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十二岁金科状元,权倾朝野! > 第223章 本官今日来,只问你两个问题

第223章 本官今日来,只问你两个问题(1 / 1)

陆明渊缓缓开口。

“夜深了,两位老先生请回吧。明日,温州还有许多事要劳烦二位。”

“不敢,不敢,为大人分忧,乃我等分内之事。”

陈、沈两位家主如蒙大赦,再次长揖,这才颤颤巍巍地直起身。

彼此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惧与庆幸。

他们小心翼翼地后退,躬着身子退出了书房。

府邸外,夜风微凉,吹在两人汗湿的后背上,激起一阵寒意。

那股在书房中几乎让他们窒息的压力,直到此刻才稍稍散去。

“陈兄,上我的轿子吧,有几句话,想与你商议。”

沈家家主压低了声音,花白的胡须在风中微微颤动。

陈家家主点了点头,没有拒绝。

两顶小轿,来时一前一后,去时却只动了一顶。

另一顶轿子的轿夫,则悄无声息地跟在后面。

狭窄的轿厢内,光线昏暗,只能勉强看清彼此的轮廓。

那股从陆府带出来的凉气,似乎还萦绕在两人心头。

“沈兄,你怎么看?”

陈家家主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里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沙哑。

沈家家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靠在轿壁上。

“还能怎么看?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等这些前浪,怕是要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这位陆大人……不,这位冠文伯,其心智之深,手段之厉,行事之决绝,哪里像个十二岁的少年?”

陈家家主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苦笑道。

“汪家……真是死得不冤。他们以为自己是在跟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斗,却不知自己是螳臂当车,挡了朝廷国策。”

“只是,这位陆大人今夜召我二人前来,又收下那笔‘捐款’,其意……”

“其意,自然是要我等彻底站队。”

沈家家主接过了话头,眼神在黑暗中闪烁着精明的光。

“汪家倒了,他需要新的合作者来推行他的政令,稳住温州的局面。”

“而我陈、沈两家,便是最好的选择。那一百万两白银,既是投名状,也是买路钱。”

“给了,我们就是‘顺之者昌’;不给,恐怕浙江很快就要有第三个汪家了。”

轿厢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一百万两,对于任何一个世家而言,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几乎是他们家族数年乃至十年的净利,是压箱底的根本。

过了许久,陈家家主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挣扎。

“沈兄,这笔钱,我们当真要全数给了?这位陆大人虽然手眼通天,圣眷正浓,可毕竟年岁太小。”

“‘漕海一体’这国策,听着是好,可江南水深,盘根错节,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数?”

“万一……万一他哪天被调走了,或者这事办砸了,我们这一百万两,可就打了水漂了。”

这才是他真正担心的地方。

世家大族,最擅长的便是投资,也最懂得如何规避风险。

将全部身家押在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身上,这赌注太大了。

沈家家主闻言,嘴角在黑暗中勾起一抹弧度。

“陈兄所言,正是我所想。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位陆大人,我们既要交好,也不能将自己绑得太死。”

他凑近了一些,声音压得更低了。

“依我之见,我两家,可先各出十万两白银,明日便送到府衙。”

“名义上,就说是先期筹措的军费,以示我等的诚意。至于剩下的四十万两,便说正在从各地产业中抽调,需要些时日。”

“接下来,我们可以每个月,再各‘筹措’一万两送去。如此一来,既给了陆大人面子,也给了他实打实的支持,足以让他应付眼下的局面。”

“我们可以借此观望。”

“若是他真有通天之能,能将这‘漕海一体’办得风生水起,清缴倭寇,开通商路,让我等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那剩下的银子,别说四十万,便是再加四十万,老夫也心甘情愿!”

“可若是……他中途受挫,或是被朝中风浪波及,我等也不过花了十几万两,买个平安。”

“交好一位前途无量的少年宰辅,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陈家家主听完,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妙!实在是妙!”

他一拍大腿,“如此一来,进可攻,退可守,我等便立于不败之地了!”

“就这么办!明日一早,我便让管家将十万两银票送去!”

“英雄所见略同。”

沈家家主靠回了轿壁,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轿厢外的夜色,似乎也不再那么冷了。

……

次日清晨,陆明渊刚刚在府衙后堂用完早膳,陈、沈两家的管家便联袂而至。

没有大张旗鼓的银箱,只有两个精致的檀木盒子。

盒中,是二十万两的银票,来自大乾最大的票号,见票即兑。

“我家老爷说,陆大人为国为民,我等商绅理应倾力相助。”

陈家管家躬身道。

“这十万两,是小人连夜筹措来的第一笔军费,以解大人燃眉之急。”

“剩下的四十万两,我家老爷已在加紧从各处庄子和铺子里抽调,只是数目巨大,还需些时日。”

“定会分批次尽数送到大人手中,绝不敢误了朝廷大事。”

沈家管家也说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话。

言辞恳切,滴水不漏。

若雪站在陆明渊身后,看着那两张轻飘飘的银票,清冷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不屑。

这些老狐狸,嘴上说得好听,心里的小算盘却打得噼啪响。

陆明渊却只是笑了笑,示意若雪将盒子收下。

“替我多谢两位家主。”

