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高产如母猪(1 / 1)

现在的闫解成很郁闷,真的,很郁闷。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信,那可是两大三小五个袋子。

保守估计都有五六百封信。

先不说这些信回复需要多少时间,就说给这些信回复的时候,贴邮票就得好几十块。

在这个收入普遍不高的时代,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说句夸张的话,如果一般人回这些信都得回破产了。

小小的堂屋,陈设简单,一桌两椅,但是怨气布满了整个房间。

闫解成和李编辑相对而坐,中间的木桌上,摆着闫解成刚倒的两杯白水,但是现在李编辑有点坐不住了。

气氛特别的尴尬。

李编辑不愧是老江湖,完全无视了哀怨的闫解成,为了打破僵局,他从随身携带的,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取出了一个牛皮纸信封,厚度颇为可观,推到了闫解成面前。

“小闫同志,这是你近期那些短篇文章的稿费,报社一并结算了,你点点。”

李编辑的语气沉稳。

有钱拿?这是好事。

闫解成也不客气,直接接过信封,入手沉甸甸的,心里顿时一喜。

他虽然没有立刻打开清点,但掂量一下这分量,比他预想的还要多一些。

这无疑是对他笔耕不辍的最好回报,也是他目前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他连忙道谢。

“谢谢李编辑,辛苦您还专门跑一趟。”

“分内之事。”

看着闫解成不断变换的脸色,李编辑笑了笑,又从包里拿出五本崭新的书籍,封面正是那醒目的《红色岩石》。

“这是你的书,周三已经出版并上架了,社里给你的样书,你留着送人或者自己收藏。”

看着那五本散发着油墨清香,印着自己笔名和心血的着作,闫解成心里涌起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穿越至今,一路小心翼翼,总算是做出了一点成绩,真好。

感谢罗老师和杨老师,你们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至于小小的《红色岩石》我就帮你们写了。

闫解成无耻的想到。

他双手接过样书,摩挲着光滑的封面,连声道谢。

“太好了,谢谢社里领导,谢谢李编辑。”

李编辑笑笑,没当回事,作者他见多了,这都不是什么大事。

眼瞅着闫解成同志心情好,肯定不介意把读者来信的事情说一说。

李编辑的目光,随即就落在了地上那两大三小的布包上,脸色也变得有些微妙,带着些许的同情,又似乎隐藏着一丝捉狭。

“至于这些。”

李编辑指了指那两大包信件,语气带着点无奈和郑重。

“就是我跟你说过的,读者来信。这还只是四九城和周边地区的第一批,后面估计还有。”

闫解成的目光也投向了那信山,脸上的笑容渐渐僵硬,最终化为哀怨。

难道现在就开始流行了老六文化吗?自己一直说自己是老六,眼前这个李编辑,你那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这么老六呢?

你就不能让我的心情再开心一会儿吗?

他之前只是听说有很多信,但亲眼看到这实物,冲击力是完全不同的。

就象李多鱼,当知道自己有一个亿和看到一个亿的时候,反应完全不同。

他脑子里瞬间闪过前世听说过,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收到海量读者来信,为了装这些信,他买了几套房子。

当时只觉得是趣谈,万万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会“享受”到这种待遇。

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不要买房子装信。

这么多信,自己这得看到什么时候?

回得过来吗?

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

扔是绝对不敢扔的。

在这个强调“为人民服务”,重视群众呼声的年代,你敢把读者,尤其是被自己革命故事感动的读者们的热情来信,当废纸扔了?

那简直是政治不正确,是看不起劳动人民,是自绝于人民。

一旦传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李编辑看着闫解成那张瞬间垮下来的年轻脸庞,心里那点不快,终于彻底烟消云散,反而有点想笑。

他清了清嗓子,努力维持着严肃的表情。

“怎么?被吓到了?”

