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吕为了这个冲压头的事情,头发都急白了,现在各地不都讲个经济效益嘛,他们厂子为解决这事儿,弄了个什么悬赏,就是旧社会的花红!说谁解决了,这笔花红归谁——没想到给他们厂子技术员设的,结果被咱们厂子给拿了,哈哈,小子,有你的!”
言语间他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比起钱,李长江显然更看重这份荣誉,还有“占了老吕便宜”的微妙快乐。
“三百块,数数!”
李长江见卫建中有点愣,硬是把信封塞到卫建中手里。
黄色牛皮纸信封,上边印着合州铝厂四个红字,打开一看,里边是厚厚一摞钱。
前世卫建中已经十多年没用过纸钞了,唯一有印象的也只有红色的100块毛爷爷。
信封里是几十张十块钱的钞票,正面是一群工农兵,背面是京城最着名的地标。
模糊的记忆一下子变得清淅,这种十块钱的钞票,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俗称“大团结。”
“数数,三十张大团结,可不敢错了。”李长江狠狠吸了一口烟。
他说的没错,1979年江淮省农民一年苦哈哈土里刨食,也就挣个一百块,卫建中手里这份“花红”,等于一个农民三年的辛劳。
在这个时空,绝不算小钱。
卫建中拿着信封没推辞,他还是后世人的思维,替人消灾得人钱财是天经地义的,况且老实说,如果不是他捅破这层窗户纸,合州铝厂的损失,恐怕就不是几百块,而是几万块,十几万块!
以他后世人的眼光,三百块真没觉得有什么,一脸波澜不惊。
这副镇定自若的表情,落在李长江眼里,却只觉得卫建中心性沉稳之极,绝对是大将风度。换个其他19岁刚毕业的技校生,无端拿到这么一笔巨款,手都要抖起来,而卫建中眼皮都没动一下,李长江更是欣赏得不得了。
“不用数了。”卫建中说道。
“那可不成!三百块,不是小钱。”李长江急忙摆手,“老吕把钱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可是数了三遍,我跟老吕关系好得很,那也得数。亲兄弟明算帐嘛。”
“你也得好好数一数,咱俩也是亲兄弟——呸呸,亲爷俩,明算帐,哈哈!”
李长江比卫建中大了三十多岁,倚老卖老,说一声亲爷俩不过分,只能说明他太欣赏卫建中了。
第二天清晨。
天刚蒙蒙亮,三人就坐上了解放卡车,前往合州市第二钢铁厂。
车子开出市区,路过一片瓜田。
路边,停着一辆马车,车上堆满了滚圆碧绿的大西瓜。
一个瓜农正坐在马车上吆喝。
李长江兴致很高,他一拍司机的肩膀。
“老王,停车!”
他回头对秘书刘华强说:“小刘,去挑几个瓜带回去,你不是最爱吃西瓜吗,肯定知道,这合州西边的瓜,汁多瓤甜,在全国都是挂得上号的!带回去给厂里的老师傅们也尝尝鲜。”
刘华强应声落车,走到马车前。
他其实也不懂挑瓜,但厂长发话了,就拿起瓜拍了拍,装模作样地问了一句:
“你这瓜保熟吗?”
那瓜农一听,眼睛一瞪:“我开水果摊儿的,能卖给你生瓜蛋子啊?”
刘秘书愣了愣,这瓜农脾气不小啊,继续道:“我问你你这瓜保熟吗?”
瓜农更不乐意了:“你是故意找岔儿,是不是?你要不要吧!”
卫建中坐在车上,听到这对话,差点没笑出声。
太耳熟了。
对了,好死不死,厂长的秘书还真就叫刘华强!
他真怕下一秒,故事朝原版【刘华强买瓜】的方向发展,赶紧咳嗽一声,跳落车。
“刘秘书,我来挑吧。”
他走到马车前,没多话。
只是伸出右手食指,弯曲起来,用指关节,在几个大西瓜上,挨个轻轻地弹了弹。
每弹一下,他就把耳朵凑过去,侧耳倾听。
动作很专注。
弹了五六个之后,他从中挑出了三个,个头都差不多大。
他对小刘说:“就这三个吧。”
然后又对瓜农说:“老板,麻烦给称一下。”
不知为何,瓜农对卫建中的态度好得多,“什么老板,我就是个卖瓜的,本地人,不是香港来的。”
卫建中这才醒悟,眼下“老板”这个称呼,基本还是港商专用。
刘秘书挠挠头:“小卫,你这就挑好了?确定是熟的?”
