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彩唐 > 第33章 玄学兴起的原因

第33章 玄学兴起的原因(1 / 1)

对于清智的请求,李安远表情非常无奈:

“你们啊,让我说什么好……”

“那陈玄玉深得秦王喜爱,连王妃送给大王的玉佩,都转送给了他。”

“你们这般欺凌他们,到时他跑到秦王面前哭诉一番,你们要如何收场。”

赠玉的事情清智还是第一次听说,竟然还是王妃送给秦王的玉佩,可见是真的很喜欢了。

他心里再次把净明骂了个狗头淋血。

然后再次请求李安远出面调和。

李安远尤豫了很久,才故作无奈的答应下来:

“我先说好,松峰真人还好说,那陈玄玉小真人不一定会给我面子。”

“到时候他要是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你可别怨我。”

清智一听,要把决定权交给八岁的小道童,头顿时大了起来。

但事情已经由不得他,只能等对面出招。

之后李安远离开,去后院找到陈玄玉等人,说了清智的请求。

然后他诚恳的道:“也不瞒真人和小真人,我和薛县令都希望此事能就地解决。”

“而且朝廷也正值多事之秋,想来也不希望见到下面出事。”

“所以我的建议是,见好就收。”

陈玄玉暗暗点头,这是很诚心的劝告了,换成一般人是绝对不会这么说的。

李安远历经波折之后,是真的把性情磨练的非常剔透了。

既然对方坦诚相待,陈玄玉也不想当小人,于是就将昨日商量好的条件提了出来。

李安远自然知道,这个条件里的猫腻。

所以也没有多问,起身来到前院,将条件转述了一遍。

清智一听自然不愿意,道歉可以,卧石镇也可以退出,钱财可以赔偿一些,但别的都不行。

李安远也没有嫌烦,来回传达了几次消息后,最终清智无奈退出卧石镇、柏溪乡。

至于钱财、典籍之类的,反倒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当然,这期间李安远也没少拉偏架,否则清智没那么容易低头。

条件谈妥,接下来就是双方正式会面达成协议。

当清智发现,金仙观出面的是宋玄虚和成玄真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

“松峰真人为何没来?”

成玄真当场回怼过去:“志操禅师为何没来?”

清智被怼的老脸一阵青一阵红,他真不是故意的,就是随口一问。

然而失礼就是失礼,被人抓住把柄他不但不能生气,还要道歉。

还好,李安远适时站出来打圆场,才没有让他下不来台。

之后双方的交谈就乏善可陈了,全是场面话。

最终达成了口头协议。

这种事儿也只能是口头协议,不可能留下书面证据的。

别说是少林寺不愿意,金仙观也不敢。

否则朝廷绝对大嘴巴子抽死他们。

私下划分教区,你们想干什么?

不过也不用担心有人食言,除非想将李安远彻底得罪死。

金仙观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自然是非常开心。

李安远化解了矛盾,还得到了双方的人情,也同样很高兴。

只有清智,脸色和苦瓜一般。

但他还是盛情邀请李安远去少林寺做客。

李安远倒也没有拒绝,而是道:

“等完成王命,再去少林寺拜访志操禅师。”

他的王命自然是表彰金仙观。

-----------------

之后松峰、陈玄玉一行人,就迎着李安远回到了金仙观。

李安远这才拿出李世民的手谕,赏赐给金仙观良田四十顷,金千两,布帛五百匹。

同时还赏赐各类经书五十卷。

公事办完,陈玄玉盛情邀请李安远,在这里游玩了几日,他全程陪同。

李安远自然也想和陈玄玉多接触一下。

这一番交流下来,他才终于明白,什么叫神童。

也知道了为何李世民会如此重视他。

心中也不禁暗自庆幸,还好这件事情他没有偏心少林寺,否则将来就麻烦了。

且说薛世显这边。

等金仙观的事情解决,他就开始拿捏少林寺。

狠狠的为难了一番清智,才终于松口,同意让净明背下所有的罪行。

最后判了死刑。

但少林寺也被罚了许多钱财,并被勒令闭门思过一个月。

至于抬着死尸陷害金仙观的那三个百姓,流放岭南。

被蛊惑过来闹事儿的百姓,则在松峰道人的求情下,被训戒了一番后释放。

不过就在释放的前夕,成玄真出现在他们面前。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想要真正脱罪,就把此事告诉十户不同的人。”

“而且不能是你们同村的人。”

