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明真是该死啊。
得知龙形玉佩背后的故事,李安远和薛世显的内心,不约而同的这样想道。
别看薛世显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实际上就是做个姿态。
他很清楚朝廷不会拿少林寺如何,最多就是斥责然后给予一定的惩罚。
可事后他这个县令,就别想在嵩阳县立足了。
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此事拿捏少林寺,让其配合自己的工作。
至于帮金仙观伸张正义,他自然不会食言,也不敢。
但将净明推出去杀了,然后让少林寺道个歉,就足够了。
如此一来,少林寺被他拿捏把柄,金仙观领他的人情。
简直是完美。
至于李安远,他是最无辜也是最无奈的。
来表彰金仙观是个美差,能落个大大的人情。
可当他到达嵩阳县,听了薛世显的汇报,整个人都麻了。
这弄不好里外不是人啊。
他最初的想法,和薛世显差不多。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然而,随着龙形玉佩的出现,一切都变了。
这事儿已经不在于他们想如何办,而在于陈玄玉能不能满意。
只有让他满意了,这事儿才能落地。
他不满意,谁都不敢强行宣判。
问题难就难在了这里。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被人家欺负,还被人家陷害,能轻拿轻放?
更何况陈玄玉才八岁,谁也不能排除他会不会少年心性爆发,非要报仇雪恨。
所以……
净明真是该死啊。
陈玄玉看着表情不自然的李、薛二人,心中暗笑。
他自然是故意将玉佩和约定说出来的。
不是为了眩耀——嗯,至少不全是为了眩耀。
他虽然没有从过政,但职场勾心斗角也是经历过的。
看过的各种政斗小说不知道有多少,又是历史爱好者。
对这些人的思维,并不是一无所知。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不论是薛世显还是李安远,都不会希望将事情闹大。
当然,他也不希望事情闹的不可收拾。
所以,亮出更多的底牌,尽可能为自己争取好处,就成了最实际的选择。
他说明玉佩的来历,就是明着告诉两人。
我有掀桌子的能力,必须拿出让我满意的好处,否则这事儿没完。
目前来看,两人应该是领会到了这层意思。
不过两人也没有着急开口,毕竟犯错的又不是他们,完全没必要着急。
换个角度来说,陈玄玉有掀桌子的能力,最害怕的应该是少林寺才对。
为了平息他的怒火,少林寺必须拿出足够的好处。
到时候他们两个人再从旁协助,也同样能捞取到足够的好处。
所以,他们三个才是一伙儿的。
现在就等少林寺上门了。
有了这个共识,接下来三家聊天的氛围就更融洽了。
晚上薛世显还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欢迎仪式,还邀请了嵩阳县的名流,为李安远接风洗尘。
平时这种宴会,是少不了少林寺的代表的。
但今天却没有一个僧人出现,大家也都识趣的没有问。
反倒是很少露面的松峰道人,全程坐在李安远的旁边,两人言谈甚欢。
席间李安远还亲自向众人介绍了金仙观的功绩。
什么治好秦王的气疾,什么接管伤兵营,救活无数将士等等。
这一切传闻都是真的。
甚至真实情况,比传闻还要玄奇。
唯独有一点,他隐去了陈玄玉的身影。
这是陈玄玉主动要求的,他暂时还不想过于突出。
听完李安远的讲述,当地名流顿时就知道,金仙观今非昔比了。
以后轮到他们巴结金仙观了。
但更多的是看笑话,看少林寺的笑话。
这次不知道你们要如何收场。
宴会结束之后,就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将宴席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净生。
最后,当清智从净生那里得知这些消息后,心情更加的沉重。
“看来这次没有那么容易脱身了。”
净生忧心忡忡的道:“是啊,没想到金仙观竟在洛阳立下如此大功。”
“李县公今日的举动,说明他已经站在了金仙观一方,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清智叹道:“他是代表秦王来表彰金仙观的,必须要站在金仙观一方。”
“如果金仙观受辱,他毫无表示,回长安也无法向秦王交待。”
“这一次,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站在了他们那边啊。”
本来他们以为,陷害金仙观是小事儿,随便给点好处就过去了。
真正的麻烦是蛊惑愚弄百姓。
但现在,金仙观成了决定事情走向的关键因素。
这让他非常的憋屈。
一想到,要向几个以前从不放在眼里的道士道歉,他就恨不得将净明给千刀万剐了。
但可惜,他杀不了净明,也解决不了问题。
“明天我去拜访李县公,探探他的口风,请他居中调解。”
“你再打听一下那个松……松峰真人的动向,等我从李县公那里回来,再做打算。”
-----------------
另一边,宴会结束之后,陈玄玉回到自己居住的院落。
宋玄虚、成玄真等人都非常高兴:
“有李县公表态,这次定要少林寺吃不了兜着走。”
就连松峰道人也连连点头,以为大局已定。
陈玄玉却摇头,泼冷水道:“你们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众人愣了一下,宋玄虚问道:
“小五怎么了,难道还有什么我们没看出来的蹊跷不成?”
