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旁的格林如同被点燃的汽油,瞬间烧光了他作为外交官的全部修养。
“你这头彻头彻尾的蠢驴!还有你背后那群坐在政治中心吃屎的官僚!”
这一声咆哮,让原本嘈杂的临时营地入口瞬间死寂。
所有目光都聚焦过来
“你们一天到晚用他妈的‘东煌威胁论’当借口!”
“说什么他们是在为战争做准备,说什么超级武器!什么气候恐怖主义!”
格林挥舞着手臂,几乎要戳到威廉的鼻子上。
“结果呢?!人家是在求生!是在为一场他妈的世界末日做准备!”
“我们都被你当枪使了!”
他几乎陷入癫狂,绅士风度什么的全部被抛在脑后。
“现在真相大白了,你让我回去怎么交代?”
“告诉我的国民,我们错过了最好的预警时间,就是因为相信了你们这群白痴的臆想?!”
被当众如此辱骂,威廉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也瞬间阴沉下来。
他刚想开口反驳,格林却发狂般冲了过来,似乎想揪住威廉的衣领。
就在这时,一直守在李谨身旁的林在新,不动声色地向前踏了半步。
精壮的身躯恰好将李谨与冲突中心隔开。
“格林先生,威廉先生,请冷静。”
温恬这个时候终于开口了。
两名身材高大的京都警卫迅速上前,动作专业而有力,恰到好处地分开了几乎要贴在一起的两人。
他的语气保持着程式化的礼貌,
“无论二位是私人还是外交纠纷,请通过其他渠道沟通,东煌暂不提供平台。”
格林被警卫拦着,胸口剧烈起伏。
他狠狠瞪了威廉一眼。
配合美利坚,遏制一个潜在和强大的战争威胁。
这就是作为欧联邦代表的政治正确和“责任”,同时也是做这些事的动机所在。
可现在,这个动机的基础崩塌了。
东煌展现出的不是攻击性,而是一种在绝望的环境下,为了生存而爆发出的庞大组织力和执行力。
这比单纯的武器可怕一万倍。
“哼!”
格林猛地甩开警卫的手,整理了一下凌乱的西装,不再看任何人,转身大步走向大巴车。
他需要立刻回国,立刻!
必须把这里看到的一切,原原本本地汇报上去!
什么狗屁美利坚盟友,现在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
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他国家的代表也瞬间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快!回使馆!”
“立刻联系国内!”
场面一时有些混乱,各国代表和随行人员再也顾不上风度,几乎是跑着冲向自己的车辆。
之前的傲慢和质疑的心态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逃难的匆忙。
东煌已经向全世界拉响了警报,他们浪费了太多时间,现在必须争分夺秒!
威廉深深地看了一眼被林在新护在身后的李谨,眼神深处是极力掩饰的惊涛骇浪。
他比格林想得更远,也更恐惧。
正如李谨所料,美利坚的情况最为棘手。
政府是最早收到警告的,却为了政治私利选择了污蔑和对抗。
一旦灾难被证实,政治中心会被愤怒的民众给冲垮!
“皮埃尔!”
他将随行的报社记者皮埃尔拉到一旁,悄声开口:“我得先回去进行危机管控。你留下来。”
“我?”
“美利坚需要你,一旦让东煌挺过去,而我们受创……世界就是东煌的了。”
哪怕……哪怕要做一些更极端的选择。
威廉没有把话说全,但他相信自己眼里的血丝已经将意思传递了出去。
皮埃尔一愣,然后深深地点了点头。
“温主簿,李谨先生。”
浩浩荡荡的考察团作鸟兽散,皮埃尔却留了下来。
“我们申请留下。”
“我们想记录的,是一个文明在灾难面前所能展现出的最伟大的力量。”
他顿了顿,看向温恬:“我们想用镜头告诉世界,东煌,到底在做什么。”
温恬皱了皱眉。
法新报一直都是西方世界忠实的舆论武器,现在一反常态让他感到十分别扭。
正当他想拒绝时,一旁的李谨开口了。
“当然可以。”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笑道:
“东煌从不畏惧真实的记录,我们会派专人保护你们的。”
“非常感谢!”