卫建中笑道:“确定熟,而且确定又沙又甜!”
卡车再次停在了合州市第二钢铁厂的大门口。
那个胖乎乎的销售主管,早就等在了那里。
一夜不见,他好象瘦了点,眼窝乌黑深陷,满是血丝,显然是一夜没睡。
看到李长江落车,他立刻象哈巴狗一样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李厂长!您来了!钢材、钢材都准备好了!”
他指着厂门口已经装好车的一批崭新的钢板。
“我昨天连夜,托关系找到了一厂的生产主任,从他们给沪上造船厂备的料里,硬是给您匀了这一车出来!”
“您放心,这批货,要是再有半点质量问题,我当场从这楼上跳下去!”
李长江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没搭理他。
他只是朝卫建中扬了扬下巴。
那意思很明显。
你来验货。
卫建中点点头,从胖主管手里接过了那把熟悉的榔头。
他走到卡车边,爬上车斗。
他没有急着敲,而是先弯下腰,仔细看了看钢板的切面和轧制编号。
然后,他才举起榔头,对着钢板的中心位置,轻轻一敲。
清越悠长的声音,再次响起。
卫建中闭上眼睛,侧着耳朵,凝神倾听。
声音在他耳中不断回响,变化。
过了几秒,他才睁开眼睛。
他跳落车,对李长江说:
“厂长,这批钢,质量过硬,没问题。”
李长江已经完全相信他的判断了。
但他心里,还是存着一丝好奇,也有心想再考校一下这个年轻人。
“小卫,你就这么听一耳朵,就知道质量了?这里面,有什么门道?”
卫建中想了想,指着车斗里那三个刚买的西瓜。
“厂长,这道理,跟挑西瓜是一样的。”
“我们敲西瓜,听那个声音是‘砰砰砰’还是‘梆梆梆’,其实就是在听声波在西瓜内部的反射和共振。”
“熟透的西瓜,里面有空腔,瓜瓤也沙了,声音就闷一点、沉一点。”
“生瓜蛋子,里面是实心的,声音就脆一点,亮一点。”
他顿了顿,又拍了拍身边的钢板。
“这钢材,也是一个道理。”
“我用榔头敲它一下,给它一个激振力。声波会在钢板内部,来回传播反射。”
“不同的钢材,因为内部的晶格结构,碳含量,杂质含量,还有热处理状态都不同,所以它们的弹性模量和阻尼系数也不同。”
“这些差异,最终都会反映到声音上来。比如回声的长短,音调的高低,还有一些非常细微的谐波。”
“听得多了,就能根据这些声音的差异,大概判断出钢材的性能。”
这番从挑西瓜到检验钢材的“科学解释”,把在场的人都给听懵了。
李长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而那个销售主管,看卫建中的眼神则是一脸的敬畏。
卫建中微微一笑,决定再加一把火。
他又拿起榔头,又在那钢板上,不轻不重地敲了一下。
他再次闭上眼,凝神倾听。
这一次,他听得更久,眉头也微微皱起,象是在心算。
猛然间,他睁开眼睛,语速极快地报出了一连串的参数。
“这批钢材,应该是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正火处理状态。”
“碳含量,在百分之零点四五左右。”
“屈服强度,大概在360兆帕上下。”
“抗拉强度,应该能到600兆帕。”
他说完,整个现场,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跟看魔术师表演一样,直勾勾地看着他。
听声就能辨材质,参数都能听出来?
这怎么可能!
只有合钢二厂的销售主管,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他哆哆嗦嗦地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掏出一张盖着红章的质检单,双手递给了李长江。
他的声音都在发颤,又看向卫建中:“李……李厂长……我……我是真的……真的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