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彩唐 > 第26章 二三事

第26章 二三事(1 / 1)

陈玄玉他等人离开后的第三天,李安远奉命出发,前往嵩阳县表彰金仙观。

第五日,李世民率军凯旋,王世充、窦建德被一同押解回京。

当消息传到河北,一场大风暴开始蕴酿。

大军的离开,使得洛阳百姓终于松了口气。

作为古都,又是天下中心,它迅速恢复活力。

无数商人向这里汇集而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消息传出。

医圣张仲景编着的医书《伤寒杂病论》,在金仙观手里,所以他们的医术才会如此高明。

金仙观观主松峰真人医术精湛,堪称当代华佗。

为大唐编写了军中急救方略,救活了无数将士。

一时间,洛阳大街小巷都能听到神医的传闻。

甚至还编造出了许多故事,比如救秦王,比如救活假死的孕妇。

比如隔着肚皮,一针扎死患者肚子里的大虫子。

反正怎么玄奇怎么来。

这些故事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嘲笑,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怀疑,这个松峰道人的医术是真是假。

只有少数官吏和世家大族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但他们并没有替金仙观澄清的义务。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命人建造的印书坊,对外发售第一批印刷书籍。

正是《金仙急救方略》。

书籍的印刷质量相当粗糙,大片大片的细小墨点。

但字迹却很清淅,丝毫不影响阅读。

关键是价格非常便宜,一本只要一百文钱。

要知道,以前手抄本书籍,一卷就要一两千文,有钱还买不到。

现在不限量售卖,一本只要一百文,简直和白送一样。

什么,你说质量差?

呵,懂不懂什么叫性价比。

于是这本书在洛阳卖脱销了,而且订单源源不断,都排到了几个月后。

买这本医书的大致是四类人群。

其一是颇有家资,希望多收藏点书籍,作为家族传承底蕴的。

这种人家可不少,尤其是世家大族最喜欢干这种事情。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爱好,很多书籍才能传承下来。

这一点是他们为华夏文明做出的贡献。

其二是知道松峰道人医术的,想买回来学习一下,说不定啥时候就能救命了呢。

其三是医师,不管松峰道人的传说是真是假,这本医书都是真实存在的。

买回来研究一下,哪怕只有一道药方有用都是赚的。

真就是,一百文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然而,当这些医师看到益气、病气论时,彻底震惊了。

医家追寻了几千年的问题,疾病的产生和传播,难道就此解决了吗?

他们不敢相信。

连忙按照书中记载,再结合自己的行医经验,设计各种各样的求证实验。

但不论他们如何验证,最终结果都指向一个答案。

真的。

这一下洛阳医学界沸腾了,大家频繁的会面,交流书中的知识。

对于松峰真人,即便是最小气最善妒的人,也心服口服。

甚至很多人提议,去金仙观拜会松峰真人。

而也正是通过他们的口,让百姓们知道了,松峰道人的伟大之处,以及他的医术到底有多高。

这一下相当于实锤了。

所有质疑的声音全部消失,各种玄奇的故事传播的更广了。

在洛阳医学界认可了《金仙急救方略》的江湖地位后。

第四类人出现了,商人。

他们将市面上所有的《方略》全部买空,转运到其他地方,翻手就能卖出百倍的价格。

是的,一点都不夸张,就是百倍。

直接去找各地有钱的医师,将此书卖给他们。

那些医师还得反过来感谢这些商人。

再说了,也就一百文的成本,弄上百十本拉到外地,随便能卖一两千钱。

百分之一千的利润,还有什么可尤豫的?

于是,印书坊的订单拍到了几个月后。

金仙观的各种消息,也顺着商船迅速传遍大运河两岸,并通过种种途径传向四面八方。

这座创建百年,却一直籍籍无名的小道观,终于要名扬天下了。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关注《急救方略》,还有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些书的来源上。

以前一本书价值一两千钱,那是因为成本。

所有书全是人一笔一划抄写出来的,成本自然就贵。

可印书坊凭什么卖这么便宜?

而且他们研究过后发现,所有书籍的字体、版面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不可能是手抄出来的。

那么,这些书是怎么来的?

有人根据空白处那些黑色墨点看出了端倪,莫非是类似于碑拓一样?

