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283章 雨夜焚车案:轮胎印里的致命破绽

第283章 雨夜焚车案:轮胎印里的致命破绽(1 / 1)

1990年夏,南州的雨下得黏腻缠绵。

晚上十点,刑侦大队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林砚刚整理完“社区刑侦网格化”的阶段性报告,指尖的钢笔尖还凝着墨渍,桌上的电话就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划破了雨夜的宁静。

“喂,刑侦大队。”林砚接起电话的瞬间,耳边就炸响了报案人的急促喊声:“警官!不好了!城郊老国道旁的荒坡着火了!烧的是辆车,车里好像……好像有人!”

“地址具体在哪?火势控制住了吗?”林砚瞬间起身,顺手抓起挂在椅背上的警服外套,声音沉稳得让人安心。

“就在老国道往红泥村拐的岔路口,火还没灭,我不敢靠近,已经打了火警电话了!”

“保持现场,我们马上到!”林砚挂了电话,转身就冲外面喊:“李队、苏晓,城郊老国道荒坡,焚车案,可能有人员伤亡!赵伟,通知技术组,带齐勘查工具,立刻出发!”

办公室里瞬间响起一阵急促的动静。李建国刚泡好的浓茶还冒着热气,闻言一把抓起帽子往头上扣:“这鬼天气还着火,多半不对劲!”苏晓早已拎起法医工具箱,白大褂的衣角扫过桌沿,语气干练:“尸检工具都备齐了。”

警车的警笛声刺破雨幕,在湿滑的柏油路上疾驰。窗外的路灯连成模糊的光带,林砚靠在副驾驶座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1990年的南州,城郊老国道一带偏僻荒凉,除了偶尔过往的货车,平时鲜少有人迹,焚车案背后,大概率藏着凶杀。

四十分钟后,警车抵达现场。雨势已经小了些,变成了细密的雨丝,但荒坡上的火势还没完全扑灭,消防员正拿着水枪奋力喷水,橘红色的火苗在雨雾中扭曲跳跃,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汽油味和烧焦的橡胶味,呛得人嗓子发紧。

“警官同志,这边!”报案人是个中年货车司机,穿着雨衣站在警戒线外,脸色发白,指着荒坡上方,“我路过的时候就看见火了,一开始以为是垃圾焚烧,走近了才发现是辆车,还闻到一股……一股烧焦的肉味。”

林砚点点头,冲他亮了下证件:“感谢配合,后续可能需要你做个详细笔录。”说完便带着众人穿过警戒线,踏上泥泞的荒坡。

着火的是一辆老式上海牌小轿车,车身已经被烧得焦黑变形,车窗玻璃全碎了,车架扭曲成诡异的弧度,轮胎早已烧得只剩残骸。消防员刚把明火扑灭,车身还冒着滚滚浓烟和热气,烫得让人无法靠近。

苏晓戴上手套和口罩,蹲在距离车身一米远的地方观察,眉头微蹙:“火势很猛,应该是泼了助燃剂,从车身燃烧程度来看,燃烧时间至少在一小时以上。”

林砚撑着伞,目光扫过现场。荒坡上全是杂草和碎石,被雨水泡得泥泞不堪。他的视线落在车身周围的地面上,突然停下脚步:“赵伟,拿照明设备过来,仔细看这里。”

赵伟立刻提着强光手电跑过来,光束聚焦在林砚脚下。只见泥泞中,隐约能看到几道深浅不一的轮胎印,因为雨水冲刷,有些模糊,但轮廓还在。更关键的是,轮胎印并非来自眼前这辆上海牌轿车——上海牌轿车的轮胎花纹是横条纹,而地上的轮胎印,却是清晰的锯齿状花纹。

“这不是案发现场车辆的轮胎印。”李建国也凑了过来,眯着眼打量着轮胎印,“看这纹路和宽度,像是大货车或者越野车的。”

林砚蹲下身,从技术组手里接过镊子和物证袋,小心翼翼地刮取了一点轮胎印周围的泥土:“苏晓,回去化验一下泥土成分,看看有没有残留的汽油或者其他助燃剂。赵伟,沿着轮胎印的方向排查,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痕迹,判断车辆进出的路线。”

“明白!”两人立刻分头行动。

林砚则继续围着焚车现场勘查。雨水冲刷给勘查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很多痕迹都可能被破坏。他绕着车身走了两圈,突然注意到车身右侧的地面上,有一块不起眼的黑色塑料碎片,一半埋在泥里,一半露在外面,因为颜色和烧焦的残骸相近,很容易被忽略。

他用镊子小心地将塑料碎片夹起,放进物证袋里。这碎片边缘整齐,不像是被火烧焦后碎裂的,更像是某种物体上掉落的部件。

“李队,你看这个。”林砚把物证袋递给李建国。

李建国凑近看了看,皱眉道:“像是某种工具上的配件?或者是……车上的装饰品?”