李编辑带着点戏谑的口吻问。

闫解成苦着脸,老实承认。

“李编辑,不瞒您说,真吓到了。这也太多了。我该怎么处理啊?还请您指点指点。”

看到闫解成态度诚恳,李编辑也不再卖关子。

“读者来信,是好事,说明你的作品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处理起来,确实要慎重。我给你几点建议。

第一:回信。你不可能每一封都回,也没那个时间和精力。但是你可以选择性地回一些。

比如,选择那些写得特别有深度,有见地的读后感,或者,选择那些来自特殊群体,比如老革命,解放军战士,劳动模范等的来信,再或者,就随机抽选一部分,简单回复,表示感谢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回信不必长篇大论,真诚即可。

第二:保存。这些信,是你创作成果的社会反响,是宝贵的资料。千万不能随意丢弃。最好找个干燥安全的地方妥善保管起来。将来或许有用。

第三:如果,我是说如果,将来信件实在太多,堆积如山,影响到正常生活,需要处理掉一部分的话。”

李编辑压低了声音,神色极其严肃。

“记住,绝对不能当废纸卖掉。一张都不能。这是原则问题。唯一的处理方式,是焚烧。找个绝对安全,可靠的地方,彻底烧掉,不留痕迹。”

闫解成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是最后一条,让他心头一凛。

“卖废纸”这个选项被彻底划掉,甚至提都不能提。

烧掉,确实是唯一稳妥的办法。

他郑重地点点头。

“李编辑,我明白了,谢谢您的指点,我一定会慎重处理的。”

公事基本交代完毕,闫解成想着既然编辑来了,也省得自己再跑一趟邮局。

他告罪一声然后起身,假装从书房里取出一叠厚厚的手稿,递给了李编辑。

“李编辑,这是我最近写的另一部长篇的手稿,书名暂定《艳阳高照》,还是现实题材,您看看能不能用。”

闫解成说道。

李编辑有些惊讶地接过手稿,入手颇沉。

他一边翻开第一页,一边随口问道。

“哦?新作品?这么快就写好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目光扫过那清淅工整的字迹和写满了字的稿纸,粗略一估,这起码就有十几万字。

他猛地抬起头,象是看怪物一样看着闫解成,脸上的惊讶再也掩饰不住。

《红色岩石》才刚出版,引起的轰动尚未平息,这第二部长篇的就已经完工了?

这写作速度是人吗?

李编辑脑海里瞬间闪过一个不太文雅的比喻:高产如母猪啊。

就算是母猪下猪崽,也没这么快的效率啊。这年轻人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故事?这创作精力也太旺盛了吧。

“小闫,你这速度。”

李编辑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闫解成被李编辑的眼神看得有些不好意思。

“就是平时有点时间就写写,攒着攒着就这么多了。”

李编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快速翻阅了几页手稿,文笔依旧老练,故事开局似乎也挺抓人。

他合上手稿,看着闫解成,眼神复杂。

有欣赏,有震惊,也有一丝担忧,才华横溢是好事,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

“稿子我先带回去看看。”

李编辑将手稿小心地收进自己的包里。

“社里对《红色岩石》的评价很高,对你也很重视。你这新稿子,我们会尽快审阅。”

接着,李编辑按照流程,给闫解成开具了一张收到《艳阳高照》手稿的收据证明,写明了页数,字数和收到日期,双方签字。这是必要的手续,避免后续纠纷。

做完这一切,李编辑看看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辞。

闫解成将李编辑送到院门口,看着他骑着那辆自行车消失在胡同口才,转回身,关上院门。

哼,你不是看我笑话吗,现在把小说的上半部给你,不给你中下部,憋不死你。

看点到底谁才是真老六。

闫解成心情不错的哼着小曲回到堂屋,然后他的心情再也美丽不起来了。

目光再次落在那堂屋中央的读者来信上。

头疼。

他走到布包前,蹲下身,随手解开一个袋口的绳子,随手抓出一把信。

没错,现在闫解成的信计量单位都是把或者堆。

信封各式各样,有的崭新,有的泛黄,字迹也各不相同,每一封信,都代表着一个被他的文本打动的心灵。

成就感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茫然。

“唉。”

闫解成长长地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对着这“信山”发起了呆。

穿越者的烦恼,果然是与众不同的。

刚刚解决了生存危机和复仇隐患,这“成名”带来的副作用,就又找上门了。

他这晚自习后的搬运时间,恐怕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被这些读者来信占据了。

得想个法子。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的摸鱼心声被顶头上司听见了 李世民重生水浒 且渡风云 为国征战受伤,亲弟弟却想挖我至尊骨 港片:我不是来混的,是来清场的 抗战:我的系统太大方 万历十年:就藩辽东 残碑熔炉:我靠三修无敌了 鬼灭:绝剑少女似乎在拯救世界 非我非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