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人在北宋,我的徒弟是李清照 > 第30章 你说什么?夜读《论语》?

第30章 你说什么?夜读《论语》?(1 / 1)

赵佶端坐于龙椅之上,指尖无意识地轻叩着扶手上的蟠龙雕饰,心中念头飞转。他自是知晓李格非此人,其家族与新党旧党皆有些许姻亲牵连,或许正因如此,他才对朝中党同伐异之风心生厌倦,平日多保持距离。这些,赵佶尚能理解。

然则,理解归理解,这李格非何以敢在决定新政走向的关键朝会上,如此公然藐视他这个新皇帝酣然入梦 

赵佶虽在后世史笔中多被诟病为昏聩,尤溺于书画艺术,然其为人处世亦非全无优点。

相较于神宗、哲宗两朝党争的酷烈,乃至章敦等权相的凌厉手段,赵佶性格中确有一份难得的部分。他并非锱铢必较刻薄寡恩之君,甚至可以说有些心软,不易长久怀恨。只要臣下能给出一个看似合理、能保全彼此颜面的台阶,他往往愿意选择宽宥继续给予信任。

正因这份与前任迥异的驭下之道,赵佶身边倒也聚集了一批感念其宽仁而愿效忠的臣子。

然而此刻,李格非却极不凑巧地撞在了新旧势力激烈角力的风口浪尖上,其行为在赵佶眼中,无异于一种无声的轻篾。

李格非被同僚推醒,听得御座之上载来的怒斥,再环视周遭同僚或惊愕、或窃笑的神情,瞬间如冷水浇头,骇得魂飞魄散,三魂七魄丢了一半。他慌忙跟跄出列,因动作太急,官袍下摆险些绊倒自己,引得几声压抑的低笑。

李格非顾不得整理仪容,疾行数步跑出臣列,“噗通”一声便跪倒在地,声音因惊惧而带着明显的颤斗:“微臣……微臣万死!御前失仪,亵读天威,臣罪该万死!”

他抬起头额上已是一片冷汗涔涔,面色煞白道:“臣……臣昨日夜间翻阅书卷,一时沉迷竟忘了时辰,直至清晨方惊觉已近早朝……仓促间整装入宫,实在是精力不济,这才……这才酿此大错!臣……臣愧对陛下隆恩!”

他言辞恳切,带着深深的懊悔与后怕。

赵佶眯起眼睛,打量着伏地请罪的李格非,心中疑窦未消。

通宵读书这理由听起来未免太过扯淡了点。

他冷哼一声,语带讥诮道:“李格非,你确定是在自家书房秉烛夜读 而非在那京瓦舍中,留恋于诸般伎艺,畅玩了一个通宵 ”

汴京城历来夜禁松弛,于是瓦舍勾栏彻夜喧闹,乃是百官心照不宣的消遣去处,赵佶自己亦是经常去玩的。只不过,大家不会将其直接摆在朝会台面上商量罢了。

李格非闻言更是叫苦不迭,一张老脸皱成了苦瓜,几乎要哭出来:“陛下明鉴!臣……臣俸禄微薄,平日用度,多有被小女拿去搜罗那些价格不菲的金石古玩、碑帖拓片……囊中时常羞涩,哪有馀财去那京瓦之地挥霍 臣……臣实在是未曾踏足啊!”

他这话倒有七八分实情,若非东旭前日送来的那批厚礼解了燃眉之急,他此刻怕是连房租都要发愁。

赵佶见他说得情真意切,不似作伪,且观其年纪已长面露惭色,心下信了几分。或许这老臣真是读书入了迷,并非对他这个新帝有意怠慢。

更何况,此乃关乎政令出台、经过门下省记录在案的旬日大朝会,非同小可!

他强压下心头那股因被打断而升起的不快,决定亲自盘问。

赵佶面色一沉,问道:“你,上前来回话。若解释不清,你这顶乌纱,今日便留在殿上吧!”

李格非战战兢兢地起身,垂首躬身小步快趋至御阶之下,距离龙椅仅数步之遥。

他面色躁红,耳根发热,心中追悔莫及。他拿到女儿李清照那卷关于东旭新解的笔记后,便如饥似渴地研读起来,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沉迷。摩,更翻出家中旧藏《 》及诸多注疏,一一对照勘验,试图找出其中破绽或是印证其说。

这一番折腾,竟让他找回了年轻时彻夜苦读、探寻圣贤微言大义的那股痴劲,浑然忘了时间流逝直至晨钟敲响。

赵佶居高临下,看着阶下这位鬓角已见霜色、面色因羞愧而通红的老臣,心中那点怒气又消散了些。

他料想李格非并非存心藐视,确系精力不济所致,但场面上的功夫仍需做足,怎么也得有个赏罚有度的君王模样才是。

“你亦是读圣贤书、明礼知耻的士大夫,何以行此失仪之事 ”赵佶语气放缓,但仍带着质询的意味,面色板正问道:“你既言读书,所读何书 方才梦中呓语,又所谓何来 ”