“还要把那十户人家的名字记下来告诉我,到时候我们会派人核实。”

“如果被我查到有人偷奸耍滑,全部流放岭南。”

这些人就是普通百姓,早就被吓破了胆。

此时得知自己能被无罪释放,那心情只能用劫后馀生来形容。

别说是让他们将这事儿讲给十户人听,就是一百个他们也会答应。

况且这会儿他们也知道,自己被净明给利用了。

而且后来净明还不承认蛊惑了他们,妄想把罪名都推给他们。

这些百姓本就恨极了他。

恨乌及屋之下,连带的对佛教也没了好感。

就算没有成玄真出面,他们也会主动将这事儿宣扬出去的。

当然了,有成玄真出面逼迫,他们宣扬此事的动力就更足了。

对于金仙观的这个操作,李安远和薛世显都叹为观止。

这定然是玄玉小真人的计策。

简直是神来之笔。

果然如预料的那般,那些百姓在回家后,立即就展开了行动。

百姓的社交圈其实很窄的,除了同村人之外,就是外村的亲戚。

所以这十户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凑。

当然,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凑齐。

毕竟亲戚还有亲戚,朋友还有朋友,大家互相介绍,花点功夫还是能凑齐的。

四十多户百姓,就能把消息传递给四百多户人家。

古代百姓生活很枯燥的,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大瓜,能反复聊大半年。

出门走亲访友,也是必谈话题之一。

于是没多久,佛教和少林寺的声誉,在卧石镇、柏溪乡就臭大街了。

并且这个骂名,还在向着更远的地方传播。

金仙观作为完美受害者,自然获得了大家的同情。

之前金仙观的好,再次被大家记起。

尤其是当金仙观扩建,准备招募人手来做工的消息传出后。

两个乡镇的百姓,再次成为金仙观百年老信徒。

-----------------

回到眼下。

李安远在会仙峰游玩了三四天,然后昙宗亲自来邀请他去少林寺做客。

这份态度可谓是非常真诚了。

他到了少林寺才知道,对方邀请他固然有巩固友谊的用意,但也别有目的。

借他的虎皮打压新派僧人。

事情还是因净明而起。

当消息传回少林寺,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尤其是放弃净明,向金仙观赔礼道歉的做法,更是被新派利用。

说志操禅师等人太过软弱云云。

清广也不甘心被发配岭南,借这个机会行逼宫之事。

志操禅师威望不足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他压不住下面的人。

但能当上住持,就说明他不是那种苦行僧,对政治还是很熟悉的。

立即就想到了李安远。

李安远现在代表的是秦王和朝廷,只要他表态支持志操禅师,其他人是掀不起什么浪花的。

所以志操禅师才会派昙宗亲自来请人。

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料,当李安远出现在少林寺,对净明之事表示了不满之后。

新派系的反抗就被瞬间化解,清广被连夜送往岭南。

其他几个内核成员,也全部被剥夺了权力。

至于李安远,被人利用他肯定不开心。

但也没说什么。

这何尝不是一个天大的人情。

以后少林寺只要还是志操一系掌权,都得念他的好。

而且回到朝廷之后,将此事上报秦王和陛下,那也是大功一件。

不过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

他还是表现出不愉的样子,志操禅师几次赔罪,才勉强表示不追究。

然后借口少林寺要整顿内部,他就不在这里碍眼了,提出离开。

志操等人也不希望他一直住下去,那样反而不方便他们处理新派僧人。

盛情挽留一番后,亲自将其送到山下。

不过在离开前,李安远表示,少林藏经阁珍藏了很多书籍。

他希望能抄录一些以传承子孙。

志操禅师自然不会拒绝,亲自带着他去藏经阁挑选。

李安远看过目录后,儒释道三家各挑选了十部,又其它杂书二十卷。

虽然不是原本,但即便是手抄本也价值不菲。

拿到书之后,李安远就离开了少林寺。

不过并没有直接回京,而是又折返回了金仙观。

然后将那五十卷典籍拿出来道:

“承蒙款待,也没什么可回报的。”

“就以此书预祝真人早日得道,祝金仙观成为道门圣地。”

五十卷典籍,这份礼可太厚了。

要知道,之前金仙观是想向少林寺讨要一百卷藏书的。

可少林寺愿意赔偿钱财,愿意道歉,甚至愿意让势力永久退出两个乡镇。

就是不愿意给书。

还是成玄真态度坚决,他们才不情不愿的给了十卷。

现在李安远一出手就是五十卷,足见这份礼的珍贵程度。

松峰道人连忙率领众弟子道谢。

李安远道:“我不过是借花献佛,真要谢就谢少林寺吧。”

