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汉末昭烈行 > 第98章 棋盘与棋子,谁为下棋人?

第98章 棋盘与棋子,谁为下棋人?(1 / 1)

隨著宦官一声喧呼,宫门大开,三杰入宫,面迎天子。

皇甫嵩与曹操二人先行进入端门。

刘备刚要前行,谁料一只手却拦在路边,是袁贡。

这儒生二十来岁,生的是相貌堂堂,一身富家公子气。

刘备绕开这只手,他又侧身挡在道前。

“阁下是?”

青年愤道:“汝南袁贡,在对策前,有两三句话要与阁下说。”

袁贡早先四下在宫中打探,最终只在曹节口中得到刘备是个落魄乡豪的情报。

听闻此言,便更加羞恼,竟是忍不住要上前追问此事。

见袁贡来意不善,刘备和煦道:“早听闻汝南袁氏乃是虞舜后裔,四世三公,而今得见袁氏子弟,荣幸之至。”

虽是话语如此,可刘备眼中却没有丝毫羡慕之色。

袁本初、袁公路的德性,他在十五岁那年早就弄清楚了。

这袁贡沟通宫內亲族,只怕也是一丘之貉。

“哎呀,知道便好。”

袁贡讥讽道:“陛下不选我入端门对策,却选了你——我实在想不明白。”

“皇甫嵩好歹是关西大姓,世代二千石,曹操虽是浊流,但家世著实不差,他们能入端门也就罢了。可你刘备凭什么。”

“刘备,我不知你这样的边塞武人是如何来到京都的,应该给曹节塞了不少钱吧。”

不待刘备反驳,袁贡又笑道。

“呵呵呵没关係,钱財能买来爵禄,却买不来出身。”

“以你这等身份,就算入了端门对策又如何,终汝一生,只怕也难以达到我的起点。”

“玄德听闻此言,应该会嫉妒的牙痒痒吧。痛恨的无法睡著吧?”

“出身的差距实乃天定,不是你在边塞杀几个鲜卑人就能磨平的,你那点军功在阳,狗屁都不是。”

“早些滚回边塞去,你的日子会更好过。

刘备笑了。

自负的袁贡脸色紧绷:“你笑什么?”

刘备忍俊不禁:“若君要听实话,那我便说了,备表面上尊敬袁君,实则不然。”

“你这般出身的人,备怎么可能会放在眼里呢。”

“袁氏为了在政坛不倒,狠心把自家人送入宫里当中常侍,以勾结內外,此番袁君买通宫內的族叔,贿赂曹令君,天下皆知。”

“为什么天子不让袁君入端门对策,却让我一介边塞武人入內,还需多问吗?”

此言一出,袁贡双目错。

“你—你说什么?”

刘备继续道:“袁字再贵,贵的过刘字吗?”

“英俊虽沉下僚,可终有御龙在天的那一日。”

“即便备立下的功业会消失,但袁君的平庸却是永久的。”

“只会躲在京都辩经的膏梁子啊,还请君肆意的歌舞昇平,酒肉快活吧。”

“边塞战事多,总有一天,备的军功会大到阳抹不去。自那时,再看看出身贵贱如何?”

话音未落,却听赛硕高呼:“刘备速入端门!”

刘备转身看著一脸愤薄的袁贡拱手笑道:

“陛下有詔,在下不便叨扰,失陪了。”

这人明面谦卑,实则字字含刀,袁贡本想以家世欺压,逼迫刘备放弃对策,没想到反被戳穿背景,羞辱一番。

他被气得面红耳赤,当即向曹节告退,拂袖而去了。

所谓的端门即是宫城南闕的城门,臣民上书或皇帝徵召,都要经过公车司马令和南闕城门。

因此,这里不仅是学子对策之地,更是“公车上书”之所。

寻常人想面见天子,也就只有这两个机会。

刘备走入这道外门,却见前方是一段不到一里长的御道,御道上铺满白玉石,玉石上轮痕印记斑驳可见。四面宫墙则涂满了火红色的朱漆。

端门两侧的双闕好似神剑刺破天际,观闕的顶部,『汉”字大旗迎风飘舞。

他依稀记得。

两汉的皇城內分为,宫、殿、省三个区域。

宫就是南北二宫,皇帝在位期间任意居住其一,另一閒置的宫殿便是冷宫。

“殿中”区域是皇帝处理朝政和会客之所,有殿墙环绕,由“殿门”出入。

皇帝寢殿,在殿中后、禁门內,休息区被称“省中”或者『禁中』。

所谓的端门对策,就是在端门內的殿中区直面皇帝。

对策还可能不止一次,比如大儒董仲舒当年就对策了三次,最终博得汉武帝重用。

皇帝越是对这个人感兴趣,对策次数就越多。

在皇帝面前说的话越多,越有机会受用。

如是乎,得到了对策机会的三人行走在御道时,都在绞尽脑汁的思考著如何应对汉灵帝的策问。

入宫途中,曹操寻了一小黄门,小声打探著宫內消息。

“陛下大概会出什么策问?” 小黄门悄声道:“回曹君,小奴也不知啊。”

“陛下天威难测,出什么策问都在情理之中。”

“更何况,陛下今岁下詔举议郎,声势浩大,想必是真想遂选出符合心意的人才的。”

皇甫嵩闻言微微抬头。

“所谓议郎,便是参政议事之郎,要为陛下提供治国新策的。”

“四月间那吴郡陆康,不是被宦官弹劾下狱了吗?”