“不好说,回去让技术组鉴定一下材质和用途。”林砚摇摇头,目光又落回燃烧后的车辆上,“火势太大,车里的情况暂时看不清,等车身冷却后,再进行内部勘查,确认死者身份和死因。”

雨丝还在飘着,林砚的警服后背已经被雨水打湿,紧紧贴在身上。他抬头望向荒坡四周,这里地势偏僻,没有住户,也没有监控——即便有,1990年的南州,监控也还没普及到城郊。想要找到线索,只能靠现场遗留的痕迹和后续的走访排查。

“林队,你看这边!”不远处传来赵伟的喊声。

林砚和李建国立刻走过去。只见赵伟站在荒坡往下走的一条小土路上,手电光指着地面:“这路上也有轮胎印,和刚才那几道是同一个型号,而且方向是往国道去的!”

林砚蹲下身查看,果然,小土路上的轮胎印虽然被雨水冲刷得更浅,但锯齿状的花纹依然清晰可辨,并且轮胎印的间距和深浅,与荒坡上的完全吻合。

“车辆是从国道沿着这条小路开上荒坡的,作案后又顺着小路返回了国道。”林砚站起身,目光望向国道的方向,“雨夜视线差,国道上的监控(注:此处为当时少数关键路段设置的简易监控)可能拍不到清晰画面,但可以排查案发前后经过该路段的货车和越野车。”

“我已经让局里的同事调取老国道附近的交通记录了,不过老国道就一个收费站有登记,估计要费点功夫。”赵伟补充道。

这时,苏晓走了过来,脸色有些凝重:“林队,刚才初步观察,车身底部有明显的泼洒痕迹,助燃剂应该是汽油,而且用量很大。另外,我在车身左侧的杂草里,发现了这个。”

她递过来一个物证袋,里面装着半张被雨水泡得有些模糊的纸片,像是从某种票据上撕下来的,上面能隐约看到“红泥村”和“19:30”的字样。

“红泥村?”林砚眼睛一亮,“就在这老国道旁边,距离案发现场不到三公里。19:30,大概率是案发前的时间。”

“会不会是死者或者凶手来自红泥村?”李建国推测道,“或者是凶手作案前在红泥村停留过?”

“可能性很大。”林砚点点头,“赵伟,明天一早带两个人去红泥村走访,重点排查村里有货车或越野车的住户,尤其是案发当晚七点半之后离开村子的人。另外,问问村里有没有人近期失踪,或者有矛盾纠纷的。”

“好!”赵伟应下。

此时,消防员已经彻底扑灭了余火,车身温度逐渐降了下来。苏晓戴上防护手套,小心翼翼地靠近车身,开始检查车内情况。林砚和技术组的人则在周围扩大勘查范围,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林队,车里有一具尸体,已经严重碳化,初步判断是男性。”苏晓的声音从车身旁传来,“尸体被卡在驾驶座上,双手呈捆绑状,颈部有明显的勒痕,应该是先被杀害,再被焚尸灭迹。”

先杀后焚,灭口的意图很明显。林砚心里有了初步判断,凶手和死者之间大概率有很深的矛盾,或者死者掌握了凶手的某个秘密,凶手才会如此残忍地毁尸灭迹。

“尽量提取尸体上的残留组织,进行dna比对。”林砚叮嘱道,“另外,检查一下死者身上有没有能证明身份的物品,比如戒指、手表,或者衣服的残留碎片。”

“明白,我会仔细检查的。”苏晓一边说,一边用工具小心地清理着尸体周围的灰烬。

林砚则继续在现场搜寻。他注意到,焚车地点的荒坡上,除了那几道轮胎印,还有一些凌乱的脚印,但因为雨水和泥泞,大部分都已经模糊不清,只有少数几个脚印能看出大致轮廓。技术组的人正用石膏对脚印进行固定,希望能提取到有用的信息。

