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必当以血还血(1 / 1)

如今的格物院,早已非昔日草创时的光景。

不仅聚集了陈介、王伦、赵括等内核弟子,更吸引了不少对实学感兴趣的年轻士子和少数像徐应元这样有心探求物理之妙的匠师。

在陆临川的引导和程令仪、徐应元等人的悉心教授下,众人对“力”、“热”、“气”、“浮力”等基础概念的理解已远超时代,甚至开始尝试用初步的数学工具进行定量描述和计算。

陆临川刚踏入院子,便被一阵兴奋的议论声吸引。

陈介、王伦等人正围着一个以竹篾为骨、糊着坚韧桑皮纸的巨大“孔明灯”,脸上洋溢着发现新大陆般的狂喜。

“先生!您来得正好!”陈介眼尖,首先看到陆临川,立刻激动地迎了上来,“我等近日反复验证您所授的浮力、热气之理,以此原理,改进了灯体结构和燃料,制成了这数倍于寻常的巨灯!您看!”

他指向那庞然大物。

旁边一名工匠点燃了下方的特制油罐,只见热浪滚滚,那巨大的灯体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摇晃着,先是缓慢,继而坚定地脱离地面,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升力,向着天空飘去,引得院内一片惊呼。

王伦难掩兴奋,补充道:“先生常言,万物之理相通,格物可致知,亦可致用。”

“我等大胆设想,若能将此灯规模继续扩大,结构以更轻韧之材料加固,燃料亦加以改进,使其产生更巨、更持久之热力……是否……是否终有一日,可载人升空,翱翔于天地之间,如《庄子》所言之鲲鹏?”

他此话一出,周围所有参与研究的成员都摒息凝神,目光灼灼地看向陆临川。

陆临川看着眼前这群年轻人眼中闪铄的、纯粹而炽热的求知与创新光芒,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激动。

这正是他创立格物院的初衷——点燃思想的火种,让他们挣脱桎梏,自发地去探索、去创造那看似不可能的未来。

他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肯定地点了点头:“诸位能由此及彼,自发探究,触类旁通,陆某心甚慰!”

“此载人飞天之意,在理论根基上,依浮力、热气之理,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真的?!”众人闻言,压抑的狂喜瞬间爆发。

院内响起一片巨大的欢呼声,几个年轻士子甚至激动得跳了起来。

陆临川抬手虚按,待声浪稍平,才继续道:“然则,理论之树若要结出实践之果,其间尚有万里之遥,遍布荆棘。”

“其中关窍极多,譬如,足以承载人重量的、兼具轻质与超凡坚韧的材料何处寻?”

“持续、稳定且能量巨大的燃料如何制?”

“升空之后,如何控制方向、姿态?”

“如何安全升降?”

“无一不是需要耗费无数心血、财力与时间,反复试验、失败、再试验,方有可能逐一攻克之难关。”

他环视众人,看到他们眼中的热情并未因前路的艰难而有丝毫减退,反而燃起了更旺盛的斗志,便不再尤豫,朗声宣布:“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此‘飞天’之志,实乃开千古未有之奇想,大有可为!”

“自本月起,我每月从名下拨付纹银五百两,专款用于支持此项研究!”

“望诸位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早日在云端之上,为我大虞开此新篇!”

“谢先生鼎力支持!我等定不负所托!”格物院上下,从士子到匠人,无不欣喜若狂,纷纷躬身道谢,研究的热情与使命感被彻底点燃。

那冉冉升起的巨灯,仿佛承载着他们飞向未来的梦想。

……

二月初二,龙抬头,吉日。

京师德胜门外,旌旗蔽日,甲胄耀光。

两万虎贲营精锐列成森严整齐的方阵,鸦雀无声,唯有初春的寒风吹动旗幡,猎猎作响,一股冲霄的肃杀之气弥漫四野,令观者心魄为之所夺。

步兵、骑兵、火器营,各色军旗分明。

最引人瞩目,也最让围观官民感到心安与震撼的,是军阵中央那数十尊以健骡驮马拖拽、覆盖着厚重油布的“神威将军炮”。

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南方,像征着即将降临的雷霆之怒。

火铳手肩上清一色乌黑锃亮的改良火铳,在尚且微弱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显示出远超寻常官军的精良装备。

姬琰亲率文武百官,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为大军饯行。

仪式庄重而简短,没有冗长的训话。

姬琰一身戎装,英气逼人。

他举起内伺奉上的御酒,遥敬天地与即将出征的将士,随后将酒液庄重地洒在冻土之上,朗声道:“朕,在此预祝王师凯旋,扫荡妖氛,复我海疆安宁!”

“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万将士齐声高呼。

声浪如同平地惊雷,滚滚向前。

陆临川立于阵前,面容沉静,对着御驾方向深深一揖,旋即干脆利落地翻身上马。

他目光扫过麾下这些即将随他奔赴血火战场的儿郎,胸中豪情与沉重责任交织,最终化作简短的二字,响彻全场:

“出发!”

中军令旗猛然挥动,低沉而苍凉的号角声连绵响起,如同巨龙的呼吸。

大军动了。

道路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

有军卒的家人,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亲人的名字,泪流满面。

更多的是心怀期盼的京城百姓,他们挥舞着手臂,挎着装有干粮、鸡蛋的篮子,大声地呼喊、祈祷着:

“一定要打赢啊!”

“杀光天杀的倭寇!”

“陆学士,带弟兄们平安回来!”

“……”

各种各样的声音汇成一片,寄托着民众最朴素的愿望。

陆临川在人群中看到了梁玉瑶、清荷、红绡,她们在丫鬟仆妇的簇拥下,正使劲向他挥着手帕,母亲李氏的马车帘子也掀开着,老人正望着他。

他心中一热,用力挥了挥手,旋即毅然转过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漫长征途。

男儿功名,当马上取之。

既受国恩,必当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知否:一年一词条,开局霸王神力 美漫:我的宇宙从内天地开始 隋唐:凶戾太子,开局斩杀李渊! 替兄上朝,满朝文武陪我一起吃瓜 不是吧君子也防 异界秘境 儿童睡前小故事 抗战:谁说农业系统不牛逼? 大明:我,朱元璋,看到了未来 帝国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