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新小组办公室里,气氛前所未有的热烈,这是小组正式成立后的第三天。
徐载知第一天下午就去广院把五个实习生召唤到位了,然后带着队伍连续搜集了两天资料。
此时,徐载知、秦语和五个实习生围坐一圈,桌面上摊满了各种剪报、小册子。
“我来给大家做个总结汇报。”
小刘清了清嗓子,她面前的笔记本上,已经分门别类的贴满了各种从报纸社会版上剪切来的新闻。
“根据我和小沉小韩这两天的资料整理,我们发现,目前社会上打着气功旗号的各种奇人异事,虽然五花八门,但内核问题都非常一致。”
她伸出一根手指。
“第一,是难以核实。”
“很多所谓的神迹,比如发功退烧、信息水治病,都发生在一些相对封闭的场合,信徒们都言之凿凿,但当我们想去找第三方客观证据时,却根本无从下手。”
“事件本身,充满了道听途说和主观描述。”
她翻了一页笔记。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是难以拍摄。”
“这些大师们极其狡猾,防备心特别重。”
“秦老师带小杨和松鼠,拜访了其他部门的一些调查过相关内容的记者老师。”
“据说,这些大师们一旦看到摄象机或者录音设备,就会立刻中断发功,或者用各种玄而又玄的理论来搪塞,声称科学仪器会干扰气场。”
“我们根本无法在镜头下,近距离的记录和验证他们所谓的功力。”
“至于第三类。”
小刘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就是一些已经被揭穿的骗局。”
“报纸上虽然有报道,但大多是事后的文本描述。”
“当我们想去追访时,那些大师早已卷款跑路,人去楼空,受骗的群众也大多因为觉得丢人而不愿再面对镜头,我们无法还原事件的完整过程,很难做出深度内容。”
小刘的汇报的清淅精准,她总结道。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面临一个巨大困难,那些正在进行中的,有巨大社会危害的骗局,我们拍不到。”
小沉补充道:
“而且就算是我们不考虑危险问题,去大师的法坛前硬闯,拍到了镜头,他们不承认,说我们干扰了气场,我们也没辄。”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现实的骨感,远比想象中更硌人。
原本以为,在这个气功热的年代,选题会象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
却没想到,真正适合做成节目,可以拍摄的案例,竟如此难以寻觅。
项目,似乎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僵局。
所有人都看向徐载知,他是组长,是唯一有决定权的人。
徐载知之前做策划案的时候,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个情况,他下意识的认为,没有人会拒绝90年代的总台镜头。
此时他听着小刘总结的汇报,心里也在思考该如何进行,是否要毙掉这个还未开始的项目。
不过,从心里他是不想的,因为不知道也就罢了,气功热在害人!
他现在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如果不做点什么,总是觉得心里过不去,尤其是他明明可以做些什么的情况下。
说来可笑,似乎有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的意思了。
那要怎么去做呢,他思考着后世《走近科学》的制作方法,他们是如何解决镜头的问题呢。
其实说起来是很粗糙的。
毕竟那是个日播节目,找些资料镜头,或者给头部打上马赛克,让工作人员客串拍点镜头,反正能够体现内容就行了。
谁会对日播节目有那么高的要求?
但是现在他制作的是一档周播节目,而且还是青年创新小组打响的第一枪。
所以必须漂亮,必须要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忽然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
如果我使用伪纪录片的形式,通过剧本演艺来进行短片拍摄。
把这一档节目分解成两个部分。
前十五分钟用精彩的伪纪录片模式去演艺一个大师的行骗。
后十分钟邀请各路专家学者分析,最后让大师自己揭露自己的手法。
反正是周播,制作五期特别的《走近科学》,是否是一个好办法呢。
徐载知看着众人的目光,他决定抛出这个新方案。
“大家说的都对。”
他首先肯定了众人的工作。
“等待一个完美的,既愿意让我们拍,又能被我们揭穿的大师出现,就象守株待兔,我们可能等上一年,也等不来那只自己撞上来的兔子。”
“所以,我在想,与其等待一个完美的案例,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动出击。”
“我们自己来创作一个?”
“创作?!”
徐载知随即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学长,你的意思是我们自己编一个大师出来?”
“对啊!这样一来,我们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完全不用担心那些大师不配合了!”
实习生们的热情点燃,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即将在自己手中诞生。
然而,在这片狂热之中,只有秦语,依旧保持着绝对的冷静。
甚至,在听到这个主意的瞬间,她的柳叶眉猛的一跳。
她看着眼前这群因一个大胆想法而激动不已的实习生,又看了看那个成功煽动起所有人情绪,正准备进一步阐述的徐载知,心中警铃大作。
这个想法从创意的角度看,堪称天才。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象一颗炸弹,足以将他们这个刚刚成立的小组,连同他们所有人的前途,炸得粉身碎骨。
绝对不能让这股狂热继续蔓延下去。
但她也敏锐的意识到,此刻,绝不能用强硬的态度去直接否定。
这不仅会象一盆冷水,瞬间浇灭所有人的创作激情,更会让自己和徐载知,这个团队的两位内核,当着所有下属的面,陷入一场无可避免的公开冲突。
那样的结果,对这个刚刚起步的团队来说,将是毁灭性的。
她看了一眼徐载知,随即做出了决定。
“大家先静一静。”
秦语的声音不大,但清冷而沉稳,瞬间穿透了办公室里嘈杂的热浪,让所有人的讨论声都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她的身上。
她先是看向实习生,用一种鼓励的语气说道。
“大家刚才的讨论非常好,很有想法,也让我很受启发。”
接着,她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更具操作性的层面,四两拨千斤的将这股狂热引导到了一个可控的方向。
“徐组长的这个想法非常有创意,我个人也非常兴奋。”
“但是,正因为它太有创意了,所以执行起来的难度,可能远超我们之前创作的《饭碗》。”
“这涉及到很多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比如专业的剧本创作,演员的筛选与沟通,拍摄场地的协调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个更周详严谨的计划。”
她的这番话,既肯定了创意的价值,又不动声色的指出了其中潜藏的巨大困难,让那些头脑发热的实习生们,也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起了现实问题。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徐载知身上,语气平和。
“徐组长,今天的头脑风暴非常有成果,让我们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我建议,会议先到这里,让大家先利用上午的时间,把各自手头上关于骗术手法的资料,再进行一次更深度的整理和归纳,为我们后续的创作提供更扎实的素材。”
“至于这个创意的具体执行方案,我想,我们两个需要单独再详细的碰一下,拟定出一个完整可行的流程后,再和大家一起讨论,你看怎么样?”
她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肯定了徐载知的领导地位,又维护了他的创意价值,同时还给所有实习生都布置了明确的下一步工作,让他们有事可做,不会因讨论中断而感到失落。
最重要的是,她用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将这个危险的决策,拉回到了两位内核领导者之间的闭门会议。
徐载知看着秦语,从她那平静的眼神中,读出了一丝不容商量的严肃。
他瞬间明白了她的意图。
“好。”徐载知果断的点了点头,接过了秦语递来的台阶。
“秦老师说得对,这个方案需要更周密的计划,大家就按秦老师说的,先去细化手头的资料,散会!”
实习生们虽然觉得意犹未尽,但也认为两位领导说得很有道理,便立刻领了新任务,各自散去,办公室里很快就只剩下了徐载知和秦语两个人。
门被轻轻关上,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安静而凝重。
秦语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她看着徐载知,那双清澈的眸子里,再没有了刚才的温和,只剩下冷静和锐利。
“现在,你可以跟我解释一下了,徐组长。”
“你知不知道,自己刚才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