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国的回答,让办公室里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脸上的得意和轻篾,瞬间凝固。
什么情况?这小子是没听懂我们的话,还是脑子真的有问题?
我们都把话说得这么明白了,这卷子就不是给高中生做的,他居然还敢考?
李主任的脸色有些难看。他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好!有骨气!”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语气里的嘲讽更浓了。“既然你非要不见棺材不掉泪,那我们就成全你!”
“张老师,刘老师,去把卷子拿来!”
很快,三份崭新的,油墨味还没散尽的试卷,就摆在了林卫国的面前。
数学,物理,化学。
“考场就设在这里。”王校长指了指旁边的一张空桌子。
“我们几个,亲自给你监考。”
“考试时间,三个小时。”
“现在,可以开始了。”
这阵仗,可以说是最高规格的待遇了。校长、教导主任、三大科目的教研组长,五个人,就盯着林卫国一个考生。
他坦然地坐下,拿起了笔。
他没有急着答题,而是先把三份卷子,从头到尾,快速地浏览了一遍。
他看得很快,几乎是一目十行。
这个举动,在几位老师看来,就成了心虚和紧张的表现。
“哼,装模作样。”李主任在心里冷哼一声。“怕是连题目都看不懂吧。”
物理刘老师扶了扶眼镜,心里暗暗摇头。太年轻了,太气盛了,非要撞了南墙才知道回头。
数学张老师则是盯着林卫国,想从他脸上看到一丝慌乱和后悔。
但他让他们失望了。
林卫国脸上的表情,自始至终,都很平静。甚至,在看完所有题目后,他的嘴角,还微微向上扬起了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弧度。
这些题……确实是超纲了。
微积分的极限思想,电磁学的法拉第定律,有机化学的同分异构体……这些知识点,在这个年代的中国,确实只有顶尖大学的课堂上才会系统地讲解
他们为了为难他,可以说是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了。
可惜,他们遇到的是他。一个拥有21世纪完整知识体系,大脑还被系统强化过的“怪物”。
这些在他们看来难如登天的题目,在林卫国眼里,就象是……小学生做的“1+1=2”一样。
不能说毫无难度,只能说,过于基础了。
他心里甚至有点想笑。这就是他们精心设计的“必死局”?就这?
林卫国深吸一口气,不再浪费时间。
他拧开钢笔帽,落笔了。
“沙沙沙……”
清脆的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淅。
他的速度很快。快到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第一道数学题,求一个简单函数的极限。他连草稿都没打,直接心算出结果,过程写得行云流水。
第二道,解一个微积分方程。他运用了两种不同的解法,都写在了卷子上,并且标注了哪种方法更优。
几位老师一开始还抱着看好戏的心态。
但看着看着,他们的表情,就开始变了。
数学张老师,最先发现了不对劲。他伸长了脖子,死死地盯着林卫国的卷面。
怎么可能?这小子,他……他真的在做题!而且,思路清淅,步骤完整,没有一丝一毫的尤豫!他不是在乱写!
张老师感觉自己的心脏,开始“砰砰”地加速跳动。他下意识地往前凑了凑,想看得更清楚一些。
而旁边的物理刘老师,也发现了问题。
物理卷子的第一道大题,是一道关于带电粒子在复合磁场中运动的计算题。这道题,是他从一本苏联大学的物理习题集上原封不动抄下来的,综合性极强,计算量也巨大。
他本以为,林卫国光是分析受力情况,就得花上半个小时。
可他呢?林卫国只是看了一眼题目,就在草稿纸上画出了一个无比标准的运动轨迹图。然后,创建坐标系,列出方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流畅得象是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
刘老师的眼镜,差点从鼻梁上滑下来。他使劲地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花了。
这……这不科学啊!
而化学钱老师,也瞪大了眼睛。
她出的那道有机物分子式推导题,需要用到好几个非常生僻的反应原理。她敢保证,整个京城的高中生里,能做出来的不超过十个!
可林卫国,在看到题目后,几乎没怎么思考。直接在纸上画出了复杂的碳链结构,标注出了官能团的位置,最后,还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推导的逻辑。
完美!简直是无懈可击的完美!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诡异。
一开始的轻篾和嘲讽,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震惊和难以置信。
王校长也坐不住了。他从办公桌后站了起来,踱步到林卫国身边,低头看着他奋笔疾书。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
他发现,林卫国不仅仅是在“做题”。
他是在“表演”!
他的卷面,干净整洁,字迹工整有力。他的解题步骤,严谨得象是机器一样,找不到任何遐疵。他甚至会在一些关键步骤旁边,用红笔做上小小的标注,解释他为什么这么做。
这哪里是一个在接受考核的学生?这分明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在给他们这些出题人,上一堂生动的“解题示范课”!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王校长自己都吓了一跳。
太荒谬了!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不得不信。
时间过得飞快。
一个小时过去了。
办公室里的五位“监考老师”,已经没人坐着了。他们全都围在了林卫国的桌子旁边,伸长了脖子,象是在参观什么稀世珍宝一样,死死地盯着他的笔尖。
李主任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脸上的表情,从最开始的嘲讽,到震惊,再到现在的麻木。
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在今天,被彻彻底底地颠复了。
他教了十几年书,自认为是阅人无数。什么样的天才学生他没见过?过目不忘的,一点就透的,举一反三的……可那些所谓的“天才”,跟眼前这个年轻人比起来,简直就是萤火虫和皓月的区别!
这不是人!这是个妖孽!
数学张老师,嘴巴半张着,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他看着林卫国用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极其简洁的矩阵方法,解出了最后一道线性代数的证明题。
他感觉自己的大脑,象是被一柄重锤狠狠地砸了一下。
这种解法……他只在一本非常专业的苏联数学期刊上看到过相关的理论介绍。他自己都还在研究阶段,没能完全吃透。
可眼前这个年轻人,却已经能如此娴熟地运用自如了!
他到底是谁?他到底是从哪里学到这些知识的?
物理刘老师的脸色,已经是一片涨红。他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的疼。之前他还觉得,自己出的题能让林卫国撞个头破血流。现在看来,真正被撞得七荤八素的,是他自己!
林卫国不仅做出了他所有的题目,甚至在其中一道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论述题里,还额外补充了一段关于“熵增原理”在更宏观宇宙尺度上的应用猜想。
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和前瞻性的思考,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解题者”的范畴!这……这是学者的思维方式啊!
化学钱老师,这位平时最严肃的女老师,此刻也完全失态了。她扶着桌角,身体微微颤斗。
她看到,林卫国在完成了所有必答题后,竟然还主动在试卷的空白处,写下了一道自选题。
“试论述,在现有工业技术条件下,以煤炭为基础原料,合成尼龙66的可行性路径。”
尼龙66!那可是国家最急需,但又被西方国家严格封锁技术的高端化工材料!她只是在一次内部学习会议上,听一位从苏联回来的专家提起过这个名词。
而林卫国,不仅知道,还能条理清淅地,从理论层面,设计出一条合成路径!虽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但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催化剂选择,都精准得令人发指!
这已经不是考试了!这是在写一篇具备极高价值的学术论文!
疯了!这个世界一定是疯了!
五位老师,此刻心里的念头出奇地一致。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在监考一个学生。而是在围观一个正在进行伟大科学创造的巨人。
他们甚至不敢大声喘气,生怕打扰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