“听说陛下为了保他,当即举他为议郎,而今便外放出去平江夏、庐江的十万民贼去了。”

“我猜测,陛下需要的不是善读经书的书呆子,而是能平息祸乱之人。”

念此,刘备目光微动,却始终未发一言。

皇甫嵩这话倒与他心中所猜测的一致。

之前在幽州,刘虞与他说过一嘴。

天子要在宫內铸造铜人,於是大幅加徵税收。

陆康上表劝諫,却被宦官谗为誹谤圣明的大不敬之罪,当下狱处死。

明面上是御史刘岱上书保了他一命,可那刘岱是谁啊,汉家宗室。

结合陆康之后被举为议郎,外放为太守镇压叛乱来看,和蔡邕一样,就是性子太直,在朝中混不下去,被汉灵帝外放,实则是在保他们性命。

在陆康被外放平乱之后,天子立刻下詔补录议郎缺额,分明就是为了应对此起彼伏的叛乱。

天子需要动用自己的人手去掌握兵权,而不是让曹节的人脉去建立军功。

那么,唯一的方式就只能是徵召议郎,借著参议国政的藉口网络天下人才为己所用。

之所以这么拧巴,还源於汉末二元君主制的泛滥。

地方州郡举荐出来的孝廉、茂才,这些人就和举主绑定,成为了太守、刺史的门生故更。

举高第得经过三公府,那就得成三公的门生故吏。

按汉代的社会风俗,这些属官只需对举主负责,对皇帝尽到名义上的义务就可以了。

天子如想培养属於自己的门生故更和心腹大臣,只能下詔亲征议郎,或者开办鸿都门学招揽寒门学土为己所用。

这些操作都是为了和外戚土人、浊流宦官阵营抢夺人才。

换句话说,刘宏需要的是刘家帮的班底,而不是谁谁谁的门生故吏。

如果真是需要精通六经的儒家大族,那么以经学为立身之本的袁贡无论如何绝不会被刷下来。

就刘备这点经学造诣,也不可能越过那些世代学儒、擅长辩经的经学子弟。

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天子面对权势日渐鼎盛的曹节,和风起云涌的叛军,强大的鲜卑压境,需要培养自己能控制的班底。

刘宏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表现出来的愚蠢、昏庸是政治家常用的保护色。

上一次扳倒大宦官王甫,也是趁著王甫组织熹平六年的北伐大败,人望尽失才动手。

彼时,太尉段频和中常侍王甫联手促进了这次北伐。

两路大將夏育、田宴都是段潁旧部,实则是王甫、段潁想趁著北伐之机,进一步控制兵权。

在兵败之后,灵帝趁势收了段频的太尉位,並抬出一个阳球,把段潁、王甫一网打尽。

在朝中清流以为自己可以抬头的时候,刘宏迅速稳住了宦官阵营,再抬出曹节转手把阳球也收拾了。

阳的朝局就是这般复杂,刘宏作为幕后的操盘手,不希望看到谁手中的权力过大。

但他也没有对抗整个宦官集团或外戚士人集团的能力。

只能拉一批打一批,再暗中保一些忠心的大臣,以此来维持阳的权力平衡。

一旦哪一天,天秤倾倒,发生了政变,最受威胁就是天子本人。

弄清楚这些,刘备大抵就明白此番天子对策为什么会排除袁贡了。

汝南袁氏想当政坛不倒翁,清流浊流他们家都有人。

如果灵帝想压一压曹节,自然该是用绝对的清流分子,以及宦官阵营里想扳倒曹节的人。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两个。

刘备目光看向身侧。

一个是出身关西,想加入党人行列,却被党人瞧不起的皇甫家。

皇甫嵩的叔父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混了一辈子就想混个党人的名头。

第一次党之祸爆发后,他以没有被党事牵连全族感到可耻,不断上书要求皇帝治他得罪,好让皇甫家族进入清流党人行列。

结果党人也懒得理他,汉桓帝也懒得理他·

皇甫家身清流,还是黄幣之乱时,皇甫嵩不断给党人求情这才勉强混进来。

至於曹操,是绝对的浊流家族,他费尽心思在对策前导演刺杀张让一案,就是为了洗白污名进入清流土人行列。

怎么让曹家洗白呢。

很简单,杀宦官。

像赛硕这种地位还不高的小太监,就可以隨意收拾他们家人来亮立场。

对於曹节这种势力较大的,就先忍著,伺机而动。

张让、赵忠也不见得就愿意看到曹节只手遮天。

凭藉曹氏在宫內外经营多年的势力,他足矣成为关键的棋子。

问题是,刘备呢?

天子需要刘备做什么?

灵帝绝对不会培养无用的棋子。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未知的敌人?那是我的忠犬 捡漏,摊牌了,我有透视眼 修为万倍返还,开局实力四皇级! 末日降临:我靠变废为宝一路躺赢 不良人:刚穿越不良人就解散了 凤鸣初啼,初露锋芒 被逆师强吻后,女徒们都想逆推我 斗罗:武魂九尾狐,我乃白之狐帝 龙族萝莉小公主,只吃老虎不吃苦 太古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