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彩唐 > 第25章 养成唐太宗

第25章 养成唐太宗(1 / 1)

通过李世民的态度,陈玄玉就知道,他们早就预料到了河北会反。

其实想想也正常。

能在争霸赛中脱颖而出,本身就是佼佼者。

杀死窦建德会带来什么后果,他们再清楚不过。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会那么严重。

在他们看来,只要严加防守出不了大问题。

就算有人造反,也不过弹指可灭,没什么可担心的。

所以原本历史上,李渊先是强行征召十几位河北豪杰进京。

然后又派人严密监视看管窦建德旧部。

说白了,他就是以一副征服者姿态,来对待河北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李渊不信任河北人,他派出去的官吏只会变本加厉。

他们的所作所为激化了矛盾,将更多人逼反。

只能说,李渊的政治水平,其实和南北朝那些割据政权的开国君主差不多。

而此时,年轻的李世民,在各方面还都不如后来的唐太宗。

史书上对里面的描写,可以说极尽赞美之词。

从小就老成稳重,宽宏大度,爱民如子,是个天生的皇者。

但实际接触后陈玄玉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至少他接触的这个李世民,和史书上差别就很大。

这个青年李世民的性格很激进很暴躁,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

尤其是刚刚完成一战擒双王的伟业,更是志得意满。

此时的他看谁都是菜。

他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充满自信,认为可以凭此解决所有问题。

至于后来那个爱民如子的唐太宗,还没有出现。

其实这一点,根据史书记载就可以看得出来。

原本世界,在河北平定刘黑闼叛乱的时候,李世民采取了高压统治。

可谓是杀人盈野。

河北人不但没有被杀怕,反而被激起了愤怒。

等李世民击败刘黑闼,班师回朝后不久,河北人掀起了第二次叛乱。

这次太子李建成主动请缨,到了河北后刚柔并济。

一方面在军事上打击乱贼,一方面安抚百姓,释放被裹挟的叛乱士兵。

又赦免了许多被逼反的人。

并重用了许多心向大唐的河北豪杰,顺利平定了叛乱。

河北自此才算是真正融入了大唐。

然而即便如此,河北对大唐的归属感也并不强。

纵观大唐历史,河北始终扮演着不服的角色。

动不动就给朝堂一点颜色看看。

前世很多人都说,李世民把刘黑闼的主力击溃,李建成是过去捡便宜的。

然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如果没有李建成,就算李世民再去两次也平定不了河北。

但或许正是河北这次的教训,给李世民上了生动的一课。。

尤其是他和李建成先后去平叛,所采用的方法截然不同,最后的结果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经此一事,才让他真正明白,什么叫得民心者得天下。

也让他发自内心的说出了那句:

君舟也,民水也;水则载舟,水则复舟。

唐太宗不是天生的,而是经历无数事情打磨出来的。

考虑到这些,陈玄玉终于决定,放弃剧透打算。

一来,以李世民现在的性格,说了他也不会听的。

二来,如果没有河北这一课,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唐太宗。

对大唐和华夏来说,这样的后果或许会更严重。

所以就委屈一下河北同胞吧。

而且不光是刘黑闼之乱,就连后面的玄武门之变,也没必要帮他规避了。

没有弑兄杀弟囚父这个弱点,李世民不可能如历史上那般克制。

所以,就继续委屈一下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等人吧。

其实之前陈玄玉就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但当时他并未下定决心。

毕竟都穿越了,不修改一下玄武门继承法,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但现在他认为,李世民的成长更重要。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做出这个决定后,陈玄玉一身轻松。

又聊了一会儿,他就识趣的告退离开。

等他走远,长孙无忌从屏风后面出来。

李世民问道:“如何,可还入得你眼?”