陈玄玉决定给他们详细剖析一下,说道:
“李县公和薛县令是肯定站在我们这一边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他们不会完全站在我们这一边,他们也有他们的利益诉求。”
成玄真若有所思的道:“李县公想要息事宁人,顺利完成任务。”
“薛县令想要的是拿捏少林寺,并不想将其彻底得罪死。”
陈玄玉颔首道:“三师兄聪明,确实如此。”
“如果此事闹到朝廷那里,薛县令作为嵩阳县主官,也是要担责的。”
“且,现在是一统天下的关键时刻,朝廷也不希望下面出乱子。”
“如果我们以为胜券在握,就狮子大张口。”
“李县公和薛县令会很不满意,朝廷那边怕也会怪罪我们不懂事。”
众人这才冷静下来。
宋玄虚问出了另一个问题:“可此事早晚会传到朝廷耳朵里,是无法掩盖住的。”
“到时候朝廷不会降罪吗?”
陈玄玉说道:“对上位者来说,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解决。”
“很多问题暂时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将它放在一旁是最好的选择。”
“但谁把这个问题摆到桌面上,谁就会成为上位者心目中的那个问题。”
“他们无法解决问题,就只能解决掀盖子的人。”
“少林寺的问题就是如此,对现在的大唐来说,不值得花费太多心思。”
“我们和少林寺的纷争,上面肯定知道,还喜闻乐见。”
“但前提是,我们制造的问题要私下解决,不能将麻烦交给上面。”
“那样就是不能体谅上心,会被敲打的。”
“哪怕我们是受害者,若不能把握住限度,最后将事情闹到了上面。”
“朝廷也会对我们有意见的,秦王也会觉得我们不识大体。”
松峰道人和宋玄虚面面相觑,他们无法理解,事情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成玄真却恍然大悟,道:“是了是了,听师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这件事情,必须要在嵩阳县内解决,绝不能将麻烦交给朝廷。”
宋玄虚不解的道:“可若是如此,少林寺要是耍赖不认错怎么办?”
