉入梦乡。
清晨,张毅睁开眼,看见季雅蜷在自己臂弯里睡得正香,她浓密的睫毛在脸颊投下浅浅的阴影,唇边还带着昨夜欢愉后的倦意。
他轻轻拨开她额前的碎发,指尖抚过她微的眉心。季雅在睡梦中无意识地往他怀里钻了钻,真丝睡裙的肩带滑落,露出锁骨处昨夜留下的淡淡红痕。
张毅看了眼时间,指针刚过八点。他不由望向今天更新的捡漏情报。
【今日捡漏情报:沉方三用过的砚台!】
【姑苏市昆水县周庄古镇,景区中市街74号民居内,有一块被用来压茶叶包的老砚台,实际上是元末明初沃尓沃沉万三曾用之物,获得即可捡漏!】
“沉万三用过的砚台?”张毅看到情报内容后,吃了一惊。
虽说沉万三作为真实历史人物,在周庄这个地方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比如沉厅和沉万三水家,这些景点如今是周庄旅游文化的内核,甚至这边的特产还是万三蹄。
但张毅没想到他能在这里刷到与之相关的捡漏情报。
至于民居如何捡漏,张毅准备待会儿实地去看看情况再说。
过了一会儿,季雅悠悠转醒,看到身边的张毅,顿时变得巧笑嫣然,从她的眼里,张毅能看出浓浓的眷念,他不由紧了紧怀中的人。
“起来吧,小懒虫,咱们上午去逛逛白天的周庄。”他捏捏她的脸蛋,柔声道。
季雅在他怀里蹭了蹭,像只撒娇的猫咪般嘟囊道:“再抱五分钟嘛””她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在他胸口画着圈。
张毅宠溺地刮了下她的鼻尖:“再不起来,早茶店的蟹粉汤包可要卖完了。”果然,
这句话让季雅立刻睁大了眼睛,她一个翻身坐起来,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那我要吃三笼!”她伸出三根纤细的手指,眼晴亮晶晶的,昨夜的风情万种此刻全化作了少女般的娇憨。
张毅笑着将她拉回怀里,在她唇上偷了个香:“没问题,我的小馋猫。”季雅红着脸推开他,赤着脚跑向浴室。
半小时后,季雅换上了一身米色短款上衣搭配黑色高腰牛仔裤,简单的搭配中却展露出不一样的纯欲感,让张毅看着眼前一亮。
两人手牵手走出客栈时,周庄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青石板路上,早点摊蒸腾的热气混着茶香,乌篷船载着新鲜的莲藕从水巷划过。季雅兴奋地东张西望,时不时举起手机拍照。
两人在一处早茶店品尝了蟹粉汤包后,张毅便引导着路线往系统情报给出的地点走去。
两人穿街过巷,渐渐来到周庄深处,这里已褪去了外边商业街的繁华,反而有些幽静中市街74号。
张毅抬头望着眼前这所民居,建筑整体造型古朴,但明显是后来翻修过的。
门扉半掩着,张毅牵着季雅,轻轻叩响斑驳的木门,里面传来一声苍老的应答:“门没锁,进来吧。”
推门而入,院内天井洒满阳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整蹲在院内整理着一盆青翠的盆栽。
“老先生叼扰了,”张毅拱手道,“我们在周庄里转了许久,正巧到您院子跟前,来向主人家讨杯水喝。”
老人停下手中动作,笑着道:“远来是客,欢迎欢迎。”他起身引客,布鞋踩在青石板上几无声响。
季雅的目光被堂屋正中悬挂的“聚宝盆”木雕吸引,张毅却注意到八仙桌上压着茶叶袋的一方砚台。砚台通体黑不溜秋,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因此被随意用来镇着牛皮纸包裹的茶叶。
老人随意地拿起砚台,放到一旁,为两人泡上热茶。
张毅接过茶盏,目光却仍忍不住警向那方被随手搁置的砚台。
“老先生这砚台看着有些年头了,”他故作随意地问道,“可是祖上载下来的?”
老人啜了口茶,笑道:“这东西啊,打我记事起就在家里当镇纸用。前些年有个收古董的来看过,说是普通货色。”
说着随手将砚台翻转过来,底部露出几个模糊的刻痕,“你看,连个象样的款识都没有。”
张毅接过砚台细看,也没看出什么名堂来,不过他相信系统的判断不会出错。
“我最近正想练毛笔字:”张毅斟酌着措辞。
老人爽朗一笑:“喜欢就拿去!反正我这儿还有块砖头能压茶叶。”说着真从墙角捡了块青砖,惹得季雅掩嘴轻笑。
张毅坚持要付钱,老人推辞不过,最终以三千元成交,
回到客栈,张毅用湿巾小心擦拭砚台,最终在砚额处有极小的“万三”篆印,需要极仔细才能看清。
将台灯调到最亮,砚背那些原本模糊的刻痕在侧光下逐渐清淅,显露出《商训》残句:“财如水,德为堤”“通商天下,利泽万民”。
季雅好奇地凑近:“很贵重吗?”
张毅的手指轻轻抚过砚额处那方细若蚊足的“万三”篆印,说道:“这可能是明代首富沉万三用过的商训砚。”
季雅凑得更近,发丝垂落在砚台上:“就是那个传说中要帮朱元璋修南京城的巨商?
”
“没错。”张毅翻过砚台,指着底部几道天然冰纹,“这是端溪老坑特有的金银线,
明代就绝矿了。”
“应该最少能值二三十万,算是捡了个漏。”张毅笑着道。
他在网上查过,端溪老坑的砚台价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眼下这块砚仅从材质上就能值上不少钱,再加之沉万三的历史附加价值,在合适的人手上,价值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