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状元郎 > 第十四章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第十四章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1 / 1)

邢崧坐在驴车上,远远地就看见族长家的青砖大瓦房前面站了两个人。

待驴车走近,少年直起身子向二人作揖道:

“三叔公、七叔公新年好,祝愿二老新禧康泰,福寿绵长!”

“好,好孩子。叔公也祝崧哥儿蟾宫折桂,事事顺心。”

老族长越看邢崧越喜欢,要不怎么是读书人呢,就是比自家讨嫌的小子会说话。

说着,一瘸一拐地迎上前去,还没等邢崧落车,就从袖中掏出备好的荷包塞到邢崧手中,乐道:

“拿着,这是叔爷给的压岁钱!”

“多谢三叔公。”

邢崧从驴车上跳下来,作揖谢道。

老族长一手抓着侄孙的手,一手指着两个孙子骂道:

“瞧瞧,这才是读书人的礼节!哪象你们两个,连人都不会叫了!”

从驴车上下来一句话都来不及说的邢岳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应道:

“爷爷说的是!”

拉踩而已,他们老邢家的传统了。

老族长瞪了两个孙子一眼,吩咐他们牵了驴子去歇着,将堂弟的行李放进屋里,自个儿携了侄孙的手进屋,道:

“先进来吧,咱们先吃饭再说。”

邢有为见兄长率先给了荷包,下意识地摸了摸袖袋,先前准备的是有数的,都已经给出去了,倒是不记得给邢崧准备压岁钱了。

兄长给了压岁钱他不给未免小气,干脆回家拿一个好了,摆手道:

“你们先吃,我回家吃完饭过来。”

邢有根点点头,随他去了。

邢岳却没看出其中的门道,招呼邢有为道:

“叔爷,一块吃点罢?我家饭菜都做好了。”

“不用,你们吃。”

邢有为也知道这个侄孙脑子少根筋,不与他一般见识,背着手慢悠悠地走向隔壁的院子。

邢峰脑子活,虽不知道何故,却也看出了蹊跷,堵邢岳的嘴道:

“三哥,你帮我拿一捆干草过来,驴子不够吃了。”

自家老爷子与叔爷可是亲兄弟,这么多年就没红过脸,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叔爷不留下吃饭肯定有缘故,却也不需要他们兄弟操心。

邢崧与族长一家人一块吃过午饭,邢有为便过来了。

几人跟着邢有根来到西厢房,这是族长家的书房,邢岳兄弟几人平时在这里看书写文章。

“喏,给你的压岁钱。”

邢有为自袖中掏出一个荷包递给邢崧。

少年讶然,作揖谢道:“多谢七叔公。”

倒是未曾想到七叔公回家吃饭居然是为了给他拿压岁钱。

“长辈给的你就收着,平时买个纸笔也便宜。”

邢有为将荷包塞进侄孙手里,这破孩子跟邢老六一样讨厌,分明就想要,每次还要装模做样的,让人送到他手里去。

虚伪!

邢主簿作为长辈也懒得跟侄孙计较,小心地掏出一沓皱巴巴的纸。

昨儿个晚上,他从兄长那儿接过这几篇文章,就随手塞进了袖中,也没注意。

后来兄弟俩畅聊至深夜,都喝高了,就合衣睡在了邢有根床上。

今个儿又是新年,一大早起来忙活半晌,才记起来邢崧的文章,从袖中掏出来一看,皱巴巴的。

左右也没什么事儿了,邢有为就拿出来瞧了,初时还没太在意,可在看到破题时,邢有为的眼神立马定住了: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再一看题目: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这是泰安十二年苏州府府试的题目,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回答弟子冉有关志国之道时提出的论断。

邢有为也是正经举人出身,熟读四书五经的,这个题目一出,心下立马就能想到出处。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此题的内核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在国家财政问题上的集中体现。

它阐述了一个根本性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国家的富足是创建在百姓富足的基础之上,只有百姓富足了,国家才能富裕,统治者与人民是利益共同体。

邢崧抓住“君与民”在“足”这个问题上的因果关系,将反问句的逻辑转化为正面论述,紧扣“民本”思想,以对仗句破题,逻辑严密,体现了八股文“起承转合”之妙。

邢有为单看了这个破题,便深知邢崧于八股一道功力之深厚,生怕少年是从别处抄来这么一句,便耐着性子再往后看,却是无一句不精妙: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

看到承题,邢有为就知道,这篇文章稳了!

破题直指问题内核——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富裕。

承题则是以反问的句式揭示国家财富的本质来源,明确提出“君之富藏于民”。

囫囵将文章读完,未曾细细品读,

邢有为单独拿出写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这篇文章的那几页纸,让邢岳兄弟相互传阅,他也重新看了一遍,方才转头对着邢崧感慨道:

“崧哥儿这篇八股文实在妙极,便是你祖父在此,也挑不出毛病来。”

邢有为不得不承认,便是自个儿拿到这个题目,写出来的文章也比不上邢崧手上这篇。

此篇文章破题精准,一针见血,又在主体部分通过正反、深浅、古今的对比论证,将这一关系分析得透彻,最终将主旨收束到“民为邦本”的治国大道上来。

邢有为为邢岳兄弟讲解了一番邢崧的这篇文章,忍不住询问旁边安静站着的少年道:

“你写这篇文章时,是怎么想的?”

其实他更想问的是,邢崧年不过十三,是如何作出如此老练又切题的文章的?

少年对八股文的理解,已至臻境,若非熟读众圣经典,以及十数年的苦功,如何能有此等笔力?

就算是从娘胎里开始读书,也难有这个水平了。

且看崧哥儿给的那些文章,其馀的几篇虽不如这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让人惊叹,却也是一等一的佳作。

若非这是他兄长亲手交到他手里的,邢有为压根不会相信,此等文章出自十馀岁的少年之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无尽之争,无尽轮回 绝世唐门:从拐走王冬开始 斗罗绝世:霍雨浩拜师玄骨上人 百鬼事录 丧尸皇在八零年代种田养残疾老攻 士兵突击:从老A的南瓜开始求生 男杀手变老太,被系统气的乳腺疼 小女匪进京,全城都等着看戏 从提纯废丹开始百炼成仙 盗墓:获得凤凰血脉!征服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