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光阴,如白驹过隙。
交趾城外校场上,蹄声如雷,烟尘漫卷。
两百精骑纵横弛骋,时而如雁阵疾掠,时而如群狼突袭。
弓弦响处,箭矢破空,百步外的草靶应声而裂!
凌操按刀立于点将台侧,黝黑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这些以俚人猎手为骨干、辅以汉家健儿组建的骑兵,已彻底褪去青涩。
他们不仅精于骑射,更在士燮提出的“模块操练”下,熟练掌握了小队穿插、迂回包抄等战术,俨然成了一支真正的精锐突骑。
士燮一身轻甲,外罩玄色太守官袍,静立台前。
目光扫过台下奔腾的马队,心中亦是豪情涌动。
这两百骑,耗费钱粮无数,更是他心血所系。
每一匹战马都钉着交趾特产的蹄铁,每一名骑卒都配发了工巧坊精心打制的长弓、毒箭与短矛。
虽因岭南铁料紧缺,大多只着皮甲或轻札,但其机动与杀伤力,已远非寻常步卒可比。
“主公,”
凌操上前一步,声音沉厚。
“突骑营已操练纯熟,近日剿灭西南山涧那伙流寇,伤亡不过数人,斩首三十七级,自身仅轻伤两人,可谓完胜。”
士燮微微颔首,目光却投向更远的南方山峦。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是时候让这支利刃,见见真正的血光了。”
他转过身,看向凌操。
“文弼,探马回报,郁林郡与九真交界处,那几个原本已表示臣服的俚人峒寨,近来似乎又有些不安分?”
凌操眼中厉色一闪。
“正是。”
“据查,有荆州方面的细作暗中活动,许以盐铁、布匹,煽动其切断我通往九真的粮道,甚至袭扰过往商队。”
“领头的是‘黑石峒’的峒主乌蟒,此人桀骜不驯,自恃地处偏远,山林险峻,屡次挑衅。”
“其馀如‘白鸟’、‘青溪’等峒,则多在观望。”
士燮冷哼一声。
“乌蟒?我记得他。”
“上次九真疫情,我派医官送药,他不仅拒之门外,还打伤了我两名吏员。”
“看来,是觉得我士燮的刀不够利了。”
“传令下去,点齐二百骑,再让士?从九真郡兵中抽调五百精锐步卒协同。”
“三日后,兵发黑石峒。”
凌操抱拳:“诺!末将请为先锋!”
士燮却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光。
“不,此次,我亲自去。”
……
三日后,大军开拔。
士燮并未摆出全副仪仗,只着一身实用皮甲,跨坐于那匹神骏的“乌啼”之上。
一百五十骑紧随其后,人马皆罩着防荆棘的麻布外袍,行进在崎岖山道上。
身后五百步卒,则由士?麾下一名沉稳都尉统领,押运着粮草辎重以及几辆遮掩得严严实实的大车。
越往南行,山林越是茂密,瘴气渐浓。
俚人向导在前引路,神情敬畏。
这位交趾太守的威名,早已传遍山林。
他带来的水车、新稻种、还有那能治寒热病的药粉,让许多峒寨受益。
但他麾下那支来去如风、箭无虚发的骑兵,更是让人胆寒。
数日后,大军逼近黑石峒地界。
但见山势越发险峻,怪石嶙峋,仅有一条狭窄徒峭的小路通往山腰处的峒寨。
乌蟒显然早已得到消息,峒寨木墙上人影攒动,吹响了牛角号。
滚木礌石堆栈在险要处,一副据险死守的架势。
更有数百名黝黑精壮的俚人战士,手持刀弓、毒镖,埋伏在沿途山林之中,虎视眈眈。
凌操策马靠近士燮,低声道。
“主公,地势险恶,强攻伤亡必大。”
“不若以步卒结阵缓进,骑兵游弋策应,步步为营……”
士燮举目四望,却是微微一笑。
“峒寨倚仗者,无非山高路险,林密难行。”
“而我交州骑兵所长,正是机动与远程。何必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他招来那名俚人向导,和颜悦色问道。
“阿果,我记得你曾说,这黑石峒后山,有一处隐秘缓坡,可通寨后?”
那名叫阿果的俚人青年连忙点头,眼中却有些尤豫。
“是有一条猎道,但极其难行,马匹绝无法通过,且乌蟒肯定也派人守着了。”
“马不能过,人却能过。”
士燮点头,旋即下令。
“凌操!”
“末将在!”
“你率主力步卒在此,多树旗帜,擂鼓呐喊,做出强攻姿态,吸引乌蟒注意。”
“再予你五十骑,下马步战,皆换强弓毒箭,由阿果引路,绕行后山猎道。”
“听到前山三声号炮响,便从后山发起突袭,以火箭射其寨栅,制造混乱。”
“诺!”凌操领命,毫不尤豫。
“其馀骑卒,随我在此。”
士燮目光扫过身后那一百精骑,声音陡然提高。
“乌蟒自恃勇力,必不甘久守。见我军‘久攻不下’,很可能率精锐冲出寨门,借地势反冲。”
“届时,便是我等建功之时!”