在皮埃尔和他的摄影师团队离开之后,温恬脸上满是担心。
他在预案中并没有见到有关这方面的计划。
“真没问题吗?”
“很快你就知道了。”
接下来的几天,皮埃尔在东煌各地辗转。
他的确如温恬所料那般,依旧是美利坚最为锋利的舆论武器。
在众多照片中,皮埃尔精心挑选了三张最具代表性的照片,配上了看似客观,实则引导性极强的文案发布:
在一个北方城市的撤离集合点,他拍摄下成千上万民众在寒风中沉默排队,面无表情地登上列车的画面。
冷色调的滤镜下,绝对的秩序呈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零度秩序】:配文“绝对的秩序背后,是众志成城的信念,还是失去选择的麻木?”
在巨型地下庇护所工地,他记录下探照灯下,无数安全帽下汗水晶亮的额头和麻木重复的动作。
他将镜头拉远,让整个灯火通明的工地象一座忙碌的蚁穴,个体在其中渺小如蚁。
【血肉之城】:配文“无尽的劳作,构筑的是希望的方舟,还是另一种形态的囚笼?”
在沪市的巨型货运编组站,一个孩童正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门口。
皮埃尔将几十年前,东煌饱受战争摧残的那张沪市孩童照一并放了上去。
一个浑身污垢,坐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一个衣着整洁,周身却依旧是冰冷的钢铁。
两个相同年龄的孩童,在不同的时空,相同的沪市背靠着背。
【钢铁之心】:配文“百年回首,这一切到底有没有改变?”
皮埃尔相信,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软刀子,才是插入东煌舆论防线最锋利的匕首!
报道一经发布,外网对此褒贬不一,但东煌国内却瞬间引爆。
喜羊羊:“不是哥们,这是撤离?这滤镜…你说我们是战斗动员我都信!”
我说局座高见:“十年战忽毁于一旦啊…怎么是法新报?!”
aaa建材徐总:“这让我想起了当初28天的极速基建,我还以为那会是东煌基建的最后一舞……”
刘住明天:“百年回首,那孩童面对的不再是废墟,映入眼帘的全都是大国重器!”
元神大王:“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有几分象从前!”
“东煌效率”、“十年战忽毁于一旦”、“几分象从前”等词条迅速冲上东煌热搜。
为了避免被东煌秋后算帐,皮埃尔已经坐在了返程的飞机上。
他看着平板计算机上东煌网络的狂欢,一脸懵逼和难以置信。
他精心准备的“软刀子”,怎么到了东煌人那里就变成了凝聚人心的强心剂?!
而这组照片还没火多久,一条来自国际版抖喑的爆料视频,迅速占领了全球热搜第一!
发布者是一个国外喜爱旅行的探险博主。
视频里,他站在一片广阔的沙漠中,声音充满了惊骇和不解:
“朋友们,看我发现了什么!”
博主将镜头举高,简单地转了个身——金黄的沙丘立刻变成了一片覆盖着白色冰霜的凝固“沙海”!
沙粒被某种极寒力量冻结在一起,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而冰冷的光。
远处,几株枯死的胡杨树被厚厚的冰棱包裹,如同扭曲的冰雕。
视频的最后,博主的声音带着恐惧的颤斗:
“我测了温度,零下二十五度!这太不正常了!这让我想起了东煌警告里的……极端低温!”
这条视频,如同最后一声丧钟,在全球范围内敲响。
炸锅的不止是网络。
指挥中心,环形指挥岛此时也如滴入冰水的油锅。
“这是卫星传回来的,克什米尔沙漠e9局域的照片组。”
温恬脸上闪过沉痛,抬手推了推眼镜,
“已确认编号三照片中的飞机残骸,就是派去的考察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