长孙无忌回道:“惭愧,我不如小真人多也。”

李世民笑道:“你这就太过谦虚了,他有他的优点,你有你的长处,不可一概而论。”

长孙无忌点点头,迟疑了一下说道:

“他提起河北时欲言又止,似乎很担心那里的情况。”

李世民挥手让内侍退下,才说道:

“陈玄玉年龄不大,但眼光确实非常独到,往往能洞察先机。”

“这一点我认识的人里,没有一个能比得过他。”

长孙无忌不解的道:“那您……”

李世民伸手示意他坐下:“没有外人,坐吧。”

等长孙无忌道谢坐下,他接着说道:

“窦建德败的太快太突然,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在一举解决了一个强敌。

不好的地方在于,窦建德的基本盘并未遭到破坏。

他的中枢、官僚体系、军队体系等等,都保存的很完整。

而大唐却已经失去了,用武力摧毁这一切的借口。

民间保存着一整套的国家班子,这太危险了。

“所以,朝廷也需要一个借口对河北用兵,将这个隐患解决。”

原来如此,长孙无忌终于明白了他的打算,但随即质疑道:

“窦建德不在,他们群龙无首,朝廷应该不难将其势力吞并。”

“似乎没有必要如此冒险啊。”

李世民摇头道:“人心复杂,必然有人对大唐不服,或者对窦建德忠心不二。”

“这些人是很难感化的,不若等他们反叛,然后朝廷光明正大出兵剿灭。”

“如此也能杀鸡儆猴,震慑其他人。”

长孙无忌依然有些不认同,但他对李世民的能力很迷信,从来不会怀疑李世民的决定。

所以还是压下了疑虑,道:

“也好,如此一来,当能解决河北问题。”

李世民自然看得出他的言不由衷,压低声音道:

“唯有如此,我才有机会再次前往河北,将那里也收入掌中。”

“到时河北河南连成一片,我们就进可攻退可守了。”

长孙无忌恍然大悟,道:“大王英明,是我愚钝了。”

-----------------

陈玄玉并不知道李世民的打算,此时他还沉浸在‘养成唐太宗’的喜悦之中。

心中非常的得意。

两天后,李世民派人召陈玄玉去见他。

陈玄玉心中一动,连忙去往行宫,在一处偏殿见到了李世民。

同时还见到了一套雕版印刷工具。

虽然很简陋,但确实是雕版印刷工作无疑。

李世民没有废话,直接递给他一本书:

“看看如何。”

果然如此,没想到李世民的效率竟然如此之高。

这才两天就有成果了。

陈玄玉激动的接过那本书,翻开观看,只见字迹清淅规整。

与手抄书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唯一的缺点,就是空白处会有一些细小如沙粒的墨点。

但并不影响字迹。

“太好了,没想到大王这么快就把印刷术给弄出来了。”

李世民指了指旁边的一名官吏,道:

“这都是他的功劳啊。”

“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秦王府士曹参军阎让阎立德,掌管军械制作。”

“我大军能攻城拔寨,多赖其打造的器械之功。”

“印刷术也是他亲自带人尝试,才能在两天内见到成果。”

阎立德?

陈玄玉不禁看向哪位中年官吏,原来是你啊。

阎立德或许很多人不熟悉,但他的胞弟阎立本大家肯定知道。

阎立德的技能和阎立本非常相似,可以说俩人就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都擅长绘画、建筑、百工技巧等等。

阎立德先后担任将作少监,将作大匠,工部尚书……

他卸任后,这些职务皆有阎立本接任。

可以说,初唐时期工部、将作监等机构,就是他阎家的自留地。

别人根本就插不进去手。

可以说,阎家是这个年代少有的,以百工技艺立家,还能成为顶级世家的家族。

没想到,李世民竟然让他来搞雕版印刷术。

对于这种有真本事的人,陈玄玉相当尊敬:

“原来是阎参军出手,难怪这么快就有了成果。”

阎立德自然也听闻过陈玄玉的名字,知道他是秦王器重之人,所以很是客气:

“小真人过誉了,我也是按照你所言之法去做的。”

“真正让人敬佩的,是你的奇思妙想。”

“只是我力有未逮,制作出来的印版始终有遐疵。”

陈玄玉知道他说的是那些小墨点,这事儿他也没办法,只能道:

“那是因为时间太短,若多给你一些时日,定能研究出完美的印刷术。”

“况且只是一些小墨点,并不影响阅读,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了。”

“至于继续改良,完全可以慢慢来。”

李世民道:“玄玉所言甚是,立德对自己莫要太苛刻。”

阎立德下拜道:“谢大王,我定会潜心研究,早日拿出更好的印刷术。”

李世民颔首道:“你有心便好,不过研究的事情暂且押后。”

“你立即着手创建一座印书作坊,在我回京之前必须建好。”

“我会让王府和衙门全力配合你的。”

阎立德道:“是,臣保证完成任务。”

之后李世民带着陈玄玉,参观了阎立德研究出来的印刷术。

其实非常简陋,就是各种木板,还有墨汁,白纸。

由工匠在木板上雕刻文本,然后用刷子涂墨,再将纸复盖在上面用刷子刷一下。

揭下来就是一页书纸。

不过陈玄玉对印刷术了解确实不多,也提不出什么更好的建议来。

所以也没有乱插话。

反而是借机请教了一些道观建筑问题。

这次回去金仙观肯定会扩建,本来他还在发愁,要怎么设计。

现在最优秀的建筑学家就在眼前,他怎么能放过这个机会。

阎立德倒也没有拒绝,略微讲了几句。

只是各种专业名词,听的陈玄玉一头雾水。

他就只听懂了一句话,建筑最好要依地形和周围环境来建。

李世民看出了他的窘态,也有意成全他,就说道:

“这样,玄玉你将金仙观的环境详细说与立德听,让他给你画一副图出来。”

“到时候你找工匠,照着图去建即可。”

陈玄玉惊喜的道:“可以吗?”

阎立德心下苦笑,都这样了,我还能拒绝吗?

“小真人尽量说的详细一些,我试着画一下。”

陈玄玉连忙道谢。

然后三人一起来到隔壁房间,阎立德拿出一张草纸,陈玄玉说他画。

只是寥寥几笔,一座山峰的轮廓就出现在纸上。

接着就是各种细节,比如溪流在哪,路在哪等等。

当然,陈玄玉能了解的,也就金仙观附近的地形。

再远就不清楚了。

不过所幸,新的金仙观也并不奢华。

陈玄玉的要求是,有一座大门,一座大殿,两座偏殿,有经房、藏经阁、膳堂等主要建筑。

然后能容纳百十人便可。

而且他还特意强调,无需多么的精致,宽敞大气耐用便可。

这规模并不算大,在全国庙观里都排不上号。

不是他不想建更大的,而是实力不允许。

等将来实力更强了,视情况看着扩建。

李世民听着他的描述,尤其是他还特意强调,技术要求低简单省钱一些。

内心不禁暗暗点头,这小子还是很踏实的。

并没有因为这两个月的经历,就变得不切实际。

能力且不去说,对陈玄玉的人品,李世民是非常满意的。

这也是他器重陈玄玉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阎立德来说这个活儿太轻松了,都不需要怎么思考,很快就有了腹稿。

接着他又拿出一张白纸,提笔就画。

从头到尾都没有再瞅一眼草纸,却已然将方才两人商量好的东西,全部画了出来。

甚至还在旁边的空白部分,对某些复杂的结构进行了解释。

方便工匠们后续施工。

陈玄玉心中暗赞,果然不愧是顶级大佬啊。

作画就没有那么快了,李世民自然没工夫在这里耗着,很快就离去了。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阎立德终于完成了绘图。

陈玄玉定睛看去,非常的满意,连声道谢。

阎立德只是谦虚的表示,顺手而为,无需客气。

之后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阎立德就借口要去创建作坊离开了。

陈玄玉一个人等待墨迹干涸。

期间他时不时的就会看几眼,越看越喜欢。

不只是因为新道观,还因为这幅画。

虽然他不懂画,也欣赏不来。

但他知道阎家兄弟在书画界的地位。

他俩的画但凡能传到后世,都老值钱了。

更何况这还是建筑图纸,更加珍贵。

只可惜,上面没有阎立德的留名和签章。

没办法,这种草图对他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就是信手而作,不可能留名字的。

对他们这种级别的大佬来说,在这种作品上留名字,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不过不急。