李格非心中一紧,支支吾吾,半晌才憋出一句:“回……回陛下,臣……臣读的是《 》。”

此言一出,赵佶面上瞬间布满错愕,他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登基以来,见过的臣子形形色色,找借口推脱编谎掩饰的亦不在少数,但如李格非这般找个如此……朴拙、甚至可笑的理由,还把自己憋得面红耳赤的,实属罕见。

殿中群臣更是再也忍不住,刚刚平息下去的窃笑声再次如潮水般涌起,虽碍于朝仪不敢放声,但那压抑着的此起彼伏的‘嗤嗤’声,比方才更为刺耳。

赵佶看着李格非那副窘迫模样,竟生出几分怜悯,觉得这老臣连撒谎都如此不擅此道。

他摆了摆手,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安慰:“罢了罢了,朕念你初犯,便罚你一月俸禄,以儆效尤。倒也不必编造这般……咳,这般理由,夫子泉下有知难免会有所劳骚。朕亦知京瓦伎艺颇有可观之处,小唱、散乐亦是一绝,偶有同僚流连,亦非什么不可言说之秘,不必以此为耻。”

李格非一听皇帝竟认定他是去了瓦舍寻欢,急得连连摆手,声音都提高了八度,喊道:“非也!陛下,非是如此啊!方才梦中,还恍惚见自己回到了春秋之世,正追随孔夫子周游列国,聆听教悔呢!”

“噗——”这回连一向沉稳的蔡京都忍不住,失笑出声随即赶忙以袖掩口。

他心中暗忖:‘这李格非为了取悦官家,竟连这般如同俳优弄臣的下策都使出来了,真是斯文扫地啊!’

李格非见众人笑声更甚,急得额上青筋都凸了起来,转向周围同僚,几乎是哀告道:“诸公!诸公明鉴!李某确实未曾去那京瓦啊!你们要信我啊!”

赵佶也被他这执着劲儿逗得有些好笑,追问道:“好,即便你读的是《 》,能让你这礼部员外郎痴迷至此,以至于通宵达旦,想必是有了非凡心得 那你便与朕说说,你究竟悟出了何等精妙之理,竟能令人废寝忘食至此 ”

李格非顿时语塞,如同被扼住了喉咙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一个字来。

东旭那套将儒家回归地缘政治、以墨治儒的惊世之论,如何能在此时此地宣之于口 那无异于在学术深潭中投入巨石,必将掀起滔天巨浪,后果不堪设想。

他这般哑口无言的模样,落在群臣眼中更是坐实了“夜游瓦舍”的猜测。

众人纷纷露出“了然”的神情,彼此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

同僚们多是性情中人,只道是李格非人老心不老,定是在某处瓦舍邂逅了心仪的艺伎“大家”,沉醉温柔乡中以致出现这种失仪,此刻羞于启齿罢了。

赵佶见他如此,自觉已给了台阶便不欲再深究,挥了挥手道:“算了,朕也不深究了,总得给你留些颜面。想来家中夫人出身名门,治家严谨,管束得紧些也是常情。”

李格非闻言如遭雷击,张了张嘴,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的哀叹。

他知道,此刻自己纵有千口万舌也辩不清了。这满殿朱紫,分明已认定他李格非是个流连伎艺、夜不归宿,还试图以读《 》来遮掩的老不修!

珠帘之后,向太后亦是啧啧称奇。她以往听闻的李格非,是个注重礼仪甚至有些古板方正的官员,谁能想到私下里竟是如此……活泼 

她不禁暗自摇头感慨:‘看来,知人知面难知心,世人口耳相传,多有谬误啊……’

随即,她清亮的声音通过珠帘传出:“李卿,既已知错,便归班吧。你亦是老臣了,此事不必再提,还不快谢过陛下恩典 ”

李格非只得再次叩首,声音干涩:“臣……谢陛下隆恩,谢太后娘娘。”

说罢,他艰难起身垂头丧气地退回班列之中,只觉得背上承载了无数道意味复杂的目光。

他还清淅地听到身旁传来的低语议论。

“这老儿,看似老实,实则滑头得很!真敢说!”

李格非听着这些议论,当真是哭笑不得百口莫辩。

此刻,他心中竟莫名生出一丝庆幸。多亏了东旭前日送来的那些礼物,让家中经济稍显宽裕。否则,这一月俸禄罚下去,只怕真要捉襟见肘,连汴京的房钱都要筹措不出了。

赵佶整顿心神,将这场意外的闹剧抛诸脑后。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稳固皇权清理朝堂。

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殿中众臣,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今日之事,诸卿当引以为戒。状,休要再以‘读《 》’之类的由头来搪塞朕!下不为例!”

“现在,继续廷议!”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不准开窗 斗罗:神王之子,被冰雪二帝收养 原神,变成猫猫穿越提瓦特 星铁:我丰饶令使,老婆飞霄 树与海:开拓,旅行,音乐 血魔之路 快穿:绿茶尤物的生子上位史 崇阳 火影:开局吃垮根部,团藏让我滚 卖寿衣,缝尸体,养鬼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