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人在北宋,我的徒弟是李清照 > 第31章 去大相国寺搞一搞经济

第31章 去大相国寺搞一搞经济(1 / 1)

北宋元符三年,那“赵普以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太宗致太平”的坊间传言尚未兴起,自然也无后世儒生动辄便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自矜的浮夸风气。

此事须待百馀年后,朱子之学由“伪学”渐为官家所重,擢升为士林正统,方得滥觞。

自彼时起,儒学于礼法规制、心性修养、经世济民诸方面,方构筑起一套条理门径清淅的治学体系。

朱熹新学,不再仰赖前代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穿凿之说以为支撑,儒家门徒仿佛自故纸堆中寻获了一件称手利器,重新握紧了《尚书》所载的治国纲维。

昔日汉末今文、古文之争导致《尚书》政统法理莫衷一是的困局,至朱子勘定“四书五经”次序,方得廓清。

这也是明清士子多奉朱子如宗教先知,乃至敬拜不辍的缘由所在。

无论今文《尚书》抑或古文《尚书》,其中“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皆被反复申说,“以德配天”便成了士大夫阶层面对日益集中的皇权时赖以立身谏君的最后依凭。

此外,“德”更包蕴孝悌之道,强调敬奉父兄,敦睦人伦,以维系宗法秩序。

若有悖此“德”,则“天”必降罚惩,这“天”是什么自然不必多说,那肯定就是皇帝了。

后世所诟病之礼教桎梏,其体系至朱子手中彻底完备。在此背景下,才有读书人敢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般豪语。

然此种种,这些在北宋尚未萌发。儒家学术尚未全然遁入保守僵化的境地。

上述儒学之蜕变,实为赵宋南渡之后,士大夫群体于国破山河在的惨痛中,对皇权、士大夫与国运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可惜的是因为宋儒缺乏严谨的治学工具与历史发展的眼光,其反思虽用心良苦,但路径已经完全出现了偏差。甚至为抗衡佛道的挑战,不免开始逐渐学习宗教治学的方法。

在东旭看来,朱子日后集理学之大成,于保存并梳理华夏文脉确有殊功。但是,将儒家经典严密集成于一“道统”框架之内,亦在某种程度上终结了汉唐以来儒者自由疏解经籍的传统,最终使学问渐趋教条化,染上了几分宗教气息。

但当此之时,激荡于士林心中的仍是王荆公“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的雄健气魄。

此言与后世流传略异的“三不足”之说,皆昭示着当下正是儒学将决择于“宗教化”与“政经化”两条道路的关键时刻。

而此时,也是东旭带李清照上门了解佛门戒律历史变化的对照教程。

“师傅,今日缘何带弟子来这大相国寺?若是为逛瓦市,似乎还未到最热闹的时日。”李清照随着东旭走在汴河大街上,远远望见相国寺恢弘的殿阁,不禁好奇相询。

她平日来此多是趁着万姓交易的热闹,淘选些金石古玩,对听经礼佛也就求个心安而已。

如今的释门,早已深深卷入世俗经济。

僧侣或营田产,或涉商贸,更有四处“应副”法事者,无一不是精于算计之人,家有妻子亦是常有之事。

东旭此来,却是要寻一位高僧,商议一些江南方面的经济问题,顺带也让李清照开开眼界。

他闻言笑道:“今日来寻一位大德,乃是南山律宗当代的代表,元照大师。此前为师与你讲解《论语》在历代传承中如何被曲解附会,然此类情形,非独儒家为然,释门之中,宗派纷争、义理变迁,亦复如是。鉴于眼下道门情况,我们暂不论及,故特带你来此一观。”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寺前熙攘的人流,续道:“恰好,我亦有些俗务需与元照大师商议。待此间事了,你于儒、释、道三家学说之流变,当有更圆融之见识。元照大师时常来汴京弘法,你以往或曾听闻其名。”

李清照细想了想,确有些模糊印象,但她一个青春年少的娘子,于佛门奥义实在兴致缺缺,平日涉猎也不过皮毛而已。

她眨了眨眼,带着几分探究望向东旭:“师傅,那您于释门各宗思想,亦有深究么?”

东旭略作沉吟,坦然道:“释门历史之悠久,不下中土儒家。其中宗派林立,义理深奥,我亦不敢妄言尽窥堂奥。前番论及‘心’、‘性’之学,谓其有佛儒相通之处,亦是因曾涉猎佛道典籍之故。若论私心所好……”

他说至此,抬眼望向那香烟缭绕殿宇嵯峨的相国寺,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说道:“恩,我其实更为推重龙树菩萨的中观之学,其‘缘起性空’、‘真俗二谛’之论,于个人修行体悟而言,确是非常优秀的法门。”

他心中实则对道门观感更为复杂,除却史上诸多方士于“长生”一事上屡行荒诞之举外,还有那两位笃信道教乃至自封“道君皇帝”的君王影响,以及后世日寇入侵种种光怪陆离的“法师”行径,皆令他对道门内部管理混乱有很大意见。

但道门终究是本土所出,纵有不堪也只能感叹一句“后人不孝”罢了。

言归正传,龙树菩萨之学理,于东旭观之颇具一种“辩证唯心”的超越性,深入其间确能感受到那种直指心源的智慧。

李清照于这些精微义理,却是听得云里雾里。

她能勉强说上几句“缘生缘灭”、“万法皆空”的门面话,若要她沉潜其中探赜索隐,实在强人所难。

于她这般性喜游乐诗酒风流的少女而言,枯坐参玄简直比杀了她还要难熬。

正当她神游物外之际,白小二已自寺门内匆匆而出,行至东旭身前,低声道:“东家,元照大师正在方丈室与几位法师讲论。大师说,李娘子身份特殊,为免不必要的物议,还请几位从侧门入院较为稳妥。”

一名眉目清秀的小沙弥随侍在侧,闻言合十施礼,声音清越:“阿弥陀佛。施主请随小僧来。”

东旭微微颔首,神色如常:“有劳小师父引路。”

相国寺虽不禁绝女信众入内焚香祷祝。但若涉及与高僧大德探讨佛法、商议这等涉及钱粮经济的俗务,总需稍避嫌疑顾及自家门面清净地的颜面。

以东旭这般豪富且通晓三教的人物,相国寺僧众自然格外礼遇不敢怠慢。

李清照跟在东旭身后,穿过摩肩接踵的人群,走向那僻静的侧门,心中不免感慨。

能如此轻易便得通传直谒方丈,这等待遇怕是官家欲请高僧入宫说法,也须先行延请以示尊崇。

‘不想我李清照,竟也能在大相国寺得此待遇?’她暗自感慨,竟然还有这等方便的通门。

却不知若她肯为寺中题咏几首契合禅机的诗词,同样能获得这般礼敬。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生虎王:母老虎竟是女帝重生! 全职法师:神权临尘,一命弑神! 一夜之间历史断层?我来重现历史 特工修仙不讲武德 墓中的风声 神道与魔 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 黑爷,花儿爷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王国血脉 蚁后!蜂后!蛛后!助我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