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多谢学士(1 / 1)

不过想了想,陆临川还是放下茶盏,辩驳道:“‘理一分殊’,某亦深以为然。”

“但,吾辈如何认识这‘一理’?”

“是闭目塞听,静坐枯想,期待壑然贯通?”

“还是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如《诗经》所言‘周爰咨诹’,广泛考察学习?”

“陆某浅见,这统摄万物之‘一理’,并非悬置于万物之上的空幻之物,它就蕴含在万事万物的‘分殊’之理中。”

“欲求‘一理’,必先深究‘分殊’;而深究‘分殊’,离不开身体力行的‘实践’,也就是行!”

“农夫知稼穑之理,非静坐而得,乃躬耕实践所致;匠人知营造之法,非空谈可成,乃斧凿操作所悟。”

“此即是‘在行中知’,‘由分殊见一理’的过程。”

他巧妙地将“实践出真知”和“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观点,用儒家话语包装起来,用于辩经,属实有点降维打击。

毕竟,这些从小读儒家经典写八股文的举子,每天研究的都是如何代圣贤立言,思考的起点都是伟光正、假大空的东西。

甫一听到这样的观点,下意识就会卡壳,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思维惯性。

果然,三人瞬间就不知所措,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

赵括抓住一点,反驳道:“学士此言,似将圣贤之道与百工之技等量齐观矣。”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君子所求,乃修齐治平之大经大法,岂能囿于匠作农耕之小道?”

陆临川赞赏地点点头。

看来这三人并非书呆子,思维倒是敏捷。

他笑了笑:“赵公子引子夏之言,确实如此。”

“然,子夏亦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何谓‘近思’?近思者,以类而推。”

“若不对身边近事、具体事物深思熟虑,如何能推及远方、领悟大道?”

“修齐治平,看似宏大,实则皆由具体人事构成。”

“不明赋税之‘小道’,何以谈治国?”

“不察民情之‘近事’,何以言平天下?”

“故陆某以为,大道不离人伦日用,真知源于身体力行。”

“吾辈求道之最终目的,不应仅是解释这世界为何如此,更应是运用所明之理,去改变这世界中种种不公与不足,使其更趋于‘止于至善’!”

“……”

陈介似乎有所明悟,喃喃道:“改变世界?”

“莫非学士之意,吾辈明理修道,亦当效法天地之‘日新’‘革命’,以此‘生生’之理,去主动革除世间弊病,推动世道向前?而非仅仅静观其变,或空谈性理?”

陆临川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陈公子果然颖悟,正是此意!”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圣贤之道,本就是活泼泼的,是‘生生不息’的。”

“若只将‘理’视为僵化的教条,用于解释一切,约束万物,则失了‘易’之精神。”

“唯有将‘理’视为行动的指南,用于革新弊政,改善民生,方是真正承继了孔孟‘仁者爱人’、‘民为贵’之本心,契合了《周易》‘变易’、‘革新’之大道!”

“此即陆某所谓‘于行中知’,‘以知导行’,最终‘改变世界’之微意。”

这番论述,将“改变世界”的行动哲学,与儒家传统的“仁政”、“民本”、“维新”思想紧密结合,赋予了其经典依据,显得不再那么突兀,反而有一种回归原典的深刻。

三人恍然大悟,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大喜:“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陆学士……陆学士大才!晚生……晚生以往竟是钻了牛角尖,拘泥于章句之间,不见泰山!”

陈介猛地站起身,竟对着陆临川深深一揖到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学士不弃,晚生陈介,愿拜在学士门下,研习此经世致用之学!”

王伦与赵括对视一眼,也齐齐起身行礼:“晚生等亦愿追随学士!”

陆临川看着眼前这三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举人,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三人底细未知,还都是举人,三言两语之后就想着拜师,着实有些奇怪。

要么是魔怔人,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但无论如何,还是别招惹的好。

他摆了摆手,婉拒道:“三位请起,陆某于经典注解,与官方所定之学确有不同之处,此乃学问切磋之常情。”

“但尔等还需参加会试,若习我这一套,恐怕于科举文章不合,有碍前程。”

他这是大实话,会试考官大多秉持朝廷正统理论,他这套掺杂了异端思想的学问,确实行不通。

然而,陈介却十分执拗,再次躬身道:“学士!晚生等读书,非为区区功名,乃为探求真理,寻救国济民之道!”

“今日得闻学士高论,方知学问另有天地!”

“功名之事,可有可无,若能得窥真理之门径,虽布衣终身,亦无所憾!”

他语气诚恳,眼神清澈,显然家境优渥,确实有不将科举功名放在眼里的底气。

当然,他内心也未必没有存一丝侥幸。

陆学士如今圣眷正隆,权势日重,将来未必不能成为会试的主考官,甚至影响科举取士的标准……

陆临川看着他们年轻而热切的脸庞,心中微微一动,倒是想明白了。

若说只是因为一番谈话就动了拜师的念头,他是不会信的。

这三人,大概率是看到到自己如今威势,想提前来投机,以应对后年的会试。

胆子倒是很大,还说什么讨论学问。

想通此节之后,陆临川下意识就要拒绝。

但转念一想,自己如今身居高位,权势日重,缺少门生故吏。

他原本就有意引导思潮,培养属于自己的学术和政治力量。

将另一种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儒家学说结合,取其“实践”、“变革”、“民本”之精神,去其过于超前和不容于当世的成分,或许真的能开创一门新的、注重实学、强调经世致用的学问?

这门学问,将来引入物理、数算等实用学科,未必不能成为推动变革的理论基础……

他越想越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眼前三人,虽然有投机之嫌,向学之心不那么纯粹,但才华、胆气可嘉。

沉吟片刻,陆临川终于点了点头:“既然三位有此向学之心,不惧非议,不慕浮名,陆某若再推辞,反倒显得矫情……不过暂时也不必拜什么师,平日切磋论学便是。”

陈介、王伦、赵括三人闻言,十分激动得再次长揖及地:“多谢学士,学生定当勤勉用功,不负教悔!”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苏信赵凌 天狱神医:归来未婚妻正办订婚宴 炮灰成团宠,哥哥太多,撩不完! 三国:我阿斗,不用人扶 灵气复苏:开局觉醒神级天师系 盖世九皇子 梦魇学堂 梦境穿越时 贞观第一刑案官 手握空间聊天群,炮灰女配飞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