不知不觉间,雨停了,天边泛起了鱼肚白。一夜的勘查,众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却依旧锐利。

“现场初步勘查差不多了,技术组把所有物证带回实验室化验,苏晓负责尸检,尽快出结果。”林砚安排道,“李队,我们回队里梳理线索,红泥村的走访结果一出来,立刻汇总。”

“好。”李建国点点头,看着荒坡上那辆烧焦的汽车,沉声道,“这案子透着邪乎,凶手敢在雨夜焚车,胆子不小,而且做事很缜密,估计是有备而来。”

林砚嗯了一声,目光再次落在那几道锯齿状的轮胎印上。这是目前最关键的线索,只要能找到匹配的车辆,案子就等于破了一半。

回到刑侦大队,天已经亮了。办公室里,大家各司其职,技术组在忙着化验物证,赵伟带着人已经出发去红泥村走访,苏晓则钻进了法医实验室。

林砚泡了杯浓茶,驱散了一夜的疲惫,然后摊开笔记本,开始梳理案情。

死者男性,身份不明,被勒死后焚尸;案发现场位于城郊偏僻荒坡,凶手使用汽油助燃;现场遗留锯齿状轮胎印,以及半张带有“红泥村”和“19:30”字样的票据;凶手作案后驾车逃离,路线是老国道。

核心线索:锯齿状轮胎印、红泥村、19:30。

林砚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圈出这几个关键词。红泥村不大,排查有货车或越野车的住户应该不难;轮胎印的花纹独特,只要找到相关车辆,就能锁定嫌疑人;那张票据,很可能是凶手或死者在红泥村某个店铺消费时留下的,顺着这个线索,或许能找到更多关联。

就在这时,技术组的同事匆匆跑了进来:“林队,化验结果出来了!泥土里除了汽油残留,还检测出了少量的沥青成分。另外,那块黑色塑料碎片,确认是重型货车刹车系统上的配件,而且是进口货,在南州很少见。”

沥青成分?进口刹车配件?

林砚眼前一亮。城郊老国道近期正在翻修,部分路段铺了沥青,而进口的重型货车刹车配件,这无疑缩小了排查范围。

“赵伟那边有消息吗?”林砚问道。

“还没有,估计还在红泥村走访。”

林砚站起身,走到墙上挂着的南州地图前,手指落在城郊老国道和红泥村的位置。红泥村靠近老国道,村里如果有跑运输的货车司机,很可能会接触到翻修路段的沥青,而进口刹车配件,或许能成为识别车辆的关键。

“再给赵伟打个电话,让他重点排查村里跑长途运输的货车司机,尤其是车辆使用进口刹车配件,并且近期去过老国道翻修路段的。”林砚吩咐道。

“好,我马上打。”

林砚回到办公桌前,刚端起茶杯,桌上的电话就响了。是赵伟打来的。

“林队!有重大发现!”赵伟的声音带着兴奋,“红泥村有个叫王虎的,是跑长途运输的,开的是一辆解放牌货车,轮胎花纹就是锯齿状的!而且我们打听了,他的货车刹车系统去年换过进口配件!”

“他昨晚的行踪呢?”林砚立刻追问。

“村里有人说,昨晚七点多的时候,看到王虎开车出了村,方向就是老国道,而且他身上带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看起来沉甸甸的。”赵伟继续说道,“另外,我们还了解到,王虎和村里的一个叫张强的男人有很深的矛盾,据说两人因为生意上的事,前段时间还打了一架,张强已经失踪两天了!”

失踪两天?林砚心里咯噔一下。死者如果是张强,那王虎的嫌疑就非常大了。

“立刻控制王虎!”林砚的声音瞬间变得凌厉,“带他回队里接受询问,同时扣押他的货车,仔细勘查,重点检查刹车系统和轮胎,看看有没有和现场匹配的痕迹!”

“明白!我们已经在王虎家门口了,现在就实施抓捕!”

挂了电话,林砚立刻站起身:“李队,嫌疑人锁定了,红泥村的王虎,我们去现场!”

