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七点,广院的校园里,晚风带着一丝燥热,轻轻拂过三三两两散步的人群。
暑期的校园,本应是宁静而安逸的。
然而,今天这份宁静,却被一幕奇特的景象打破了。
“哎,你看,那不是编导系的小刘吗?她带着个马扎干嘛去?”一个刚从图书馆出来的男生,好奇的捅了捅身边的同伴。
“何止她一个,你瞧那边,摄影系的几个,连宿舍的长凳都给抬出来了,跟要开露天大会似的。”
他们的目光所及之处,几个男生正兴冲冲的扛着小板凳和马扎,有的两人抬着一条长凳,步履匆匆的朝着主教程楼的方向走去。
很快,这样三三两两,携带着观影装备的学生越来越多,几十个人,汇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人流,浩浩荡荡的涌向同一个目的地。
这反常的景象,立刻引起了其他留校学生的好奇。
“哥们儿,问一下,你们这是干嘛去啊?教程楼那边有什么活动吗?”一个留着长发的文艺青年拦住了一个抱着椅子的男生
那男生脸上洋溢着一种藏不住的兴奋和骄傲,他神秘的笑了笑:“活动?比活动可刺激多了,今晚7点40,总台一套,有咱们自己人拍的片子要播!”
“自己人?”文艺青年一愣,“这不稀奇啊,我师兄就在总台呢,上个月还看他拍的片子了。”
他说的一点不错,在这个行业里,广院的毕业生占据了半壁江山,即便是总台里,广院的学子们也是扎堆的。
“那哪儿能一样!”抱椅子的男生把胸脯一挺,声音都高了八度。
“这次不一样!是咱们在校的同学,跟着一位刚毕业进总台就当项目负责人的牛人学长,一起做的项目,从头到尾,就花了十几天,前几天才弄完,今天就上播了。”
“在校生参与制作?还上总台一套的晚间档?”
文艺青年一愣,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传奇故事。
但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简直比任何传奇故事都更具冲击力。
“卧槽!真的假的?这么厉害?”
“哪个学长啊?这么大能量?领导的亲戚?”
“走走走,必须去看看,这可比看电影带劲多了,必须得去捧个场啊!”
一传十,十传百。
“总台一套”、“在校生作品”、“牛人学长”这些充满噱头和吸引力的标签,让不少人都沸腾了起来。
这不仅仅是一次看电视,更象是一场属于自己人的盛会,一份与有荣焉的集体荣誉。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添加了这支观影大军,有的是被朋友拉来的,有的是纯粹好奇凑热闹的。
而在教程楼一楼大厅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徐载知正混在人群的边缘,紧张又兴奋的观察着这一切。
眼前这阵仗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本只是想和自己的小组成员们分享成果,没想到竟弄得如此声势浩大。
幸好他提前叮嘱过,今晚自己只是个普通观众,千万不要暴露他的身份,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
同时,他看着大厅里越聚越多的人群,看着那一张张期待的年轻脸庞,听着他们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紧张感。
这种紧张,甚至超过了当初在大审片室面对一众台领导的时候。
因为这些普通观众的反应,才真正决定了作品的成败。
尤其是这些年轻人。
人越聚越多,讯问中,又是一轮分享八卦。
“哎,你听说了吗?据说这片子负责人是个刚毕业的学长,叫徐载知,特神,十几天就带着小韩小沉他们,把片子做出来了!”
“对对,我哥们儿就在他组里,说这位学长简直不是人,从策划到拍摄再到剪辑,样样精通,跟拍电影似的!”
“我也听说了,而且副手是个人大新闻系的才女,叫秦语,长得特漂亮,文章还上过《日报》呢!”
“真的假的?这组合也太梦幻了吧!”
听着这些夹杂着各种演绎的八卦,徐载知心说这帮学弟学妹的信息传播能力,可一点不比后世的互联网差。
他悄悄的向后退了退,将自己更深的藏起来,目光投向大厅中央那台彩电。
屏幕上,《天气预报》正在播放,播音员亲切的声音,似乎也无法缓解他此刻那颗怦怦直跳的心。
七点四十,越来越近了。
当专题片栏目的片头出现在电视机上的瞬间,原本还喧闹的教程楼大厅瞬间安静了下来。
近百双眼睛,不约而同的聚焦在那台彩电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杂着紧张期待的氛围。
参与拍摄制作的学弟学妹们更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下意识的向前凑了凑,仿佛这样就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
他们看过粗剪版本,但是谁都知道,真正上播的内容一定和粗剪版区别很大。
栏目片头结束,屏幕一黑。
下一秒,两个质朴的大字缓缓浮现在屏幕中央。
饭碗
“来了!”