成玄真接话道:“这就是李县公和薛县令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少林寺可扛不住他们两个的压力。”
“况且,愿赌服输,他们犯错大家不会说什么。”
“可犯错被抓了不肯低头,就是犯了忌讳。”
“上面打板子,也是他们更吃亏。”
“所以这次我们只要不狮子大张口,就可以稳坐钓鱼台。”
陈玄玉颔首道:“是的,愿赌服输是总原则,大家都不敢轻易违背。”
“否则会被大家唾弃,所以不用担心少林寺会不认帐。”
“但他们不可能无限让步,我们必须要想好自己需要什么。”
松峰道人摇头道:“事情真复杂,你们师兄弟看着办吧,我就不过问了。”
“等明天少林寺的人过来,如需我出面,再来知会我。”
宋玄虚和成玄真正想应下来,陈玄玉却说道:
“接下来您想做什么都行,但绝对不要出面见少林寺的人。”
“就算是后续谈判,也由大师兄和三师兄出面。”
宋玄虚不解的道:“为什么,师父才是观主。”
成玄真一拍大腿道:“我懂了,就因为师父是观主,才不能轻易露面。”
见宋玄虚还是一脸不解的样子,他解释道:
“王对王,将对将。”
“想让师父出面,除非少林住持志操禅师亲至,其他人都不配见师父。”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只不过以前金仙观实力太弱,没有那个资格讲什么王对王。
就连净明这个少林三代普通弟子,都能压他们一头。
但现在,情况变了。
宋玄虚顿时就明白过来,激动的道:
“是了是了,这么丢人的事情,志操禅师肯定不会露面。”
“大概率会派一位堂主或者长老出面,到时你我前去才符合礼仪。”
松峰道人见他们如此说,心里也很是欣慰。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他这个师父当个不太好,没有给弟子们做好榜样。
所幸,收了个争气的弟子,让自己获得了与身份不匹配的尊敬。
不过他并不觉得丢人,这是自己的亲弟子,自己享他的福不是理所应当吗。
等松峰真人离开,三兄弟围在一起商量该提什么条件。
宋玄虚的条件竟然只是让少林寺道歉,以后承诺决不能再针对金仙观。
陈玄玉和成玄真很是无语,直接让他坐一边歇着去了。
宋玄虚也没生气,笑道:“这事儿我本来也不懂,你们两个商量着来吧。”
然后成玄真提出了意见,让少林寺赔钱,然后退出卧石镇,不得在这里传教。
卧石镇是会仙峰下的一个小镇,就在金仙观家门口。
成玄真这是想将少林寺的力量,彻底从家门口驱逐,然后将这里经营成自家的桥头堡。
果然不愧是出身小吏之家,还算是有点战略眼光。
就是有点小家子气了。
“让少林寺退出卧石镇、柏溪乡、塘桥乡三个乡镇。”
“他们在这个三个镇的土地,全部移交给我们。”
“再从藏经阁拿出典籍百卷作为赔偿。”
一旁的宋玄虚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这太狠了吧?
嵩阳县才有几个乡啊,这一下就让少林寺退出三个。
“据我所知,塘桥乡可是有少林寺四千多亩良田,他们肯定不会打赢的。”
成玄真先是疑惑,略微思索露出了然之色,说道:
“我懂了,师弟这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陈玄玉笑道:“求上得中,求中得下,历来如此。”
“所以我们要将标准定的高一点,然后再略微退步。”
“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卧石镇和柏溪乡这两个地方。”
“至于典籍,你们看情况去谈,能要来几部算几部。”
这两个乡镇,都处在会仙峰下,算是金仙观的门户。
控制住了这里,金仙观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要典籍不过是添头,少林寺传承数百年,藏经阁里可是藏了不少珍本孤本的。
能要出来一本算一本。
有了全盘计划,宋玄虚和成玄真都轻松了许多。
-----------------
隔天一大早,清智拜访了李安远,两人先是叙旧相谈甚欢。
李安远就好象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关于净明的事情只字不提。
最后还是清智忍不住,提起了此事。
“乱世到来苍生遭劫,少林寺出于慈悲之心,多招了一些难民入寺。”
“本意是给他们一条生路。”
“但也让一些作奸犯科之人混入,惹出了不少事端。”
“净明就是在这时期被招入寺院。”
“我们一时不察,竟让他犯下大错,实在惭愧。”
然后他表示,虽然我们不知道净明的事情,但他毕竟是少林寺僧人,我们犯了失察之罪。
自愿受罚。
至于金仙观之事,他们也同样愿意给予补偿。
只是他们和金仙观不熟悉,又怕对方不好沟通。
“请县公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据中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