李建国早已收拾好东西,闻言立刻点头:“走!”

警车再次疾驰而出,朝着红泥村的方向驶去。路上,林砚的脑海里不断梳理着线索:王虎,长途货车司机,有作案工具(货车、汽油),有作案动机(与张强有矛盾),有作案时间(昨晚七点半后离开村子),现场遗留的轮胎印、进口刹车配件碎片,都与他高度吻合。

但他心里也清楚,这些还只是间接证据,想要定案,还需要更直接的证据——比如在他的货车上找到死者的痕迹,或者找到勒死死者的凶器,以及那张票据的来源。

四十分钟后,警车抵达红泥村。村口,赵伟带着几名警员已经控制住了王虎。王虎三十多岁,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眼神闪烁,看到警车,脸上露出了一丝慌乱。

“王虎,跟我们回队里一趟,配合调查。”林砚走到他面前,出示了传唤证。

“警官,我没犯法,你们凭什么抓我?”王虎挣扎着,语气强硬,但眼神里的慌乱却藏不住。

“是不是犯法,调查之后就知道了。”林砚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带走!”

警员们立刻上前,将王虎带上警车。林砚则走到王虎的货车旁,这辆解放牌货车就停在他家门口,车身沾满了泥土,轮胎上的锯齿状花纹清晰可见,与案发现场的轮胎印完全吻合。

“仔细勘查,尤其是车厢和刹车系统。”林砚吩咐技术组的人。

技术组的人立刻开始工作,他们用强光手电照射着车厢内部,用镊子仔细清理着上面的泥土和杂物。没过多久,一名技术人员喊道:“林队,这里有发现!”

林砚走过去,顺着技术人员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车厢角落的缝隙里,残留着一点暗红色的痕迹,像是干涸的血迹。

“提取样本,立刻化验,和死者的dna进行比对。”林砚吩咐道。

随后,技术人员又在刹车系统上找到了一块缺失的配件,与案发现场提取的黑色塑料碎片完全吻合。

“林队,配剑对上了!”

林砚点点头,心里有了底。证据链正在一步步完善,现在就等dna比对结果和苏晓的尸检报告了。

回到刑侦大队,王虎被带到了审讯室。

审讯室里,灯光惨白。林砚和李建国坐在王虎对面,目光锐利地看着他。

“王虎,说说吧,昨晚七点半之后,你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林砚率先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压力。

王虎眼神躲闪,双手不自觉地搓着:“我……我昨晚出去拉货了,去了邻市,刚回来没多久。”

“拉货?拉的什么货?货主是谁?”李建国追问道。

“就是一些普通的建材,货主是邻市的一个老板,我记不清名字了。”王虎的回答含糊其辞。

林砚冷笑一声:“记不清?王虎,你最好老实交代。我们已经勘查了你的货车,轮胎花纹和案发现场的轮胎印完全吻合,刹车系统的配件也和现场遗留的碎片一致。另外,车厢里还发现了疑似血迹的痕迹,很快就能出化验结果。”

王虎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但还是强装镇定:“那……那又怎么样?我经常跑那条路,轮胎印可能是之前留下的,配件也可能是早就掉了的,血迹……说不定是拉货的时候沾到的动物血。”

“动物血?”林砚挑眉,“那你说说,红泥村的张强,你最近见过他吗?”

听到张强的名字,王虎的眼神明显慌了,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张强?我……我没见过他,我们早就不联系了。”

“不联系?”李建国把一份笔录拍在桌上,“村里有人证明,前段时间你和张强因为生意上的纠纷大打出手,你还扬言要杀了他。而且,张强已经失踪两天了,你敢说这和你没关系?”

王虎的额头渗出了冷汗,双手紧紧攥在一起,指节发白。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林砚看着他的反应,知道他心里已经开始动摇了,继续施压:“王虎,我们在案发现场找到了半张票据,上面有红泥村和19:30的字样。我们已经去红泥村的店铺排查了,很快就能知道这张票据是谁的。另外,法医已经对死者进行了尸检,死者的dna比对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水浒:梁山永不招安 古藤仙缘 伊尹传奇 中世纪之王国风云 诡秘:路明非不想当上帝 我的剑术没有上限 双经问渡 港诡朋克 六零军嫂养娃:她嘎嘎乱杀 宝可梦之异界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