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国听到“淬火”和“硬度不达标”这两个词,心里微微一动。
又一个机会,送上门来了。
下午,父亲林铁从外面开会回来,脸色凝重。
“爸,开会说什么了?”林卫国问道。
“唉,别提了。”
林铁叹了口气,“就是二车间那批齿轮的事。厂里请来的苏联专家,给了一套新的淬火工艺,结果咱们厂的技术员和工程师,研究了好几天,都没搞明白。”
“做出来的样品,送到实验室一检测,硬度、轫性,全都差一大截。今天开会,技术科的几个工程师,被赵厂长骂得头都抬不起来。”
“苏联专家的工艺?”林卫国来了兴趣,“图纸能看到吗?”
“图纸?那都是保密的,就在技术科锁着呢,一般人谁能看到。”林铁摇了摇头。
林卫国笑了笑,没再说话。
他不需要看图纸。
因为他凭借前世记忆,关于金属热处理的工艺,从五十年代的盐浴淬火,到二十一世纪的真空高压气淬,应有尽有。
苏联专家那套工艺,在他看来,恐怕就跟小孩子搭积木一样简单。
而且,他还知道,那套工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如果不能解决那个缺陷,就算完全按照图纸来,做出来的齿轮,也一样是废品。
他看着二车间的方向,眼神闪铄。
一个更大,更闪亮的舞台,正在向他招手。
这一次,他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正式工的身份了。
他要的,是进入那个代表着整个轧钢厂技术内核的地方——技术科!
接下来的两天,整个轧钢厂的气氛,都异常压抑。
尤其是技术科和二车间,所有人都愁眉苦脸,走路都低着头。
那批高强度齿轮,就象一座大山,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技术科的工程师们,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那份从俄文翻译过来的图纸,一遍遍地演算,一次次地争论,可就是找不到问题的关键。
二车间的老师傅们,也凭着几十年的经验,尝试了各种土办法,改变淬火液的配方,调整加热的时间,结果,还是一炉又一炉的废品。
赵厂长已经下了最后通谍,如果三天之内,再拿不出合格的样品,他就要亲自去市里,向总公司的领导请罪了。
这天中午,林卫国吃完饭,没有休息,而是对父亲林铁说:“爸,我想去二车间看看。”
“你去那儿干嘛?”林铁有些奇怪,“那儿现在跟个火药桶一样,谁去谁倒楣。”
“我就去看看,学习学习。”林卫国笑着说,“咱们搞焊接的,也属于热加工,多看看别的工艺,没坏处。”
林铁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便点了点头。
林卫国独自一人,溜达到了二车间。
此刻,车间里围了一大群人,技术科的王科长,几个工程师,还有二车间的李主任,全都围在一个淬火槽边上,对着一个刚刚出炉,还在冒着热气的齿轮,唉声叹气。
“又失败了!”
一个年轻的工程师,一拳砸在旁边的铁架上,懊恼地说道。
“各项数据都跟图纸上的一样,为什么硬度就是上不去呢?”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王科长愁得头发都快白了,他拿起那个废品齿轮,翻来复去地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
林卫国站在人群外围,不动声色地听着他们的议论。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淬火槽上。
只看了一眼,他就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果然。
林卫国心中了然。
苏联专家的图纸上,肯定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注明最关键的细节。
这就好比一道菜,菜谱上只写了主料和调料,却没写最关键的“火候”和“秘方”。
光靠着菜谱,怎么可能做出正宗的味道?
就在这时,他看到王科长把那个废品齿轮,随手扔到了一旁的废料堆里。
机会来了。
他装作不经意地路过,然后象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一样,从废料堆里,捡起了那个还带着馀温的齿-轮。
“咦?”
他发出一声不大不小的惊叹。
这声惊叹,成功地吸引了旁边一个老师傅的注意。
“小伙子,你看什么呢?一堆废铁疙瘩而已。”那老师傅没好气地说。
“老师傅,我看着……这齿轮的颜色,好象有点不对劲啊。”林卫国拿着齿轮,装作一副认真研究的样子。
“颜色不对劲?”
老师傅愣了一下,周围几个技术员也好奇地围了过来。
“有什么不对劲的?不都是淬火后的青黑色吗?”
“不是。”林卫国摇了摇头,他用手指着齿轮的根部,那里的颜色,比其他地方要稍微浅淡一些。
“你们看,这个地方的颜色,是不是有点发灰白?按理说,淬火均匀的话,整个齿轮的颜色应该是一样的才对。”
他这话说得,外行听了觉得有道理,内行听了,也挑不出毛病。
王科长和几个工程师,也闻声走了过来。
他们接过齿轮,仔细一看,发现还真是。
那个地方的颜色的确有细微的差别,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工程师皱起了眉头。
“这说明……”林卫国看着众人,抛出了第一个重磅炸弹。
“说明这个部位的冷却速度,跟不上其他地方。在淬火的瞬间,这里可能产生了‘蒸汽膜’,阻碍了热量的快速散发,导致它没有被完全淬透。”
蒸汽膜!
这三个字一出,王科长和几个工程师,脸色剧变!
这可是热处理领域里,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
他们这些科班出身的大学生,自然是懂的。
但是,这个理论太前沿了,国内的研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更别提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了。
这个年轻人,是谁?
他怎么会知道这个?!
“你……你是哪个车间的?”王科长用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林卫国。
“王科长您好,我是一车间的,叫林卫国,是林铁师傅的助手。”林卫国不卑不亢地回答。
林铁的儿子?
那个“人形计算机”?
众人恍然大悟,但随即,是更深的震惊。
一个焊工的助手,竟然懂这么尖端的热处理理论?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林卫国没有理会他们的震惊,继续趁热打铁。
“要想解决蒸汽膜的问题,其实也简单。”
他指着那个淬火槽。
“只要想办法,让淬火液在里面‘动’起来,形成循环,就能冲破蒸汽膜了。”
让淬火液动起来?
王科长等人,如遭雷击,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
对啊!
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们所有的思路,都局限在改变淬火液的配方和温度上,从来没想过,让淬火液本身流动起来!
这个思路,简直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