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不欢而散。
回到宾馆房间,关上门的瞬间,林卫国脸上的平静和从容,立刻消失了。
他快步走到窗边,拉开厚重的窗帘一角,谨慎地向外观察。楼下,几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静静地停在阴影里,车里的人影若隐若现。
整个宾馆,就象一座被严密看守的监狱。
林卫国放下窗帘,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不对劲。
太不对劲了。
他脑子里反复回想着这两天发生的一切,试图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找到那个被忽略的关键点。
从机场那个操着乌克兰口音的克格勃特工,到谈判桌上彼得罗夫那个阴险的语言陷阱,再到刚才晚宴上那个叫娜塔莎的美人计……
苏大哥人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得确实凶狠,招招致命。
但问题是,这些招数,太“标准”了。
标准得就象是……从克格勃的教科书里,一页一页照搬下来的一样。
语言试探、谈判施压、美色引诱……这是冷战时期,克格勃对付西方重要人物的经典三板斧。
可我们不是西方国家。中苏之间,有着长达几十年的特殊关系。苏大哥人对我们的了解,远比对漂亮国人要深刻得多。
如果这次行动,真的是由勃列日涅夫或者苏共中央政治局,这些最高层亲自拍板决策的,他们绝对不会用这么简单粗暴,甚至可以说是“偷懒”的方式来对付我们。
他们有的是更阴险、更高级、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手段。
比如,他们可以利用某些对我们心怀不满的“老朋友”,从我们内部制造矛盾。
他们可以抛出一些看似诱人,实则包藏祸心的经济合作方案,来分化我们。
他们甚至可以利用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给我们制造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让我们首尾不能兼顾。
这些,才是超级大国之间,真正高段位的博弈。
而现在这些……算什么?
林卫国感觉,自己象是在跟一个自作聪明的拳击手在打比赛。对方的拳头很重,招式也很猛,但套路太明显了,缺乏变化,更缺乏战略纵深。
这不象是苏大哥国家意志的体现。
更象是什么呢?
林卫国停下脚步,脑子里灵光一闪。
更象是……一个急于立功,想要证明自己强硬的部门或者派系,在不惜一切代价地,试图把事情闹大,逼迫高层做出他们想要的决策!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林卫国感觉自己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他立刻将所有的线索,重新串联起来。
第一,扣押我方工作人员。这个行为本身,就极其冒险和不理智。它直接将中苏关系,推到了战争的边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轻易不会做出这样的决策。但对于一个想借此上位的强硬派来说,这却是一个绝佳的筹码。
第二,谈判代表彼得罗夫。他是公认的强硬派,和军方以及克格勃关系密切。让他来主导这次谈判,本身就释放了一个强硬的信号。但他在谈判桌上的表现,虽然咄咄逼人,但在被自己当场揭穿陷阱后,却显得有些色厉内荏,后继乏力。这说明,他的背后,并没有得到最高层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也在赌。
第三,克格勃的连环计。从语言试探到美人计,都显得过于“流程化”,甚至有些急功近利。尤其是那个叫娜塔莎的“燕子”,水平很高,但却被用在了最不该用的地方。一个如此优秀的特工,应该用在更关键的目标身上,而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翻译。这说明,执行这次行动的克格g勃部门,可能并没有得到最顶级的授权,他们只能动用自己手头上的资源,并且急于求成。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一个结论!
林卫国走到桌边,心脏因为这个大胆的推测而剧烈地跳动着。
这次扣人事件,根本不是苏共中央的集体决策!
而是以军方和克格勃内部的某些强硬派为首,发动的一次“独走”!是一次政治冒险!
他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制造一场严重的外交危机,来彻底破坏中苏之间任何缓和的可能,同时,也想借此打击苏大哥外交部内部以葛罗米柯为首的“温和派”,从而在克里姆林宫的权力斗争中,占据上风!
想通了这一点,林卫国感觉眼前壑然开朗。
整个棋局,瞬间变得清淅无比。
我们的敌人,不是整个苏大哥。
而是苏大哥内部的强硬派!
而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这意味着,在苏大哥的权力中枢里,一定有人,比我们更不希望看到事态恶化。
那就是被这次事件搞得焦头烂额,甚至有可能会被当成替罪羊的——苏大哥外交部!
“以接触,求变革!”
林卫国想起了自己当初修改的那篇关于西德“新东方政策”的译稿。
现在,这个策略,完全可以用在当下的莫斯科!
我们不能只在谈判桌上和强硬派硬碰硬,我们必须想办法,和他们内部的温和派,创建联系!
只要我们能和他们达成默契,联手挫败强硬派的阴谋,那这次危机,不仅能迎刃而解,我们甚至还能反过来,利用这次事件,加深苏大哥内部的裂痕,为我们国家,谋取到更大的战略利益!
这个想法太大胆了。
在克格勃的严密监视下,去和苏大哥外交部的高层进行秘密接触,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但林卫国知道,这是唯一正确的破局之路。
他必须说服刘振东!
他看了一眼手表,已经是深夜十一点。
不能再等了。
林卫国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然后走到门口,打开房门。
走廊里,两个假扮成服务员的克格勃人员,正靠在墙边抽烟。看到他出来,立刻站直了身体,目光警剔地盯着他。
林卫国没有理会他们,径直走到了斜对面的一个房间门口。
那是刘振东副部长的房间。
他抬起手,用力地敲了敲门。
“咚!咚!咚!”
沉闷的敲门声,在寂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淅。
也象战鼓一样,敲响了这场莫斯科之战,反攻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