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太子总揽三地试点(1 / 1)

房玄龄务实建议的馀音尚在殿中萦绕,魏征早已按捺不住胸中激荡!他猛地一步跨出班列,声如洪钟,震得梁柱嗡嗡作响:

“陛下!臣魏征,有本启奏!

“太子殿下所献四策,乃治本之良方,破局之利刃!”

他目光灼灼,逐一枚举:

“‘糊名誊录’,可断考官私相授受之暗道!

‘回避轮换’,能斩座主故旧请托之勾连!

‘殿试钦定’,收天下归心于陛下!

‘监试独立’,铸公正不阿之利剑!

四策并行,科举痼疾可除!朝廷至公可期!”

他毫无保留地盛赞,将四策提升到“治本”、“铸剑”的高度。

随即,他矛头直指长孙无忌,言辞如刀,毫不留情:

“长孙司空方才所言耗资费时,实乃因噎废食!

为国取士,关乎社稷根本!些许钱粮时日,岂能与选贤任能、杜绝奸邪相提并论?!

至于誊录可能生新弊?以严刑峻法待之即可!岂能因畏首畏尾而坐视大弊横行,祸国殃民?!”

他转向房玄龄,虽认同其部分观点,但态度更为激进:

“房相建议小范围试行,固是老成持重!然臣以为,沉疴需用猛药,大弊当施重典!

当此积弊深重、士林侧目之际,正需陛下以雷霆手段,昭示革新之志!

试点可行,然全面推行之大略,当早定乾坤!”

他支持试点作为步骤,但强烈要求皇帝明确表态支持最终目标,尤其是糊名誊录全国推行,

其发言充满理想激情与破除万难的决心,如雷霆之矛,刺向保守派的“柔盾”与务实派的“缓冲”。

李世民高踞龙椅,冕旒垂下的玉珠轻撞,发出细微清音。

他深邃的目光缓缓掠过长孙无忌温润却紧绷的脸、房玄龄审慎思索的眉宇、魏征激昂赤诚的双目。

最终,那仿佛能穿透人心的视线,带着巨大的压力,再次沉沉落回御阶旁的太子李承乾身上。

他没有评价任何一方,只是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太子。辅机虑实务,玄龄求实证,玄成主急行。你……意下如何?此四策推行之序、轻重、缓急,可已有章程?”

这是皇帝在逼太子表态,更是考验其政治智慧与平衡能力!

李承乾心念电转,瞬间权衡利弊。他再次对着御座深深一揖,声音沉稳而坚定:

“陛下!房相老成谋国,所言‘小范围试行,以验实效’,实乃金玉良言!臣附议!”

他首先肯定了房玄龄最内核的“试点”建议,向务实派释放善意,展现理性。

“臣请命:于长安府试、洛阳府试、江南道…如扬州贡院,三地今岁乡试,率先试行‘糊名誊录’、‘考官回避轮换’及‘监试院督察’之制!”

他主动提出具体地点,并刻意包含一个长孙势力相对薄弱的江南大州…扬州:

“此三地,或为帝辇重地,或为通衢枢钮,或为文萃渊薮,颇具代表。

试行之细则、预算,臣已命东宫属官草拟,稍后即可呈览御前!”

他不仅接受试点,更强调已有准备细则、预算,展示其深思熟虑与执行力,堵住“仓促”、“不周”之口。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如炬,声音陡然拔高:

“然!魏公所言,字字珠玑!‘大弊当用重典’!

试点,乃为验证、完善,绝非踟蹰不前,更非畏难退缩!”

他目光恳切地望向李世民,抛出内核策略:

“臣恳请陛下,于此三地试点施行之际,即明诏天下:自今科始,‘殿试钦定’、‘天子门生’之制,永为定例!”

“并着令礼部、吏部、及‘监试院’,即刻详议‘考官回避轮换’之全国通行细则,务必于试点结束后颁行天下!”

“待三地试点功成,详陈利弊得失于御前,则‘糊名誊录’之法能否推及天下,请陛下圣心独断!”