众将士虽觉主公亲临险地诱敌过于冒险,但见其神色笃定,谋算深远,无不凛然听命,士气高涨。
一切果如士燮所料。
前方步卒摇旗呐喊,战鼓擂得震天响。
几次佯攻,均被寨墙上雨点般的箭矢和滚石击退。
僵持了近一个时辰后,黑石峒寨门忽然洞开!
只见那乌蟒果然按捺不住。
赤着上身,露出精壮虬结的肌肉,脸上涂着狰狞油彩,手持一柄巨大的开山刀,嗷嗷狂叫着。
率领寨中最彪悍的数百勇士,如一股黑旋风般冲杀下来,试图凭借一股锐气,将“久战疲乏”的官军一举击溃!
“来了!”
士燮眼中精光爆射,猛地一挥手臂。
“骑兵,准备!”
一百骑卒无声地取下长弓,箭镞上幽幽蓝光,那是见血封喉的毒药。
他们并未立刻冲锋,而是静静埋伏在缺省的缓坡之后。
眼看乌蟒的队伍已冲过半山腰,与前沿的官军步卒接战,喊杀声震天。
就在此时,士燮深吸一口气,猛地一夹马腹。
“乌啼”长嘶一声,如一道黑色闪电,骤然窜出!
“随我杀!”
士燮一马当先,竟不是冲向乌蟒的主力,而是划出一道弧线,直插其队伍的侧后方!
一百精骑紧随其后,马蹄声瞬间汇聚成恐怖的雷鸣,震得地动山摇。
正全力向前冲杀的俚人战士,哪料到侧后方会突然杀出如此多的骑兵?
顿时阵脚大乱!
“放箭!”
士燮一声令下。
一百支毒箭如同死亡的蜂群,嗡鸣着掠入人群。
惨叫声顿时响成一片。
中箭者无不倾刻间面色发黑,跟跄倒地。
三轮箭雨过后,俚人的冲锋势头已被彻底打乱。
“拔刀!冲锋!”
士燮抽出腰间佩刀,一马当先,撞入敌群!
刀光闪处,血肉横飞。
他虽非万人敌的猛将,但骑术精湛,刀法简洁实用。
更兼身边亲卫拼死护持,竟在乱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直取那惊怒交加的乌蟒。
“士燮狗官!安敢欺我!”
乌蟒见状,气得哇哇大叫。
挥刀劈翻两名挡路的官军步卒,竟不管不顾地朝着士燮冲来。
两人距离迅速拉近!
士燮甚至能看清对方眼中狰狞的血丝。
就在此时,后方峒寨方向,突然冒起滚滚浓烟,火光冲天而起。
凌操的奇袭得手了!
“寨子!寨子烧了!”
身后的俚人战士顿时一片哗然,军心大乱。
乌蟒也是心神剧震,动作不由一滞。
就在这电光石火间,士燮眼中寒光一闪。
猛地从马鞍旁摘下一杆短矛,用尽全力,对准乌蟒的胸膛,猛地投掷而出。
这一掷,时机、角度、力道,拿捏得妙到毫巅!
乌蟒正因老家被抄而心神失守,待看到矛影,已然躲闪不及。
“噗嗤!”
短矛透胸而过,带着一蓬血雨,将其死死钉在地上。
这位桀骜不驯的黑石峒主,双目圆瞪,口中溢血,挣扎了几下,便再无声息。
“峒主死了!”
“快跑啊!”
主将阵亡,家园被焚。
剩下的俚人战士彻底崩溃,纷纷丢下武器,四散奔逃,或跪地求饶。
士燮勒住战马,微微喘息,看着眼前景象,沉声下令。
“降者不杀,收敛尸体,扑灭寨火,不得骚扰妇孺!”
