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428章 门开了,但火还没进屋

第428章 门开了,但火还没进屋(1 / 1)

宫门缓缓开启,一道窄缝透出内廷幽光,像是沉睡百年的巨兽终于掀开了一线眼睑。

那光并不明亮,反而带着几分幽暗与迟疑,映在百姓冻得发青的脸上,竟生出一丝恍惚的暖意。

没有人动。

守城将士仍列于高台,弓弩半张,手却微微发颤。

他们看着那扇从未为庶民开启过的朱红大门,仿佛看见某种不可逆的秩序正在崩解。

门缝不过一掌宽,可它背后所象征的天威、礼法、森严等级,此刻都如薄冰般吱呀作响。

苏锦黎站在最前,风掠过她未束的发丝,袖中指尖轻轻摩挲着那片焦叶——桑皮纸,焚烧不灭,只蜷成蝶形。

她认得这质地,是顾春和惯用的药囊夹层。

两个炭笔小字:“开了”。

不是命令,不是宣告,更像是一声从宫墙深处递来的低语,带着温度,也带着决绝。

是有人,在里面,亲手松了门闩。

但她没有迈步。

反而将肩上木桶轻轻放下,退后半步,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身后众人耳中:“让盲童先走。”

人群微动,随即静默。

柳氏站在队首,听见这句话,眼底骤然湿润。

她没回头,只是更紧地握住身边那个瘦弱孩童的手。

那孩子看不见,却挺直了背脊,碗中烛火摇曳不熄,像一颗不肯坠落的星。

一步,两步。

百名盲乞列队而行,手捧浮烛陶碗,步伐缓慢却整齐如仪。

他们踏过门槛时,鞋底带起些许霜尘,惊得守卫一阵骚动。

可当第一双草鞋真正踩进皇城地界,奇迹发生了——

城头一名副将忽然单膝跪地,头颅低垂。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不过数息之间,整排守军竟齐刷刷伏下身躯,不敢直视这群衣衫褴褛的孩子。

刀剑归鞘,弓弩垂地,连那曾厉声喝令的将领,此刻也闭上了眼,喉结滚动,似在吞咽某种难以言说的羞愧。

烛影摇晃,映照宫道石砖。

百盏微光汇成一条流动的星河,无声涌入深宫。

风吹过廊柱,卷起几片落叶,也卷起那些藏在屋檐下、墙角处、早已腐朽的旧诏令残页。

徐醒混在人群后方,目睹这一幕,胸口闷得几乎喘不过气。

他悄悄从怀中取出一卷油布裹着的竹片——那是他三年来走遍市井收集的“碗声日记”。

每一片刻着一个名字,一段炊烟,一句“今日添灶”,或“巷尾王婆终于吃上热粥”。

他曾以为这些不过是民间琐事,如今才明白,这是另一种史书,比玉牒更真,比圣旨更重。

他本想上前交给苏锦黎,作为这场抗争的见证。

可就在抬脚之际,眼角余光忽瞥见宫墙一角闪过一抹青影——是御膳房的小太监,鬼祟四顾后,迅速往墙根埋下一物。

徐醒不动声色,待人走远,悄然靠近,挖出那东西——一只陶勺,柄上刻着一行小字:“腊八那天,我娘喝上了热的。”

他的喉咙猛地一紧,眼眶发热。

他没有带走勺子,而是将手中竹片塞入墙缝,又压上一块带火痕的灶石。

石头是从三里坡带来的,烧过千家万户的灶膛,浸透过无数贫民的泪与汗。

有些证言,不必呈于殿前。

它们必须藏进宫墙本身,成为这座皇城未来某日崩塌时的第一道裂痕。

与此同时,太医院内,顾春和正值夜班。

药炉上煨着一剂安神汤,香气袅袅。

忽有杂役奔来报信:“宫门开了!百姓进去了!”

