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只留下薛元超与裴炎两位心腹大臣,
商议应对吐蕃求亲之事。
“吐蕃此次遣使求娶,名为和亲,实则是投石问路,试探我朝虚实。”
“他们见裴行俭平定西突厥,威震西域,
便想以正阳为质,牵制我朝兵力,打乱我朝部署,
若我们答应和亲,正阳远在吐蕃,必定会受他们挟制,
若我们直接拒绝,他们便有了再次犯境的借口,
届时河西之地又要陷入战火,百姓遭殃。”
薛元超闻言,眉头紧锁,沉吟片刻后开口道:
“天后所言极是,臣也认为吐蕃此举包藏祸心,
只是如今吐蕃虽暂退,却仍有数十万大军屯于河西边境,虎视眈眈,
若我朝与吐蕃交恶,恐战事再起,届时劳民伤财,
不如……”
他话未说完,便被武媚娘锐利的目光打断。
“不如什么?!”
“不如让本宫的女儿,去换那一时的苟安?
来换取片刻的和平!”
裴炎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躬身拱手道:
“天后息怒,薛大人并非此意,他只是担忧战事再起,百姓受苦,
臣也认为,吐蕃势大,如今硬拼恐非上策,
也不授人以柄,方能化险为夷。”
薛元超感激的看了一眼裴炎,躬身道,
“裴大人所言正是臣的意思。”
凤目中的怒意渐渐褪去,她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
吐蕃使者虽点名要正阳,却并不知晓正阳的近况,
本宫可对外宣称,正阳早已在宫中潜心修行,
如此一来,既委婉拒绝了吐蕃的求亲,
又不至于让他们找到开战的借口,可谓一举两得。”
“天后妙计!全了公主,又维护了大唐的颜面,
若只是空口白话,吐蕃未必信服,恐会再生事端。”
武媚娘微微颔首,显然早已考虑到这一点:
“本宫已下令,命人在宫中加急修建观宇,
选址就在蓬莱殿附近,既便于照料正阳,又不会太过张扬,
待一切就绪,便让正阳搬入观中,正式出家为道,
挑不出半分错处。”
“天后深谋远虑,此计甚妙!
既能为公主提供庇护之所,免她受吐蕃纠缠,
又能向天下人彰显陛下与天后对公主的疼爱之心,
更能让吐蕃无机可乘,实在是万全之策!”
只是这片刻的平静,却掩不住她心中对女儿的愧疚,
让正阳以出家为名避嫁,虽是无奈之举,却也着实委屈了她。
“我大唐的铁骑,总有一天要踏破吐蕃的逻些城!
让那些觊觎我大唐公主、觊觎我大唐疆土的人知道,
今日的退让,不过是暂避锋芒,隐忍待发,
他日兵戈相向,定要让他们为今日的贪念与狂妄,付出血的代价!”
裴炎闻言,当即躬身拱手,眼中闪烁着激动:
“天后此言,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
如今暂避锋芒,是为保公主平安、稳定朝局,
他日铁骑出征,便是扬我大唐国威,震慑四方,
叫吐蕃再也不敢存半分觊觎之心!
为我大唐开疆拓土,扫清障碍!”
薛元超也上前一步,语气沉稳而坚定:
“天后所言极是!
如今又借和亲之名施压,本就包藏祸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今日这番誓言,更显我大唐的大国气魄,绝非软弱可欺之辈!
臣亦愿为踏破吐蕃之日,披甲执锐、亲赴疆场,
率领将士冲锋陷阵,直捣逻些城,以报吐蕃今日之辱!”
她抬手示意二人起身,语气坚定有力:
“好!
何愁吐蕃不灭,何愁大唐不兴!”
“待破吐蕃之日,本宫要让天下人知道,
我大唐从不畏惧强权,更不受人胁迫!
本宫必要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几日后,在大量工匠的连日加急赶工下,
太平观如期建成。
虽然小巧,却也清雅别致,古意盎然。
武媚娘亲自带着正阳前往观中,一路上,
她紧紧握着女儿的手,掌心的温度带着安慰与愧疚。
“正阳,委屈你了。”
再也不用受这般束缚。”
身着新道袍的正阳望着母亲眼中的愧疚与疼惜,
女儿身为大唐公主,享万民供养、皇家庇护,
比起远嫁吐蕃、在苦寒之地忍辱负重,此处已是安稳良多,
只要大唐太平,女儿在这观中祈福,不算委屈。”
心中更是愧疚,却也欣慰。
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并非娇生惯养、不堪一击的温室花朵,
而是有着家国情怀、坚韧品格的大唐公主。
“正阳是个好孩子!”
感谢宝子们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