此策略极其高明,

立即兑现皇权收益,将阻力最小的“殿试钦定/天子门生”立即制度化,满足李世民内核须求,换取其坚定支持。

且锁定中期目标:要求试点结束即全国推行“回避轮换”,不给反对者拖延空间,断了他们“徐徐图之”的念想。

将内核矛盾后置但目标明确:将最具颠复性的“糊名誊录”全国推行与否,明确绑定在试点结果上,但清淅宣告最终目标是“推及天下”。

既尊重房玄龄的实证要求,也呼应魏征的急迫期望,更将压力转嫁给了反对派——若试点成功,他们将再无理由反对!

李承乾此言还赋予试点重大意义:试点不再是“小实验”,而是决定“糊名誊录”这一重大国策能否推行的关键步骤,极大提升了其重要性和各方关注度。

李承乾最后昂首挺胸,声音掷地有声,如同金铁交鸣:

“此即臣所拟推行之章程!试点三地,臣愿立军令状,亲督长安!

若有一丝差池,甘受陛下重责!唯求陛下准此三地为天下之先!为大唐科举,开此新局!”

他以储君之尊,将个人威信与试点成败绑定,展现出破釜沉舟的决心与担当!

殿内再次陷入一种微妙的寂静。

李承干的回应,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他不仅没有固执己见,反而巧妙吸收了房玄龄的“试点”建议,将其转化为一个目标明确的战略步骤。

同时满足了魏征对“立规矩”殿试钦定和“定目标”…最终推行糊名的要求,还以自身为质展现了担当。

长孙无忌眼帘低垂,捻动玉板的指尖频率明显加快了一分。

他心中凛然:太子此招,以退为进,高明至极!

试点竟包含了江南扬州!那是关陇势力相对薄弱之处,必须立刻着手,在细则与执行中设置障碍!更要确保扬州不能太“成功”!

房玄龄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太子能纳谏、有章法、懂进退、知权衡、更敢担当!

此方案,基本满足了他对“良策”和“实证”的要求,内心天平已完全倾向支持。

魏征虽觉糊名推行还可更快,但太子承诺立刻确立“殿试钦定”和明确糊名的终极目标,并亲立军令状,已然难得。

面色稍缓,对着李承干的方向,极其郑重地点了点头。

礼部尚书卢宽等脸色灰败。

试点一旦铺开,无论结果如何,礼部实权都将大幅削弱。

太子点名江南,更让他们鞭长莫及。

反对?理由已被堵死。

支持?心有不甘。

李泰及其党羽暗中咬牙。

太子的应对无懈可击,不仅化解攻势,更赢得主动与人望。

李世民端坐于九龙御座之上,冕旒下的面容深沉依旧,但那双锐利眼眸深处,仿佛有惊涛掠过,最终归于一种深不可测的平静。

他环视群臣,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清淅地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

“太子所奏章程…甚善。准奏。”

“着即:殿试钦定、天子门生之制,自今科始,永为定例!礼部即刻拟诏,颁行天下!”

“长安、洛阳、扬州三府,今岁乡试,试行糊名誊录、考官回避轮换新制!

监试院筹备细则预算,由东宫、礼部、户部、及御史台,三日内议定呈报!”

“监试院…着魏征领衔筹组。其成员提名,由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各举荐三人,朕…亲定!”

“太子李承乾,总揽三地试点事宜!望尔…好自为之!”

“好自为之”四字,沉甸甸地落下,既是期许,更是严厉的警告。

圣裁已下!

一场由年轻储君发起、旨在撼动帝国取士根基的变革风暴,伴随着朝堂上激烈的博弈与精妙的妥协,终于在这贞观十六年的春日,艰难地撕开了第一道缝隙。

长安、洛阳、扬州——三处试点,瞬间成为下一轮更凶险、更激烈博弈的中心战场。

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位立于风暴中心、身形挺直、接下军令状的年轻太子身上。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武侠:张无忌的修仙签到系统 负债真人修仙记 天幕:快上马,小高王教你开大车 我的道侣是系统分配的 抗战:旅长别薅了,咱老李要秃了 三国:玄行天下 大师别算啦,未婚夫跟别人订婚啦 反舔系统!男神们都是我刷钱工具 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