等李世民登基,再找阎立德亲自去一趟金仙观,重新设计一套更好的建筑群。

到时非要让他在草图上签字盖章不可。

然后再把那张图当作传家宝,传给后世子孙。

墨迹干涸后,陈玄玉小心的将图纸卷起,连忙返回临时住所。

当松峰道人一众人看到草图,得知还是请的大家所做,都非常高兴。

大家围在一起展开了激烈讨论。

话里话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松峰道人先开始也很高兴,但很快就面露愁容。

将陈玄玉单独喊出去,说道:

“你的计划虽好,可我们哪来的钱财啊。”

陈玄玉笑道:“您老放心,用不了多久秦王就会有赏赐下来。”

“到时候别说是这座小道观,就算在扩大十倍也能建的起来。”

这个赏赐不是给陈玄玉个人的,而是给金仙观的。

松峰道人有些不信的道:“真的?秦王能赏赐那么多东西?”

陈玄玉说道:“就这么说吧,这新道观还是秦王让人帮设计的,现在您放心了吧。”

松峰道人大喜,道:“原来如此,那我就放心了。”

然后也参与到讨论中去。

金仙观在他手里发扬光大,将来去见历代祖师,也能昂首挺胸了。

-----------------

又过了几天,李世民终于决定启程回京。

金仙观也正好把《伤寒杂病论》抄好。

一大堆数十斤竹简,誊抄到纸质书籍上,也就是不薄不厚的两本。

陈玄玉将书送到李世民行宫,并顺便与其道别。

“大王,医书已经抄好,我们决定就此返回金仙观。”

“今日过来,既是送书,也是与您道别。”

李世民意外的道:“这就走了,不多留几天?”

陈玄玉摇头道:“事情已经办完,多留无益。”

“况且大王也即将启程回京,我们就更没有留下的理由了。”

李世民点点头,不知为何他竟突然有些舍不得,于是问道:

“真不和我一起去长安?”

陈玄玉说道:“非是不去,而是时机未到。”

“况且,大王很快就会来河北,到时我在洛阳等着为大王庆功。”

李世民道:“哦,你就如此笃定,河北会乱?”

陈玄玉叹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靠武力是无法征服他们的。”

别说是现在,哪怕是几百年后的明清时期,河北人也没有服过朝廷。

看不起我们?不给我们活路?

那我们就用自己的方式活。

于是响马之名震天下。

(这里的河北,指的是唐朝的河北地区,包括今河北、京津、山东、河南北部等广大局域。)

对于他的话,李世民面露不屑,但也没有反驳,而是道:

“那我就拭目以待。”

“对了,想要什么封赏你想好了吗?”

陈玄玉想了想,说道:“不如这样,我认为最迟明年,大王一定会去河北。”

“等大王凯旋,我们在洛阳相见,到时再说封赏的事情可否?”

李世民笑道:“既然你如此自信,我若是不答应,岂不叫你失望。”

“但丑话说在前头,若明年我不来河北,这次封赏就作废了。”

陈玄玉说道:“一言为定。”

关于封赏,他已经有了打算,但他自觉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还不够高。

提了也只会让自己尴尬。

所以他准备等明年,李世民第一次平叛回来再说。

到那个时候,想必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会提高很多。

即便不会直接同意自己的所求,也会慎重考虑。

成功把封赏的事情推后到明年,陈玄玉接着又说道:

“大王乃书法大家,我想向您求几个字。”

李世民最大的爱好就是书法,常以此为傲。

还经常把自己写的字帖,给部下点评。

陈玄玉这番话,可谓是说中了他心头的痒痒肉。

不过他嘴上还是谦虚道:

“过了过了,我的字虽然不错,但比起真正的大家还差的远。”