区别是,石碑的碑文是阴刻,作坊采用的方法是阳刻。

有了猜测,他们就着手进行实验。

但更多人,将主意打到了作坊本身。

所有作坊的工作人员,都被调查的一清二楚。

然后各种贿赂诱惑之下,雕版印刷的技术不出意外的流出了。

商人们弹冠相庆,纷纷想办法自己也依法建一座印书坊。

这简直就是铸钱一般啊。

消息传到民间,寒门读书人欢呼雀跃。

印刷术若是普及开来,读书成本大大降低啊。

关键是,将来他们就能买到更多的书。

不用再和之前那样,为了多读书只能四处求人借书。

世家大族则忧心忡忡,担心此法影响了他们对学问的拢断。

郑必果对此却嗤之以鼻,在一次聚会上当众表示:

“那些人不会以为,买本书就能做学问了吧?”

“没有名师教导,就算给他们一座书山又有何用?”

“且,我名门望族传承千百年的底蕴,又岂是他们靠一本书就能抹平的?”

“先让他们得意几日,很快他们就会知道,士族为什么会叫士族。”

“到时他们会更加绝望。”

这番话算是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世家大族顿时放下心来,笑看印刷术传播。

谁都不知道,在暗地里正有一双眼睛,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

那就是长孙无忌。

按照李世民的计划,他留下操作藏书一事。

顺便监视士族,尝试找到蛛丝马迹。

洛阳刚开始流传伤寒杂病论和金仙观的‘谣言’时,他就察觉到了异常。

本以为是谁在针对金仙观,连忙派人调查。

很快就发现,消息来源指向了李世绩和单雄信等人。

他顿时就明白,这应该是陈玄玉刻意为之。

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他还是决定背后推一把,派人跟着一起传播相关消息。

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看好陈玄玉。

虽然他没有直接和陈玄玉交流过,但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了解,对这个小道士非常的认同。

首先,自然是对李世民的忠诚。

在长孙无忌看来,这一点在一切之上。

陈玄玉一早就很直白的表明,他下山是为了帮秦王,而不是帮大唐。

后来又帮李世民收服李世绩和单雄信,是有实实在在的大功的。

其次就是能力,陈玄玉分析局势,判断局势的能力,长孙无忌叹为观止。

房谋杜断,是陈玄玉点评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话,已经在小范围传开。

且深得大家的认同。

可在长孙无忌看来,陈玄玉的分析能力不弱于房玄龄,决断力不弱于杜如晦。

现在唯一的弱点是年幼,阅历稍有不足。

再给他十年时间,必定能压房玄龄、杜如晦一头。

在长孙无忌看来,既是自己人,又有能力,那帮衬一把是理所应当的。

至于陈玄玉具体是什么目的。

只要不防碍秦王府的利益,都无所谓。

当然了,长孙无忌愿意帮忙,还有一个原因。

李世民很重视陈玄玉。

印书坊印刷《金仙急救方略》,是李世民特意吩咐下来的。

算是对陈玄玉的一种奖赏。

长孙无忌这次出手,也算是做个顺水人情。

不过,印书坊的秘密被泄露出去,就是长孙无忌自己的计划了。

他很清楚,印刷术不同于别的技术。

这玩意儿越早推广天下,对大唐的好处就越大,对世家大族的打击也就越大。

世家大族私下开会讨论印刷术的事情,他也一清二楚。

对郑必果的话,他非常的不屑。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你们这些人还沉浸在祖先荣耀的时候,却不知道时代已悄然改变。

单纯的印刷术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再加之科举呢。

难怪大王说,士族就是一群破落户,只是靠祖上馀荫活着。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不过他并未忘记真正的任务,藏书。

他没有试图将书转移走,那么大一批书,想无声无息运走是不现实的。

他让人挖了一条地道,直通藏书阁。

然后将装书的箱子一一替换。

至于那批书,就放在了地道里,两端出口一堵可谓是神不知鬼不觉。

接下来就是等待,看看会不会有人打这批书的主意。

看看他们是如何将船弄沉,又能瞒过朝廷的。

这种躲在暗处窥探一切,操控一切的感觉,也让长孙无忌深深的沉迷。

-----------------

陈玄玉并不知道他走后都发生了什么,此时他的心早就飞回了嵩阳县金仙观。

那种衣锦还乡的感觉,让他非常的喜欢。

这也让他意识到,不知不觉间,他已经认可了这里融入了这里。

不再是异界游魂。

松峰真人和宋玄虚等人,也都如他一般兴奋。

越是接近家乡,他们脸上的笑容就越璨烂。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刚到会仙峰下,就见到一群百姓拿着农具,将金仙观大门堵得严严实实。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请叫我大道祖 龙族:回档少年时 年代文炮灰二嫂觉醒后 我有亿点马甲怎么了? 愉悦精灵就变强?那不当训练家了 天可汗回忆录 羞!港城大美人被京圈太子抱回家 进化乐园,您就是天灾?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