他看着两位管家,语气温和。

“告诉他们,这份心意,本官领了。温州百姓,也会记得他们的功劳。”

他当然看得穿这两家世故的算计。

若是“漕海一体”大获成功,那剩下的八十万两,恐怕明天就能摆在他的案头。

若是不顺,这笔钱就会像天边的云彩,看着很近,却永远也摸不着。

但他并不在乎。

或者说,他完全理解这种选择。

换作是他,坐拥万贯家财,身后是千百族人的性命前程,也同样会做出最稳妥、最利己的决定。

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只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对陆明渊而言,这二十万两白银,已经足够了。

它像是一瓢滚油,可以让他这口刚刚烧热的锅,彻底沸腾起来。

送走了两位管家,陆明渊没有片刻耽搁,直接起身,对若雪吩咐道。

“备轿,去卫所。”

他要去见一个人,一个能将这二十万两白银,变成刀剑与战功的人。

温州卫指挥使司,坐落在城西,与喧闹的市集隔着两条街,显得格外肃杀。

门口的校尉看到府衙的仪仗,连忙通报。

不多时,一个身着四品武官补服,身材魁梧,面容黝黑的中年将领大步流星地迎了出来。

正是温州卫指挥使,邓玉堂。

“末将邓玉堂,参见陆大人!”

邓玉堂抱拳行礼,声如洪钟。

“邓将军不必多礼。”

陆明渊从轿中走出,小小的身躯在邓玉堂高大的身影衬托下,更显单薄。

他没有在门口寒暄,而是开门见山。

“本官此来,有要事与将军商议,可否借一步说话?”

邓玉堂心中一凛,连忙侧身引路:“大人请。”

指挥使司的公房内,陈设简单,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温州府及沿海舆图。

上面用朱笔和墨笔标记着密密麻麻的符号。

陆明渊的目光,第一时间便落在了那张舆图上。

“将军,请看。”

他走到舆图前,伸出白皙修长的手指,点在了温州港的位置。

“本官上任之后,重开京杭运河水道。七日以来,从温州港北上的船队,每日运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总价值,不足三万两白银。”

邓玉堂沉默着,他知道,这已经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光景了。

陆明渊的手指没有动,声音却陡然转冷。

“但本官查阅《温州志》,二十年前,倭寇尚未如此猖獗之时,自我温州港出发,沿运河北上或出海贸易的船只,每日吞吐的货物价值,超过十万两白银!”

“十万两,与三万两。”

陆明渊转过身,平静地看着邓玉堂。

“邓将军,这其中消失的七万两,去了哪里?”

邓玉堂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粗糙的大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关节嘎吱作响。

“回大人……被倭寇,抢了,劫了,或是……被他们吓得,不敢出海了!”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身为温州最高武官,这无疑是他最大的耻辱。

“没错。”

陆明渊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毫不意外。

他缓缓踱步,宽大的官袍拖在地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商路不通,则财货不兴:财货不兴,则民生凋敝:民生凋敝,则盗匪四起。”

“这是一个死结。”

“而倭寇,就是这个死结的结心!”

陆明渊停下脚步,目光重新变得锐利,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直刺邓玉堂的内心。

“本官颁布《招商令》,减免商税,成立商事房,甚至组建荣兵商会。”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重现温州当年之盛景。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他一字一顿地说道:“那就是,必须扫清盘踞在温州海域的所有倭寇,还我大乾商船一片干净的海洋!”

邓玉堂的身躯猛地一震,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死死地盯着陆明渊,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激动。

扫清倭寇!

这四个字,他想了多少年,盼了多少年!

可是,朝廷军费年年克扣,兵员老弱,战船失修。

他空有一腔热血,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倭寇在家门口耀武扬威。

“大人……”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朝廷……朝廷终于要下定决心清剿海疆了吗?”

“朝廷的决心,就是我的决心。”

陆明渊的回答,平静却充满了力量。

他走回桌案前,从若雪手中接过一个檀木盒子,放在了邓玉堂面前,缓缓打开。

一沓沓整齐的万宝斋银票,出现在他眼前。

“这里,是二十万两白银。”

邓玉堂的瞳孔骤然收缩,死死地盯着那堆银票,仿佛看到了无数崭新的兵甲、锋利的刀枪和坚固的战船。

“本官知道,卫所缺钱,缺人,缺装备。但这二十万两,应该足够你做很多事了。”

陆明渊的声音很轻,却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邓玉堂的心上。

“本官今日来,不问你能不能打,只问你两个问题。”

他伸出两根手指,目光清澈而坚定。

“第一,用这笔钱,要彻底扫清温州海域的所有倭寇,需要打几场仗?”

“第二,打赢这几场仗,还需要多少军费?”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离石游记 大荒:神途 开局凡品灵根,我的修仙开挂啦 一亩仙田百倍速,我从杂役苟成仙 误嫁豪门:总裁的复仇工具 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 快穿:万人迷又被病娇强取豪夺 四合院:我的媳妇酷似刘天仙 逆断星河 穿进ABO后,我成了大佬心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