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四更天。
正是天色漆黑,万籟俱寂之时。
蔡邕给两个女儿盖好被子,信步出门。
蔡氏父女一直住在刘元起家的別苑中,此处原是刘雄当完范县令隱退后,族中为老爷子新建的大宅。
其后,刘家日渐衰弱,这屋子便閒置了。
刘元起收拾收拾,一面腾给蔡邕居住,一面重新再村聚中兴办乡学。
汉代大家族所居的乡里都有专人教授子弟读书,此被称为乡学,但高深的学问,一般都只通过血脉传播。
蔡邕只教得楼桑少年们认字和基础的句读。
在往上教,只能是入室弟子才有资格学。
其余乡人也没刘备那般刻苦潜心,蔡邕多半是看不上的。
收拾好屋舍过后。
已至四更天,蔡邕如约抵达刘备家门前的那颗大桑树下。
夏日炎炎,夜中蝉鸣蛙叫不歇。
星天外,老人阔步前行,却见亭亭如盖的树下,青年人已在此设下坐榻,煮好茶汤,等候多时。
闻听脚步声传来,刘备起身道。
“徒儿见过蔡师。”
蔡邕点头:“知道为何叫你四更天来嘛?”
刘备頜首:“四更天最是疲惫,能克服睏倦,精读诗书,磨出毅力,克服浩繁的经文便不再话下了。
蔡邕和煦一笑:“孺子可教。”
“六月將至,你的时间不多了,出身寒微,想要与他人达到一样的成就,就不能有丝毫懈怠。”
“別人走一步,你就得跑十步。”
刘备点头:“不积步无以至千里啊。备不怕追不上,就怕连起跑的机会都没有。”
蔡邕缓缓坐在榻上:“既如此,便早些开始吧。”
“老朽家有万卷书,惜哉亡命过后,身无他物。”
“只能口口相传,今夜老夫所有的话只说一遍,你要听好。”
“毛诗,发自赵人毛、毛亨叔侄所辑注的古文。朝廷尚在西京时,鲁、韩、齐三家最盛。”
“自郑康成为《毛传》作笺后,毛诗已成为天下显学———”
东汉人用西京、东京代指前汉和本朝。
彼时,天下学府有三。
齐鲁之学,自春秋以来根源深远。
河北、三秦之学后来居上。
主要的文化发源地都在中原黄河流域。
长江以南、河北以北,仍被视为蛮荒之所,虽有名士传播学问,相比於繁华的黄河两岸经典少之又少。
三国中期长江流域形成的荆州学派,基本都是从北方逃难的士人集团流落此地时聚集形成的。
蔡邕给刘备先是介绍了汉代的诸多显学和文化渊源。
这位老人博通古今,一身才学惊为天人,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知。
刘备不敢有丝毫分神,既讚嘆蔡邕博学,又感慨家族资源的重要性。
“六经传世並不是让人死读书傍个晋升之阶,而是教人经世治国之学。”
“从春秋以来,《诗经》为贵族子弟所必学的內容,它有关於天下道德风化,有关国家治乱兴衰,若无名师引路,解释经义,多半寻常人是读不懂的。”
刘备饶有兴趣:“愿闻其详。”
蔡邕坐於榻上,正色道。
“诗经第一篇为何?关雎也?”
“寻常人读之关关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必以为此文是情诗,实则不然。”
“所谓《关雎》,乃是后妃之德也,国风之始也,风行天下而正夫妇之礼。故此篇非用作男女私情,而用之於天下邦国焉。”经解》篇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听起来却是挺枯燥的。
汉代各家对经文的解释,实际上是包含统治阶级意识的。
各家通过经文说教的方式,对学生形成思维引导,將土人培养成大汉社会所需要的人。
汉代犯法后的“亲亲相隱”不为过,子为父隱,直在其中。
举主与幕僚终生绑定,幕僚不择手段为上司遮掩罪行。
幕僚犯错,上司必须包庇下属,等等社会原则,构建成了等级森严的大汉社会。
就连毛诗的关雎篇也得解释成,君主必须德行高尚做君子,后妃必须做温柔贤良淑女。
如是乎,整个社会疯狂的追求道德上的完美。
为了体现自己的『君子德行”,土人们往往无所不用其极。
抓住浊流把柄,越过汉法审判,动輒杀人全家灭人满族,是为君子!
守孝时间越长,越是孝子!
为主君替死,通过杀人越货,栽赃灭口,帮助上司躲避司法刑罚,是为忠臣!
穿著破烂衣服盖著带补丁被褥的女子被视为贞洁烈女。
在这种高强度的道德表演下,人们渐渐失去了对道德的敬重,转而將道德作为扬名士林的筹码。
一场场虚偽华丽的表演此起彼伏,大汉土人的德行却彻底跌入深渊。
社会道德沦丧造成了更可怕的连锁反应。
將军不以立功为荣,土人专以表演为乐。
郡国官僚鱼肉百姓,基层小吏贪赃枉法。
胡患在外无人问津,各方百姓揭竿而起。
当蔡邕將国风篇讲完,也不由得嘆了口气。
国风的內容太过沉重。
法家讲求今代必然胜过古代,儒家却描绘出了一副古时社会永远无法被超越的美好图景。
人们越是追求存在於古籍中的完美社会,就越是会对当下的时局感到遗憾。
“窥得大汉天命正在崩塌之人不在少数。”
“可知其天命,愿日夜苦思救国之术者,却廖寥无几啊。”
刘备立侍在蔡邕身侧,仰天看向楼桑大树。
“蔡师有句话说错了。”
蔡邕挑眉道:“哦,愿闻其详。”
刘备道:“《左传》日:郑文公占下將迁於绎。
史官日:迁都,利於人,不利於君。
郑子日:苟利於人,孤之利也。人既利矣,孤必与焉。
遂迁都於绎。五月,病卒。”
“郑文公一心为国,不以一人易其身可谓表率。孔子亦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之行,方谓之知命。”
“知命者若非君子,反而是种可怕的事。”
刘备挺直脊樑,背后星汉灿烂,他目光看向漆黑色的天穹,自言自语道。
“知命郎非是单单知晓天命,而是知晓之后,更以君子篤行勉励自身。”
“备虽寡德,诚慕古人之节,至今不敢有违。”
蔡邕不禁抚掌大笑:
“乱世寡德,让真君子混进了一群偽君子里,倒也真假难辨了。”
刘备弯下身子给蔡邕奉上茶汤,道是:
“即是真金便不怕火炼。真偽自有后人说去。”
“此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