不知是谁低声喊了一句,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情绪。
“哇。”
压抑不住的惊呼声和口哨声在大厅里此起彼伏。
参与的学弟学妹们看到自己拍的片子,真真切切的出现在国家电视台的屏幕上时,那种巨大的冲击力和自豪感,让这群年轻人激动得满脸通红。
画面亮起,是那跳动的炉火,是刘师傅布满汗珠的脸。
小松鼠那温和而亲切的声音缓缓响起。
此时小松鼠站在人群之中,也是激动不已,他的声音第一次出现在总台的频道之中,有种学习成果被检阅且被认证的自豪感。
“天还没亮,红星厂的后厨,已经亮起了第一盏灯……”
随着声音响起,大厅里再次恢复了安静,所有人都被这充满烟火气的开场牢牢抓住了视线。
当看到自己亲手拍摄的镜头,那翻飞的铁铲,那油光锃亮的红烧肉和那人声鼎沸的小饭桌,出现在电视上时。
摄制组的学弟学妹们激动得直哆嗦,他们用力的捂住嘴,生怕自己的尖叫声会破坏这神圣的时刻,只能用手肘疯狂的去捅身边的同伴,用眼神交流着彼此的狂喜。
但是终究是忍不住的。
“快看快看!这个镜头是我拍的!”
a组的小沉激动的指着屏幕,声音都在发颤。
“那个工人的特写!我记得!当时学长让我扛着机器跟了他好久!”
b组的小韩也说道。
他们的作品,此时不再是躺在磁带里的冰冷素材,而是正在被全国观众所注视的内容。
这种感觉,比任何奖励和夸赞都更让他们感到荣耀。
而当片子进入情感的内核部分,荧屏内外的共鸣达到了顶峰。
电视里,李厂长回忆着老三样大锅菜的艰苦岁月。
电视外,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学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听父母讲过的,凭粮票买东西的日子,眼神变得复杂而湿润。
电视里,小饭桌上孩子们狼吞虎咽,为了一块炒鸡蛋争得面红耳赤。
电视外,几个女生被那纯粹的童真逗得噗嗤一笑。
这种跨越时空的真实感,让这部专题片不再是单向的宣讲,而是一场双向的情感交流。
它唤醒了在场每一个人关于吃的集体记忆,也让他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生活。
终于,全片的情感核爆点到来。
当张阿姨那张含泪的笑脸出现在屏幕上,当她那句带着哭腔却又充满希望的话。
“这日子,真有奔头了!”
响起时,整个大厅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
一个平时大大咧咧的男生,此刻却红着眼圈,默默的用手背擦去眼泪。
他想起了自己远在家乡的母亲,她也曾为了让自己吃上一顿好饭而省吃俭用。
徐载知站在人群后方,看着眼前这群被深深打动的学生,他第一次如此直观的感受到了让群众发声所蕴含的磅礴力量。
片子,缓缓进入了尾声。
屏幕上,画面渐渐淡出,最终定格。
小松鼠那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如同最后的总结陈词,在每个人的心头响起:
“让劳动者的价值实现,成为时代进步的最好证明。”
画面全黑,片尾曲《chariots of fire》响起。
紧接着,白色的职员表,开始从屏幕下方缓缓向上滚动。
这一刻,整个大厅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参与的学弟学妹们的呼吸都停滞了,他们死死的盯着屏幕,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错过那个属于自己的瞬间。
监制:陈怀安
策划:徐载知
“快看,是学长的名字!”人群中爆发出第一声惊叹。
撰稿:秦语
“是秦老师,秦老师无敌!这文案牛逼!”
配音:小松鼠
“是小松鼠!我们播音系的骄傲!”一个男生激动的喊道,一把拉住旁边的小松鼠,用力的摇晃着他的肩膀。
摄制a组:小沉、……
“啊啊啊!我的名字!我看到我的名字了!”
一个看到自己名字的学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指着屏幕又叫又跳。
“妈呀!我上总台了!”
a组的小沉激动得一把抱住身旁的同学,用力的捶打着他的后背,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宣泄心中的狂喜。
摄制b组:小韩、……
后期组:小杨、……
每一个名字的出现,都会引发一阵更加高亢的尖叫和欢呼。
他们互相拥抱着,分享着这份无与伦比的喜悦。
这是他们自己的作品,是他们用十几个日夜的汗水和努力,共同创造的奇迹!
当最后一个名字从屏幕上滚过,片尾曲也进入尾声时,不知是谁第一个带头鼓起了掌。
下一秒,雷鸣般的掌声在大厅里轰然炸响!
掌声、欢呼声、尖叫声、口哨声,汇成了一股青春的洪流,几乎要将教程楼的屋顶掀翻。
有人喊道。
“徐学长来了吗?”
“小沉!你们的组长呢?快叫出来让我们拜见一下大神!”
众人一下子更加激动了,开始疯狂的查找着那个传说中的徐学长,想要将他高高的举起,抛向空中,用这种最热烈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崇拜。
徐载知看着眼前沸腾的人群,悄悄的退出了大厅。
他没有去享受这份荣光,只是在转身的瞬间,脸上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无比璨烂的笑容。
虽然好象最初的目的没达成,这里正常观众的反应太少了。
但是,徐载知很高兴。
因为这一刻的胜利,确实不应该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的。
这是属于他们所有人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