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之源的临时工制度。
“合同工”
“外聘人员”
陈怀安说的好听,也算是新鲜词汇,可对于徐载知而言,他一瞬间就感受到了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这太熟悉了,这不就是后世各大单位和公司里最常见的临时工和外包嘛。
想通了这一点,徐载知看着陈怀安,试探性的问道:“陈主任,您的意思是,让我去招募点外聘人员?我这临时小组组长的权力,有这么大?”
陈怀安闻言,看着徐载知,他脸上的笑容一点没变化。
可是偏偏的徐载知就是看出了几分腹黑的坏笑,看他的眼神也充满了一种看天真的傻小子的感觉。
“那你想多了。”他笑着说道,“你绝对没这个权力,我也绝对不会批这个经费的。”
徐载知感觉自己的脑子也快要烧了,就和刚才自己忽悠那些组长一样,陈怀安忽悠自己的手段高明多了。
“那您跟我说这个干什么?”
“小徐啊,我意思,你是不是能考虑一下,找点不要钱的外聘人员啊?”
他特意加重了“不要钱”三个字,那眼神仿佛在说你懂的。
徐载知一愣,还没反应过来。
陈怀安继续循循善诱:“你看,技术、想法,你现在都有了,你缺的,是能精准贯彻你想法的人,你想想,这天底下,有没有那种听话好用,还不要钱的人呢?”
这一刻,陈怀安不象个改革派干将,他象个预谋已久的黑心资本家。
这熟悉的话术,这压榨廉价劳动力的精准思路,徐载知感觉又回到了2025。
陈怀安从刚才那个大谈勇担责任的领导,变成了自己那个善于pua的硕士导师,唯一不同的就是陈怀安手里真有权力且真有担当。
这种荒诞的感觉,让徐载知觉得陈怀安真是绝了,无缝切换各种姿态,要不然你当领导呢。
徐载知觉得有些头皮发麻,脸上的表情有点绷不住,说道。
“陈主任,您不会是想让我回我们学校,找点实习生吧?”
这就要说一个90年代的大学和后世不同的细节了。
这个时代的大学,暑假不象后世那样横跨七八两个月,90年代的大学暑假时间是比较短的,一般只有四周也就是28天,不少人都不回家的。
放假的具体时间就是8月份,也就是说,现在这个节点,广院的学生马上就放暑假了。
这意味什么,意味着整个广院,除了象他这样已经毕业的学长,所有考完试,但还没离校的学弟学妹们,都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精力旺盛又想干点什么的状态。
简称,闲的。
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把央视这个院子,当成毕生追求的圣地。
现在告诉他们,有一个参与央视完整项目制作的实习机会,就是让他们自己掏钱都行啊。
徐载知在那边琢磨的时候。
陈怀安听到实习生三个字,马上笑出了声。
“这是你说的,跟我可没关系,小徐很关心自己学弟学妹们的未来嘛。”
但是笑过之后,他认真道。
“人事即政治,小徐你终究要参透这句话的。”
“除此之外,带队也不是个简单事,没实力带队或者强行带领一支不听指挥的队伍,只会让你事倍功半。”
他开始给徐载知分析。
“但是你想想,你回去学校找实习生,这学校支持,我们台里也欢迎,谁能挑出半点毛病?甚至你还能让你们学校出钱给他们管饭呢。”
“而且,对广院那些孩子来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用起来的时候,他们绝对听话好用,你说东他们绝不往西!”
“最关键的。”陈怀安再度坏笑道,“他们不要钱。”
“再说了,你也是广院毕业的,广院的学生优点是什么,专业基础扎实,思想又新,最容易接受你的想法,这不比你去跟那些老油条磨嘴皮子强一百倍?”
说完这些话,陈怀安仿佛刚才的话不是他说的,再度撇清了自己。
“当然了,这件事,我可没让你去啊。”
“是你,徐载知同志,为了克服项目组人手不足的困难,主动提出要回母校寻求帮助,联系学弟学妹们来参加社会实践的。”
“我作为你的领导,对于你这种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精神,当然是要大力支持的嘛。”
好好好,这才是组合拳,比自己那诡辩术高明多了。
给自己打的晕头转向的同时,徐载知又觉得,这怎么心里还有点暗爽。
一想到这个时代嗷嗷待哺的纯洁大学生们。
他就有种自己要改行当反派的感觉。
不是,我不是热血少年漫画的画风吗?
这剧情发展也太写实了。
这就是改革派领导吗?我看你改行去当管理学大师也不是不行啊。
说完了这件事,徐载知心里差不多有想法了,已经琢磨怎么回去忽悠,额,不是,给学弟学妹提供机会了。
可紧接着,陈怀安却再度对他发起了拷问。
“小徐,人手的问题就不说了,而技术和内容上的问题,我也完全相信你有能力解决一切。”随后,他话锋一转,问道,“可是,你制作的内容,最可能出现的短板,也是最致命的短板,会在哪里?”
徐载知回过神来,思考片刻:“思想和政策导向。”
“没错,”陈怀安点头道,“年轻人有冲劲,有创意,但也容易在这方面犯错误,尤其是你的人手还是一群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时候。”
“一旦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别说我,神仙也救不了你。”
“因为,这是万劫不复的!”
徐载知立刻意识到,陈怀安在说什么。
就象是他穿越之初对于面试的担忧,技术和内容不是问题,导向才是麻烦。
他面试的时候还准备了两套说辞呢。
他这段时间虽然对于蓝星1992的政策导向有了初步认识,但是想要把握住,还是个大问题。
现在虽然改革将至,可终究风还没停,会不会和自己那个时空一样,落点在哪里,还未可知。
现在最多算是试验阶段。
如果自己一步踏错,最好的结果,是失去这一两年最好的起步机会。
最坏的。
以后就是永远值夜班的小徐了,少走四十年弯路。
看着徐载知凝重的表情,陈怀安知道徐载知已经想明白了。
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的问道:
“你和秦语,最近有交流吗?”
“秦语?”徐载知一愣,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讲究的女孩。
“怎么,你们两个唯二今年来评论部工作的大学生,彼此没有交流?”
陈怀安有些诧异了。
徐载知哭笑不得说:“那倒没有,能说上话。”
“那就好。”陈怀安给徐载知指了条明路,“这方面,我给你一个建议,想办法,把秦语邀请到你的临时团队里来。”
“啊?”
“你以为她登上《人民日报》的文章是白写的吗?”陈怀安的眼中满是欣赏,“她或许不懂你的新技术新手法,但她懂导向,懂分寸。”
“我敢保证,她对政策风向的把握,比部里许多老编辑都要精准,她是天生的笔杆子,也是你这个团队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徐载知想了想说:“那这方面,我能请您帮帮我吗?”
“直接调动一下秦语,我记得她现在也没有正式分配小组,不正好能和我组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