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的凹槽打磨得足够光滑,石锅的内壁也尽可能去除了棱角,十几个贝壳模具整齐地码放在岩凹干燥的角落。看着这些亲手打造的工具,陆沉心中那份重建“工坊”的急切终于稍稍平复。工具是骨架,但“陆氏饱腹膏”的筋骨,终究是那些蕴含灵气的材料。仅靠身上这点样品,无异于杯水车薪。
“光靠捕猎海鱼和采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更无法支撑修炼所需。”陆沉的目光越过眼前冰冷的礁石,投向岛屿被浓雾笼罩的深处。浓雾如同永恒的纱幔,屏蔽了视线,也隐藏着未知。但他知道,想要在这雾隐岛扎根,就不能只守着海岸线。
他提起那柄简陋却趁手的石刀,别在腰间,开始了对岛屿更深处的探索。炼气五层的神识虽然恢复有限,只能复盖身周丈许范围,但如同无形的触手,敏锐地感知着空气的湿度、土壤的气息和脚下地形的细微变化。他步履谨慎,避开湿滑的苔藓和锋利的石棱,身影在浓雾和嶙峋怪石间若隐若现。
岛屿内部比海岸更加崎岖,巨大的黑礁石犬牙交错,形成天然的迷宫。低矮扭曲的灌木丛生,叶片肥厚,覆盖着盐霜,在雾气中显得了无生气。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水汽、腐烂海藻的腥味,以及一种岩石风化后特有的、带着铁锈般的土腥气。
陆沉并不急躁,耐心地穿行。他时而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点石缝间的泥土,感受其颗粒和湿度;时而侧耳倾听,分辨着风穿过不同地形的细微声响。探索了约莫小半个时辰,绕过一片徒峭的石壁,眼前壑然出现了一处相对平缓的洼地。
这洼地面积不大,不过数丈见方,夹在几块巨大的礁石之间,形成天然的屏障。洼地中央的土壤颜色明显比周围深一些,呈现出一种湿润的棕黑色。陆沉快步上前,蹲下仔细查看。
他伸手抓起一把泥土,入手微凉,带着明显的潮气。泥土质地并非纯沙,而是混合着细碎的黑色颗粒和一些极细的白色粉末。他用力一攥,泥土并未散开,而是黏连成团,松开手后,土团上清淅地印着他的指痕。
“有黏性…有腐殖质!”陆沉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这可比海岸边纯粹的碎石和盐硷地强太多了!更让他惊喜的是,洼地一侧的石壁底部,几处不起眼的缝隙里,正有极其微弱的、清澈的水珠缓缓渗出,顺着石壁流淌下来,浸润着下方的土壤,形成一小片终年湿润的局域。
“背阴、避风、土壤稍厚、有腐殖质、还有稳定的淡水渗出…”陆沉仔细打量着这个小小的洼地,越看越觉得满意,“简直就是为小药园量身定做的!”
一个念头瞬间变得无比清淅:他要在这里,开辟出雾隐岛上的第一片灵田!哪怕只能种下几株最普通的灵草,那也是自给自足、摆脱完全依赖外界资源的第一步!
他立刻行动起来。先用石刀小心地清理掉洼地里的碎石和那些顽强的盐霜杂草。清理出的碎石堆在洼地边缘,形成一道矮矮的边界。接着,他仔细翻动土壤,用石刀充当简陋的锄头,将板结的土块敲碎、耙松,尽可能让土壤变得疏松透气。
翻土的过程枯燥而费力,手臂很快酸胀起来,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混入雾气之中。但陆沉心中却充满了期待。他回忆着《低阶材料处理手札》里关于最基础灵植培育的零星记载,其中就提到过一种叫做“凝露草”的低阶灵植。
凝露草,名字好听,实则是最低等、最易成活、也最不值钱的灵草之一。叶片细长,边缘有微齿,能凝聚夜间微薄的水露,蕴含一丝微弱的水、木灵气。通常是炼制最低级“回气散”的辅材之一,生长极其缓慢,对灵气环境要求极低,生命力却颇为顽强,正适合他这种一穷二白的新手。
幸运的是,当初在黑礁集采购原料时,出于有备无患的心理,他用几枚灵珠顺手买了一小包凝露草种子,一直贴身收着,此刻成了唯一的希望。
陆沉小心翼翼地从油布包裹里取出那个更小的油纸包。打开后,里面是几十粒比芝麻还小的、呈深褐色的种子,毫不起眼。他屏住呼吸,如同对待稀世珍宝,用指尖捻起种子,按照手札里“浅埋、散播”的粗浅描述,在翻松的土壤上,均匀地撒下了一小半种子。然后用石刀轻轻地将一层薄土复盖上去,压实。
做完这一切,他想了想,又走到海岸边,忍着恶臭,收集了一些被海浪冲上岸、早已干硬发白、富含氮磷的海鸟粪便。回到洼地,将这些天然的肥料小心地碾碎成粉末,极其均匀、稀疏地撒在播种后的土壤表面,作为最原始的基肥。
看着这片被他亲手开垦、播种、施肥的方寸之地,陆沉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喻的满足感。这片小小的洼地,不再是荒芜的礁石缝隙,它承载着绿色的希望,是他在这片冰冷雾海中,播下的第一颗属于未来的种子。
“能不能活,就看你们的造化了。”他对着被薄土复盖的种子低声说道,象是在鼓励它们,也象是在鼓励自己。
海风带着咸腥味吹过洼地,卷起细微的尘土。浓雾依旧无声地流淌,笼罩着这片新生的“小药园”。陆沉站在洼地边,静静地看着,仿佛已经看到了几株嫩绿的小草,顽强地刺破这片荒芜的土壤,在雾中舒展叶片,凝聚起属于雾隐岛的、第一滴微弱的灵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