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时怎么想的?
邢崧表示他压根没多想。
作为一天写十几篇文章,还能练两个时辰字的超级卷王,写文章他是个熟练工。
一拿到题目脑中自动分析出处,并检索相关内容,确定好主题,一篇文章从构思到完成,压根花费不了多少功夫。
更何况八股文有着特定的格式,在花费一点时间熟悉掌握之后,这跟套公式有什么区别?
这一月下来,邢崧每日少则写七八篇,多则十几篇八股文,哪有时间想那么多。
可在长辈面前,自然不能这么回答。
少年就着邢有为的手看了眼题目,脑子一转,应声答道: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我就不复述了,此题内核便是民本思想,与《大学》中‘财散则民散,财聚则民聚’一脉相承,如此,本文的立意也就出来了,即所谓‘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起股我引用《孟子》‘制民之产’等观点,‘民足’在于轻薄徭役,不夺农时,百姓家给人足,社会安定,则教化可行。
中股采用正反论证,将民富则税源广、仓廪实、府库充,与民贫则竭泽而渔作为对比,论证‘民足’则‘国用自足’。
后股再深入辩析‘足与不足’的关系,通过鲁哀公‘吾犹不足’与有若/孔子所言的‘足’相比较,阐明真正的‘不足’乃是民心不足
”
少年的声音不急不缓,将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给众人听。
作为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显然比邢有为更了解这篇文章,讲解得也更加透彻,在座的几人一时都听入了迷。
邢有为眼神复杂,这短短的两日功夫,每当他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了邢崧之后,少年却总是能带给他新的惊喜。
经过少年的这番讲解,他甚至觉得自己对八股写作也有了些新感想。
至于邢岳、邢峰兄弟二人,更是不必多说,他们二人学识本就不如邢崧,在少年的讲解之下,更是受益良多。
邢有根虽没读过书,不知道什么《论语》《孟子》,可他亦有所得,侄孙说的什么“民富下君富上”他听不懂,可“轻薄徭役、不夺农时”“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富裕”这几句话,他还是能听得懂的。
这不就是崧哥儿这般的读书人为咱们老百姓着想吗?
果然还是咱眼光独到,一早就发现了崧哥儿这块朴玉。
老族长见弟弟和孙儿都认真听着邢崧的讲解,抚着短须感慨道:
“崧哥儿讲得真好,我一个没念过书的人都能听得懂。”
“那可不,要是我之前念书的时候是崧弟当先生,现在说不定都考上秀才了。”
邢峰亦是与有荣焉,喜滋滋地接嘴道。
他虽不爱念书,却也知道读书有多重要。
如他们这般寻常人家的孩子,读书科举是改变命运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
族学的先生曾教过他们的那首诗怎么说来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邢有根瞥他一眼,没好气道:
“你今年才十七,现在想念书也不迟,咱们家虽穷,咬牙供你去县城的书院念两年书还是供得起的。”
“不了不了,咱们家有三哥念书就好了,我还是更喜欢打猎。”
邢峰吓得连连摆手,赔笑道:“我都这么多年没拿过书了,先前学的早还给先生了,还是不浪费钱了,留着过两年给我娶媳妇用吧,哈哈。”
“德行!”
邢有根今儿个心情好,不与他一般计较,笑骂一句就放过了他。
生怕老爷子突发奇想要把他送到书院去,邢峰也不敢再开口了。
趁着今日有空,邢有为干脆让邢崧将那几篇文章都讲解了一遍,他再偶尔点评几句。
他自认为在八股写作一道,他教不了邢崧多少东西,可好歹是长辈,侄孙拿文章来请教,也不好什么意见都不给。
何况他也有些私心在。
崧哥儿学问明显较岳哥儿高出许多,他们兄弟之间有十馀年的年龄差,平日里来往也少,不如借着崧哥儿给岳哥儿兄弟二人讲解文章,让他们兄弟好好亲香亲香。
邢崧没个亲兄弟,将来若有什么好处,首先想到的就是关系亲近的堂兄弟了。
少年自是没想到邢有为的这一番小心思,将那一沓文章讲完,又回答了邢岳的一些问题,讲得口干舌燥,端起手边装着温水的碗一饮而尽。
“崧弟辛苦了,喝水,喝水!”
邢峰见状忙给堂弟续上温水。
他起初觉着新鲜,还能耐着性子听两篇,可堂弟越讲越多,早就坐不住了。
若非兄长听得认真他不好打断,又有亲爷爷和叔爷这两座大山压着,老早就跑出去撒欢了。
见堂弟讲完,最兴奋的就是他了。
“多谢堂兄!”
邢崧谢过一句就捧着碗喝了起来,连喝了三大碗水,方才好些。
给学生讲解文章真累,还费嗓子。
当老师果真是个辛苦活儿!
邢崧放下碗,心下感慨,给别人讲解文章比自个儿重新写一篇可累多了。
可也不是没有收获,七叔公不愧是举人出身,虽没说几句话,每次出声,总能一语中的,点出他平时没注意的细节,让他受益良多。
邢有为让少年休息了一会儿,继续追问道:
“崧哥儿最近可有写新文章?不如一块拿出来,让你哥哥们好好学学。”
邢崧迟疑地点了点头,道:
“确实有写。”
他今儿个才写了一篇文章,今日的写作任务还没完成,就在这儿讲解了一下午,总不能还来罢?
“叔爷你不知道,我们兄弟二人过去接崧弟的时候,他就在写文章,那篇文章写得可好了!”
邢岳当即将堂弟给“卖了”。
经过上午以及方才的讲解,邢岳充分了解了自家堂弟的学识有多好。
已经完全被少年折服了。
堂弟不仅能够写出一篇篇花团锦簇的文章,还能讲解给别人听,甚至比一般的先生讲得都要好。
若说先前邢岳还想着努力追赶,如今只把堂弟当做榜样。
邢有为果然来了兴致:
“哦?比《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一文如何?”
“不相上下!”
邢有为一双老眼热切地看向面前的少年:
“不知叔公可有荣幸一观?”
“自然可以。”
少年不置可否,他本来就打算在邢有为面前展露才华,争取得到族中的支持,自然不会拒绝这个要求。
邢峰立即取来纸笔,放到堂弟面前,一手执墨锭,兴致勃勃:
“我来为崧弟研磨。”
“我上午写的题目是《吾日三省吾身》,腹拟了两篇文章,两位兄长见着的乃是第一篇,不如我一块写出来,请叔公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