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郑和下西洋(1 / 1)

连续数日,王景慎派人送来的生灰石样本始终不尽如人意。

林墨也是头疼,混凝土的内核在于水泥,而水泥的内核在于生石灰,生石灰的质量,又完全取决于石灰石的煅烧工艺。

这就象一串环环相扣的锁链,任何一环出问题,最终成品的品质都会大打折扣。

然而以明初北平地区的工艺水平,无论是民间的土窑还是官窑,其烧制石灰的品控都远无法与南方精细的瓷窑相比。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明初的北平远非日后的繁华帝都,周边经济落后,多以最原始的穹顶土窑为主。

这种土窑依靠皮囊鼓风,燃烧柴薪或劣煤,煅烧温度很难达到 900c以上,并且无法保证温度恒定,持续煅烧数天更是难上加难。

其结果就是,石灰石无法完全分解,煅烧出的生石灰中混杂着大量未反应的石块颗粒与杂质。

这第一步的根基若不牢,后续的一切都成了空谈。

现实如此,抱怨毫无意义。

林墨也清楚,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怨天尤人上,而不如选择主动破局。

既然现有的窑厂靠不住,那就亲手打造一座合乎标准的。

林墨当即上书太子,申请在诏狱北侧的下风口,自行建造一座新式窑厂。

由于诏狱地处北平郊区,周边地势开阔,这一请求很快便得到了太子的批准。

这一次,林墨亲自参与了窑厂的设计。

他依据“天工心印”提供的精确图纸与参数指标,再巧妙融合了这个时代成熟的传统工艺,让这个窑厂的设计非常合理科学。

由于林墨终日研究《永乐大典》理、工、农、医类的典籍,众人对他突然化身“窑厂设计师”并未感到奇怪,只当他又从古籍中悟出了什么失传的技艺。

就在林墨于诏狱旁亲自督建新窑的同时,紫禁城轴在线的三大殿工地,亦是一片灼热的繁忙。

奉天殿与谨身殿的工区,人声鼎沸,号子震天。

匠人们如蚁群般穿梭,巨大的梁柱在号令声中缓缓起吊,琉璃瓦片于日光下流转着炫目的金辉,处处彰显著帝国中枢的恢弘气象。

唯独位于二者之间的华盖殿,显得格格不入。

它的基座已然夯实,汉白玉须弥座静静地沐浴在阳光下,却再无进展。

地面以上的建筑部分悉数暂停,唯馀几名看守的老匠偶尔巡视,与两旁震耳欲聋的施工声响形成一片突兀的寂静。

所幸三大殿工程浩繁,技艺精湛的大匠始终捉襟见肘。

华盖殿的静默,混杂在宏大的整体进程里,尚未掀起太大的波澜。

这日,林墨从窑厂回来,汗流浃背,心道这比真的逛窑子还要累。

新窑厂的建造进展飞快,不出三日便能大功告成。

大量生产好的焦炭已经堆在工棚底下,这土窑非得用上焦炭,炉火才能既猛又稳,满足那苛刻的烧造要求。

林墨浑身沾满煤灰,痛快地洗了个热水澡。

黄淮朝他洗澡水里撒了把香料,打趣道:“这下可算把你那身汗味盖住了。”

“这香料哪来的?”林墨问。

黄淮朝桌上一指:“洪侍郎特地送给你的。瞧,还附了些点心和模样新奇的西洋糕点,我都没见过。”

西洋?

林墨几乎是本能的想起五个字:郑和下西洋。

是了,眼下这个时间,不正是郑和准备第五次出海的时候吗?

一个大胆的念头猛地窜进林墨脑海,他得想办法见郑和一面!

狱卒去传话之后,林墨立即展开纸卷,在地图上画起了世界地图。

这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只要有最基本的地理知识,或者家里有世界地图或者地球仪来说,都很容易。

虽然画得不够精细,但几大洲几大洋的方位大致不差。他还细心加之了许多海峡运河的位置,并且加以注释。

他想用这张图当作敲门砖,引起郑和的兴趣。

一旁的黄淮和杨溥也凑过来看热闹。

黄淮指着那片被标注为“美洲”的大陆,疑惑道:“林贤弟,此等蛮荒之地,纵使存在,于我天朝何益?”

林墨笔尖点着美洲大陆:“黄学士请看,此地有数种作物,耐旱易活,亩产惊人。有一种名为‘玉米’,可充主粮。一种名为‘红薯’,坡地即可生长。还有一种‘土豆’,耐旱高产。若能引种,可活民数百万,使我大明再无饥馑之忧!”

杨溥摇头叹息:“林贤弟心系黎民,其志可嘉。然《禹贡》所载,天下九州已括寰宇,何必舍近求远,求诸海外虚无缥缈之物?”

林墨知道跟这两位饱读诗书的学士很难解释清楚,迫不及待给他们说,无非是想排遣一下内心的悸动而已。

郑和就不一样了。

他前后四次出海,见识过无数风浪,在茫茫大海上依靠星辰与罗盘定位,说不定早已对脚下大地是个球体有所认识。

林墨这次想见郑和,只有一个目的:说服郑和,来一次环绕世界的航行!

从技术上看,这完全可行。

郑和的宝船规模、航海技术、舰队组织能力,都远非几十年后那支由葡萄牙国王资助、仅有五艘破旧帆船的麦哲伦船队可比。

历史上,麦哲伦船队出发时二百六十五人,最终仅剩一艘船、十八人返回,麦哲伦本人也殒命异乡。

而郑和船队每次都是两万馀人的庞大编制,组织严密,补给充足,若是由他来完成环球航行,成功率何止高出十倍?

这个想法虽然出格,但既然知晓未来,就该敢想敢做。

让郑和拿下“环球第一人”的名头倒是其次,最关键的是要让他到达美洲。

那里不仅有救命的粮食玉米、红薯、土豆,吃火锅必备的辣椒,更有能推动工业革命的宝贝——橡胶!

林墨指着地图上那条想象中的航线,对黄、杨二人说道:“两位学士请看,若从苏门答腊继续西行,绕过非洲南端,横渡这片更广阔的大洋,便能抵达美洲东岸。而后沿美洲南下,穿过一道可能存在的海峡,便可进入另一片大洋,继而返回吕宋、大明。如此,便完成环绕地球一周之壮举!”

黄淮听得目定口呆,连连摆手:“荒谬,荒谬!若依你所言,船行至大地边缘,岂不坠入无底深渊?”

杨溥也皱眉道:“林贤弟,此说太过离奇,恐难取信于人。”

林墨不再多言,只是专注地完善着他的地图。

要说服这个时代的人,光靠一张图远远不够。

但他相信,真正见识过大海浩瀚的郑和,一定能听懂他的话。

他想赌一把。

为了那些能活人无数的作物,为了那个能让大明走上工业文明的道路。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孙连城,搅动汉东风云! 大小姐的修仙复仇日志 荒野大镖客:三拳打碎西部魂 修仙:绝美师娘要杀我 大唐狄仁杰之裂国 穿越大唐,开局刷出十个奖励 慕凉城养老的我,被李寒衣倒追 开局鸿蒙道体,圣女妖女抢疯了 三国无双智谋天下 史上最强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