陈玄玉自然知道他在谦虚,不过也没有无脑夸。

马屁拍在马腿上,大部分都是无脑夸导致的。

他要夸的言之有物,夸李世民真正得意的地方。

“别的字体不说,飞白体您确为当时之冠。”

“就算欧阳询、虞世南当面,也不敢说飞白体能胜过您。”

这个马屁拍的李世民心花怒放。

正如陈玄玉所说,飞白体确实是他最擅长的字体,也确实没有碰到过比他写的更好的。

在这一点上,欧阳询和虞世南还真不如他。

这次他也不谦虚了,大笑道:

“哈哈……你小子虽然有阿腴奉承的成分,但还算有点见识。”

“说吧,想求什么字?”

陈玄玉说道:“就求金仙观三字,我想以此制作道观匾额。”

李世民并不意外,当即命内侍准备好纸笔,写下金仙观三个大字。

待墨迹干涸,陈玄玉小心的将其收起。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之前我派人去表彰少林寺之功。”

“金仙观也立下大功,我不能厚此薄彼,就派李安远再跑一趟嵩阳县吧。”

“到时候该有的东西一样不少,想必有了这些,少林寺也不敢为难你们了。”

陈玄玉下拜道:“谢大王。”

虽然他嘴上说不担心少林寺,其实心里还是非常忌惮的。

李世民亲自表态,还派人去表彰,那就不一样了。

而且李安远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去少林寺宣布表彰命令的人。

李世民派他去金仙观,估计也是想让他居中调和。

对此陈玄玉自然是求之不得。

他需要时间发育,就算和少林寺打擂台,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等过上几年基础夯实,才是收拾对方的时候。

李世民亲自派人去调和,足见他对此事的重视。

少林寺就算再不甘心,也只能憋着。

至少眼下这几年,他们得憋着。

除了以上这些,李世民又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其中最宝贵的是四十顷良田。

在这个年代,土地就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有了地,一个势力就更容易传承下去。

就算后续陈玄玉开宗立派失败,光靠这些地,金仙观也能继续传承。

又陪着李世民聊了大半个时辰,陈玄玉才告退离开。

之后他分别拜访了李世绩、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杜如晦等人。

他们也分别赠送了不少东西,其中大多也是金银珠宝。

作为将领,他们可是缴获了不少战利品,此时兜里不缺钱。

金仙观的情况他们都知道,最缺的就是钱,自然是慷慨解囊。

陈玄玉也没有客气,全部收下。

等以后金仙观强大了,再还回去吗。

这叫礼尚往来。

两天后金仙观一行人出发回家。

李世绩、单雄信、秦琼等二十馀人前来送行。

可以说,半个秦王府的精英都来了。

这个阵容,让整个洛阳为之侧目。

没想到,不声不吭的,金仙观已经成了气候。

松峰、宋玄虚等人,既意外又兴奋。

有了这些人脉,金仙观真可以横着走了,至少在河南郡这一块没人敢惹他们。

少林寺?

呵呵。

成玄真已经在暗暗期待,少林寺赶紧过来找事儿。

看这一次我怎么连本带利讨回来。

陈玄玉自己也非常得意,才两个多月就能做到如此,确实值得骄傲。

现在还不是巅峰,等李世民登基,就这个阵容。

那是真的能在大唐横着走。

与众人一一道别之后,他们正式启程返乡。

来的时候,他们内心彷徨和茫然。

回去的时候,他们脸上充满了自信和对未来的期盼。

来的时候,只有一头老黄牛一辆破牛车。

回去的时候,牛十头、驴十头、马四匹。

来的时候,身无分文,只有几日的干粮。

回去的时候,只黄金就有将近两百斤,其馀珠宝玉器折合价值也不低于千两黄金。

来的时候,他们籍籍无名。

回去的时候,已然名扬洛阳城,就算是长安都能听到他们的名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逍遥小诗仙 工业克苏鲁,从海岛领主开始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 三国:基因提取 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 秦时:潮女妖你休想控制我 崇祯:让大明再次伟大! 凡人,修仙觉醒了厄难毒体! 凡人,抽卡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