……
当士燮在凌操等人的护卫下,踏入一片狼借的黑石峒时,寨中老弱妇孺皆跪伏于地,瑟瑟发抖,眼中充满恐惧。
士燮让人寻来峒中几位长老,并未厉声呵斥,反而令人取来粮米、布匹和药材。
“乌蟒勾结外敌,袭扰官道,罪有应得。”
“然黑石峒民众,皆我交州子民。本府此行,只诛首恶,不累无辜。”
“这些粮布药材,分发下去,暂解燃眉之急。伤者,即刻由随军医官救治。”
他又指着那几辆遮掩的大车。
“此乃新式稻种与农具,比你们刀耕火种,产出多出数倍。”
“若愿归顺,安心耕种,既往不咎,且可减免三年赋税。”
“若再有异心……”
士燮目光扫过乌蟒还未冰冷的尸体,其意不言自明。
威压与恩惠并施,软硬兼施。
黑石峒残存的族人闻言,先是难以置信,随即感激涕零,纷纷叩首,连称再不敢反。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周边山峦。
接下来的半月,士燮并未急于回师。
而是率领这支威名赫赫的兵马,巡行于各峒寨之间。
所到之处,那些原本态度暧昧、受荆州蛊惑的峒主,无不亲自出迎。
奉上像征臣服的“铜鼓”、“木契”,赌咒发誓绝无二心。
对于恭顺者,士燮慷慨给予盐铁、种子赏赐。
对于仍存疑虑者,则令骑兵在校场操演,强弓硬弩,奔腾如风。
其威慑之意,不言而喻。
最终,在一处名为“聚猿坪”的山谷。
士燮召集了方圆百里内有头有脸的十几位大峒主,设下酒宴。
酒过三巡,肉食遍尝。
场中气氛虽看似热络,却仍隐含着几分拘谨。
几位大峒主的目光,不时瞟向主位上那位神色平静的交趾太守,心中惴惴。
“诸位,且听我一言……”
士燮将手中酒碗缓缓放下,目光扫过全场。
原本还有些窃窃私语的场地,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他并未立刻发作,反而轻笑一声。
“今日请诸位前来,不单是为饮这碗酒,更是想与诸位说说心里话。”
他站起身,踱步至场中,火把的光芒将他身影拉长。
“我知诸位心中所想。”
“汉官来了又走,要么视我等俚獠为蛮夷,苛捐杂税,盘剥无度,”
“要么便是一味弹压,动辄刀兵相加,恨不得将我等赶尽杀绝。”
这番话,说到了许多峒主心坎里。
不少人下意识地点头,又警觉地低下头去。
士燮话锋一转。
“然,那是他人。我士燮,不是那样的官。”
“我读过史书,知道古之贤者,曾有‘因俗而治’的智慧。”
“昔者华夏之地,亦曾诸族杂处,贤明之主未尝强行划一,而是允其自治,存其习俗,只要奉我号令,守我法度,便是一体之民,共享太平。”
他目光炯炯,看向几位最有声望的大峒主。
“有人能行此策,安邦定国。”
“我士燮的心胸,难道还不如古人吗?”
“今日,我就在这聚猿坪,对着苍山岭海,对着诸位峒主,立下规矩!”
他声音陡然提高,掷地有声。
“自即日起,在我士燮治下,行‘汉俚同治’之策。”
“何为同治?便是不分汉俚,皆为交州子民!”
“汉家郎耕田纳税,俚人兄弟狩猎采珠,只要安分守己,皆受我士家军保护,皆可享工巧坊新利,皆可得官府赈济。”
“尔等峒寨内部事务,依尔等旧俗处理,官府不予干涉。”
“但若有劫掠商旅、攻伐邻寨、抗拒政令者……”
士燮停顿了一下,目光瞬间变得锐利,缓缓扫过众人。
“无论汉俚,皆以律法严惩不贷。”
“黑石峒乌蟒之下场,便是明证。”
“同样,若有汉家恶徒欺压俚人兄弟,尔等亦可上报官府,我士燮必为尔等做主,绝不偏袒。”
“此言,天地共鉴。”
他猛地抽出佩刀,寒光一闪,削下案几一角。
“若违此誓,有如此案!”
短暂的寂静之后,场中顿时爆发出巨大的议论声。
俚人峒主们脸上先是震惊,难以置信,随即渐渐变为激动。
他们不怕缴纳些赋税,也不怕听从强大的首领号令。
他们最怕的是被歧视、被掠夺、被当成可以随意践踏的蛮夷!
如今,这位强大的士太守,竟然当众许诺“汉俚同治”,承认他们的地位,承诺不干涉内务,还给予保护和平等。
这是前所未有之事。
一位苍老的大峒主颤巍巍起身。
“府君……此言当真?果真愿视我俚人如汉民?”
“果真愿为我等做主?”
士燮迎着他的目光,斩钉截铁。
“老峒主,士燮一言,重逾九鼎!”
“今日之言,非仅空口白话。”
“即刻起,各峒可推举代表,参与郡中‘俚事房’议事,凡涉及俚人事务,皆需尔等代表共商共决。”
“此非权宜之计,而是我士燮治理交州的长久之策。”
“我要的是这岭南之地,汉俚和睦,共富共强,而非彼此猜忌,内耗不休。”
这番话,彻底点燃了所有峒主的热情。
他们纷纷离席,以俚人最崇高的礼节,向士燮躬身拜倒,声音震天。
“愿遵府君号令。”
“汉俚同治,永世不忘府君恩德!”
士燮大笑,举起酒杯,同众人一饮而尽,宾主尽欢。
光靠杀戮无法真正征服这片土地和人心。
唯有以武止戈,以利相诱。
再辅以“同治”之大义名分,给予实实在在的尊重,方能真正收服这些彪悍的俚人。
将他们变成巩固交州统治的基石,而非时刻作乱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