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
韶光回上国,淑气满遥峦。
雨润桃腮湿,风梳柳带宽。
山屏千叠秀,云绮一溪丹。
乳燕窥帘熟,新莺度语欢。
踏青裙屐盛,拾翠酒杯干。
日暖榆钱落,烟浓麦浪寒。
永和修褉事,太液赐酺餐。
共沐恩波渥,长歌万姓安。
邢有为手中拿着邢崧刚写的试帖诗《春景》,皱起了眉头。
此诗以春景为题,押十四寒韵,通过桃柳、云山、燕莺等意象,勾勒出春日生机盎然的景象。怎么说呢,确实是一首精心编组的“体物写志”诗,构建出了政通人和的盛世气象,十分符合试帖诗格律与颂圣的要求。
可是,这诗该如何评判呢?
全是辞藻的堆砌,却没有丝毫真情实感。
能把一首春景诗,写成这样,也是不容易了。
邢有为面露纠结之色,拿着这首诗品读良久,方才开口点评道:
“崧哥儿这诗结构严谨,诗律精微,严守十四寒韵,深得中庸诗学之妙。”
中庸,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即不出彩,却也不犯错。
邢崧讪笑一声,自然能听出叔公的话外之音。
他深知自己的行文特点,辞藻华丽,多用典故,且才思敏捷。能写出看起来高大上的文章,语言精工典丽,却也雕琢过甚,失去了自然生机。
写那种文章格式几乎定死了的八股文章,这种文风尚不明显,一作诗文,则显得匠气太重,没有真情实感。
诗中看不到诗人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情感体验,描写过于概念化,没有自我意识。
邢崧起身,向邢有为作揖道:“叔公不必为我遮掩,我自己的文章自己心里有数,格律章法尚能把握,却过于呆板匠气。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叔公教我。”
邢有为沉吟片刻,忖度道:
“崧哥儿这首诗,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起码格格律娴熟,知识储备丰富。只是,这首诗是‘做’出来的诗,而非‘写’出来的诗。缺乏你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情感体验。”
邢有为所治本经乃是《诗经》,于诗词一道颇为擅长,一语道破邢崧所作试帖诗中不足。
可问及邢崧要怎么改变,却让他无从下手。
邢有为的眉头皱成川字,思索道:“要想做出改变非一日一时之功,崧哥儿可以多看些名家诗作,感受其中意象与感情,再慢慢学习。”
趁着邢崧思考的功夫,邢有为将这首试帖诗放下,劝道:
“听岳哥儿他们说,你每日至少写十篇文章,还要临帖两个时辰,过于辛苦了些。县试虽重要,却也要注意身体,保重自身。”
长辈这般关切,少年心下微暖,笑着应道:“有劳叔公挂念,我心中有数的。我写一篇文章用不了多少时间,写文章的时候亦可以温习书中内容,有什么拿不准的也会与兄长们一起探讨,我们几人最近文章都有了进步。”
“你心下有数就好,平时也要注意休息,多出去走动走动。”
邢有为点点头,自从崧哥儿来此,邢岳几人的八股文水平起码高了一个档次,此番下场,考中童生可以算是十拿九稳,至于秀才,则要看他们日后的造化了。
邢有为又与侄孙说了几句闲话,聊到县里的新文。
“杨老太爷正月初八的早上便撒手人寰,杨家有不少人报名了今年的县试,却因杨老太爷的丧事无法参加县试。”
邢崧面露不解,疑惑道:“只有服斩衰、齐衰丧服的才不能参加科举吧?杨老太爷只是杨家旁支出身,想来只有他自家儿孙需要丁忧,无法参加科举?”
守孝期间,穿着“斩衰”和“齐衰”这两种最重丧服之人禁止参加科举考试,这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属于“丧制”的一部分。
而杨家人口众多,支系繁茂,许多人家与杨老太爷早已出了五服,甚至连最轻的缌麻都不需要服。
怎么会因杨老太爷的丧事无法参加县试呢?
邢有为轻笑一声,崧哥儿素来稳重,学问又好,若非一张嫩脸,瞧着比他那几位兄长、堂叔还老成些!
哪里知道这些个人情世故?
迎着侄孙明亮的眼睛,为其解惑道:
“县试之期定于下月初七,届时杨老太爷尚未安葬,杨氏族人怎能轻易离去?何况县试三年两次,便是错过今年,明年又是科试之期,再等一年,便能多增进一年的学问,还能在杨侍郎面前卖好,何乐而不为呢?”
又似有所指地提醒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无好处,他们又怎么会放弃此次县试呢?”
邢崧面露沉思,光想着法度,倒是将人情利益给忘了。
国家制度之下,尚有人情,何况杨侍郎权势之盛?
若无意外,杨侍郎日后入阁只是时间问题。
在他亲爹的丧礼上,作为族人你不想办法多露脸,日后可没这么多机会结交这般位高权重的官员。
杨家报丧的信肯定是传回京城去了,就是不知那位杨侍郎何时回乡丁忧了。
邢崧长揖谢道:“侄孙受教了!”
“咱们自家祖孙,不必讲究这些个虚礼。”
邢有为扶起侄孙,少年一席长衫落拓,脸上长了些肉,看起来更显年幼。越看越喜,果真是我邢家麒麟儿,怎么就是邢老六的孙子呢?
合该是我邢有为的亲孙子才是!
笑道:“崧哥儿最近好生念书便是,其馀一概都不用管,你妹妹那里,也让你五伯家的伯娘隔几日就去看一回,不必你多操心。还有你给的那几个酒方子,族里也安排人在试了,只是酿酒需要时间,还没那么快出结果。”
“叔公出面,侄孙自是再放心不过了。”
邢崧明白,只要他有足够的能力,邢氏一族就是他最强的后盾。
这个时代的家族凝聚力,可远不是后世可以比拟的。
邢有为亦是十分满意,这孩子勤学克苦,天赋又好,关键是有一颗赤诚之心,有什么事首先就能想到族人。
那般重要的酒方子说拿就拿了出来,没有半分尤豫不舍。
要知道,这酒方子,可是能作为传家宝一代代流传下去的。
这般赤诚热忱的少年,族中更是不能让他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