药杵自她手中滑落,砸在地上,碎成两截。

她怔立原地,心跳如鼓。

这一日,她等了太久。

可当它真正到来,竟以“送饭”之名,以一碗粥、一盏灯、一声谣曲的方式叩响天门,她反倒觉得虚幻。

但她很快回神。

快步走入密室,翻出珍藏多年的《食疗本草》残卷——那是先师遗物,记载着历代帝王因饮食失衡致病的隐秘案例。

她撕下三页,以朱砂在背面写下八字:“心郁成痹,非谷不解。”

字迹刚毕,泪水已落纸上,晕开一点红。

她将残页卷成细筒,塞入空药瓶,命贴身婢女连夜送往七王府。

婢女刚出太医院,便被巡防太监拦下。

瓶子被打碎,残页飘落雪地。

一名扫雪的老宦官默默拾起,揣入怀中,低头继续挥动扫帚,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次日清晨,东华门外,队伍末尾多了一个佝偻的身影。

他捧着自家粗碗,站在寒风中,一句话不说。

宫门已开,火尚未进屋。

可有些人知道,真正的变革,从来不是由烈焰点燃的。

而是由一碗饭、一盏灯、一句无人敢大声说的话,悄悄煨着,等它自己燃起来。

陈砚之赶到亲王府时,雪已积了半尺深。

他踉跄扑入厅堂,袍角沾满泥泞,声音抖得几乎不成调:“宫门开了!不是撞开的……是从里面推开的!”

堂上炭火烧得正旺,亲王却像被泼了一盆冰水,猛地从椅中站起。

他盯着陈砚之,眼神如刀:“你说什么?朕未下诏,禁军未撤,谁敢开天门?”

“是……是百姓。”陈砚之喘着气,“一百盲童捧烛列队,苏锦黎命他们先行。守军无人阻拦,反倒跪地低头——门,是里头松的闩。”

亲王脸色铁青,片刻后忽然冷笑:“一群乞儿端碗,能坐龙椅不成?朕倒要看看,一碗粥能不能煮出个新天下!”他猛拍案几,喝令道:“传崔明远!”

不多时,钦天监少监崔明远匆匆而至,额上沁汗,袖中却藏冷意。

亲王厉声道:“设‘镇魂坛’!选三百童男,昼夜诵《清心咒》,以纯阳之声压那‘碗鸣邪音’。本王不信,区区烟火气,竟能乱我龙脉根基!”

崔明远垂首领命,口中应诺,心中却如寒潭沉石。

他回到钦天监地窖,燃起一盏孤灯,在祖传铜匣中取出一只古铃——铃身刻星图,柄嵌七玉,据说是前朝遗物,可通幽冥、避劫数。

他将铃悄悄藏入袖中,又唤来心腹家人,低声下令:“备马车于城西柳巷,不许点灯,不许言语。金银细软皆带,另取《百家姓》一本。”

家人不解:“为何独撕去‘崔’字一页?”

他沉默良久,只道:“若有一日须改名换姓,我不再是崔明远。”

那一夜,风不止,雪未停。

京城各处暗流涌动。

礼部连夜起草《止妄论》,欲定“私启宫门者为逆”;禁军副统领密会王府管家,递上一份名单——竟是三十名曾在三里坡领过粥的将士;而东华门外,赵九斤带着几个村老,默默清扫门前积雪,不说一句话,也不离去。

与此同时,苏锦黎仍立于宫门之外。

风雪扑面,她未曾移步。

身后盲童已尽数入内,烛光渐远,如星沉殿海,她却依旧静立,目光穿透那道窄缝,落在幽深宫道尽头。

萧澈缓步走来,披风拂雪,嗓音低哑:“为何不进?”

她摇头,语气平静却坚定:“门可开,心若闭,火再旺也照不进屋。”

话音未落,忽见一道白影自宫墙飞出——是一只放归的白鹤,足系黄绸,却非往日血书警示,而是一片焦米纸,边缘蜷曲如枯叶。

陆砚疾步上前接过,就着雪光辨认片刻,神情骤变:“是顾春和的指印。她在药炉灰烬中按下的,这是信契。”

苏锦黎接过焦纸,指尖轻抚那模糊掌纹,仿佛触到了一颗仍在跳动的心。

她将其贴身收好,仰头望向金銮殿方向。

飞檐之上积雪欲坠,琉璃瓦冷光如刃。

“我们不抢门。”她轻声说,像是对萧澈,也像是对自己,又像说给整座皇城听,“我们等门自己倒。”

风卷残雪,宫门吱呀晃动,似有千钧悬于一线——

可也没人敢先踏进去。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无限直播:我在副本里成神 四合院:七级钳工截胡秦淮茹! 华娱从导演开始到娱乐大亨 不看美女和大腿,来看杀人和悍匪 家族修仙:开局成为镇族法器 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 此心安处是御兽 女帝纪 南明不认输 破碎南北朝:从六镇开始焚尽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