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女皇武则天 > 第377章 太平

第377章 太平(1 / 1)

吐蕃使者捧着鎏金国书,立于丹陛之下,

神色却不复来时的恭敬,满脸的质疑。

李治以正阳公主数年前已出家修道为由,

“天皇陛下!

为何前几日我等提及和亲时,贵朝不即刻表明?

反倒拖延数日才给答复,这其中难道藏有什么隐情?”

李治闻言仅淡淡瞥了使者一眼,目光沉静,未发一言。

此时,武媚娘缓步走出,珠钗摇曳间,尽显天后威严气度。

是为皇室祈福,属皇家私事,何须对外大肆宣扬?

更要斟酌如何答复才不扰她修行、不违道家清规,

亦是为敬你吐蕃求亲的诚意,何来‘隐情’之说?”

吐蕃使者脸色微变,额角渗出细汗,却仍强辩道:

疑心贵朝是故意找借口推脱和亲之议,

不愿与我吐蕃结秦晋之好!”

“借口?”

“我大唐疆域万里、兵甲百万,若想推脱,何须费此周折?

便可回绝,何需编造说辞?

只是公主既已入道,便断无再嫁之理,

这是对天道的敬重,也是对公主的尊重,

使者若连这点都无法理解,莫不是觉得,

我大唐需将皇室大小私事,一一向吐蕃报备,方可行事?”

这番话掷地有声,吐蕃使者顿时语塞。

他心中虽满是不满,却也深知如今大唐国力强盛,

若此时再纠缠不休,恐惹恼大唐,引发两国战事。

虽说吐蕃也不是惧怕大唐,但因为和亲不成就大动干戈,

似乎有失道义,更难服众。

一来,天下人会耻笑吐蕃因一女子之故兴兵,骂其蛮横无礼,

二来,吐蕃近年虽兵力渐强,却也需休养生息,

若与大唐开战,粮草消耗、将士伤亡皆难以估量,

即便侥幸获胜,也会是两败俱伤之局,反倒让周边小国坐收渔翁之利。

若闹至兵戎相见,反倒违背初衷,传出去只会让吐蕃沦为众矢之的。

如此权衡下来,使者心中纵有万般不甘,

毕竟,一时的颜面之争,远不及吐蕃的长远安危重要。

权衡利弊之后,使者只得压下心中怨气,躬身行礼道:

“既然公主已入道门,那和亲之事,便就此作罢,

还望大唐与吐蕃能继续保持盟约,共保边境安宁。”

随后,他与大唐官员签订了临时和平协议,捧着国书,带着随从悻悻然返回吐蕃。

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字迹娟秀清丽。

听闻吐蕃使者已离去,她缓缓放下笔,

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

此次多亏母后巧妙周旋,才得以躲过和亲,

可假若有一天,又有其他国家的使者来求亲,

母后又要想出什么办法来替她躲避呢?

而此次正阳以修道躲避吐蕃和亲之事,

也让武媚娘心中生出诸多感慨。

边境的安宁,从来不是靠女子远嫁牺牲幸福换来的,

靠国库充盈支撑的粮草与军备。

何需让女子背井离乡以一生幸福换取短暂和平?

让天下百姓永享太平!

武媚娘觉得此意甚好!

“除了国家太平,我更希望我的女儿,能一世太平。”

李治正式册封正阳为太平公主。

累丝嵌宝金凤钗斜插发间,翠羽明珠随步履轻晃,映得她眉目愈发清丽。

她款步上前,于殿中盈盈屈膝,行叩拜大礼,

“儿臣谢父皇隆恩!

愿大唐江山永固,四海升平,天下太平!”

礼毕起身时,她抬眼望向御座之侧的武媚娘。

见母后凤眸含笑,眼底满是欣慰与期许,

正阳唇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心中清明,

既是父皇母后对家国社稷的殷殷祈愿,

是愿她远离和亲纷扰,安稳顺遂的拳拳母爱。

武媚娘望着女儿手持金册,立于殿中亭亭玉立的模样,

心中满是安定。

让她平安顺遂,安稳度过此生。

这正是宝子们期待已久的,历史上那个耳熟能详的称号!

女皇对太平公主的疼爱,也是非常拿得出手的,

无一不彰显着深沉的母爱。

凡太平所求,多会应允。

女皇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领主:开局收获两名天才少年 边境反贼:从解救女囚开始 他们要我当圣母,我偏成阎罗 疯批首辅夺取长嫂 高武教导主任:开局给学生上强度 大秦:黑化扶苏,杀天下无人反秦 纨绔小子闹唐朝 HP:阿兹卡班劳改犯的教授日常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赛博剑仙,哥舒临玩到了假鸣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