不知道的,如松峰道人等还以为他在谦虚。

陈玄玉却领悟到了他的意思,郑重道:

“县公放心,只要少林寺不再找我们的麻烦,我们绝不会招惹他们的。”

李安远很是开心,道:“如此便好,我回长安也好向陛下和秦王交代了。”

松峰等人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心里惭愧不已。

获得了五十卷典籍,大家自然很好奇。

得知其中只有十卷佛经,其馀都是别派书籍,众人不禁有些好奇。

李玄明忍不住问道:“少林寺为何会有如此多别派书籍?”

松峰道人自然也不知道答案。

陈玄玉心中叹息一声,金仙观要补的课还太多啊。

趁这个机会给他们普及一些知识吧,于是接话道:

“这就是佛教能迅速在中原立足,并压了百家一头的原因。”

众人都很是惊讶,这事儿竟然牵扯这么大吗?

李安远也同样很吃惊,开口问道:

“哦?请小真人指点迷津。”

陈玄玉也没有客气,说道:“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叙事风格。”

“不是所有文化,都能被我们所接受的。”

“比如被华夏所鄙夷的蛮夷文化,我们就无法接受。”

“佛教也是外来文化,却能被华夏人所接受。”

“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主动吸纳华夏百家之所长。”

“儒家、道家、法家、兵家,乃至上古神话传说,只要是对他们有用的,都会吸收进去。”

“所以他们才能被我们所接受。”

“这也是少林寺会藏有如此多百家典籍的原因。”

众人都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

就在这时,陈玄玉又开口说道:

“佛教能在华夏立足,是因为它主动融入华夏。”

“可它能压儒家道家一头,则是占据了天时人和。”

众人都没有说话,认真倾听他的讲解。

李安远想的更多,他想看看这位小真人的极限在哪。

“先说儒家,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就成了汉朝事实上的治国之学。”

“可是用了儒家之后,为什么会有王莽之乱,为何又会有东汉末年的乱世?”

“当时的人就开始质疑儒家,儒家思想逐渐被抛弃。”

“但治国总归是需要一门思想的,于是魏晋时期玄学就兴起了。”

听到这里,松峰道人、宋玄虚几人已经一脸茫然。

汉武帝独尊儒术?汉朝采用儒家治国?魏晋兴起了玄学?

我们不知道啊。

成玄真是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勉强能听的懂,但也只是勉强听懂。

李安远是理解最深的,也是受震动最大的。

原来儒家没落玄学兴起,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位玄玉小真人果真见识不凡,难怪大王如此信任器重他。

这时他的心态也变了,从考察变成了请教:

“敢问小真人,当时的人为何会选择玄学?而不是别的学问?”

陈玄玉笑道:“这个问题问得好,没有什么事情是凭空得来。”

“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发展,总是有迹可循的。”

“魏晋时期人们选择玄学,其实是在学习汉初。”

李安远恍然大悟,高兴的道:

“是了,从汉高祖一直到文景这六七十年间,汉朝采用的是黄老之学。”

“也正是这几十年的无为而治,让汉朝日渐强盛,为汉武帝北伐匈奴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的先贤在否定了儒学之后,自然就选择了黄老之学,于是玄学就产生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说到这里他起身朝陈玄玉行了一礼,道:

“谢小真人解惑。”

陈玄玉谦虚的道:“李县公谬赞了,不过是一家之言,真相并不一定就是如此。”

李安远正色道:“小真人过谦了,你这一番推理,是我听过对两汉魏晋文化发展,最合理的解释。”

“就算不完全对,也离真相不远矣。”

陈玄玉又谦虚了几句,两人继续就这个话题聊了起来。

当然主要是李安远问,陈玄玉回答。

很快话题又聊回了佛教,李安远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为何佛教后来居上了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啊?这不是探险种田游戏吗? 穿越修仙界:我用太阳能修炼 关于穿越者就我不是勇者这件事 天价屠夫 破案:开局融合警犬嗅觉基因 剑荡燕云 快穿之路人甲不安套路出牌 多子多福:背着赵敏成了明教教主 反派恶少才不会变成优雅圣女 穿成炮灰后,美食玄学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