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汉末昭烈行 > 第87章 婶婶何故前倨后恭?

第87章 婶婶何故前倨后恭?(1 / 1)

暮色四合时,楼桑聚笼罩在一片寧静的炊烟之中。

刘德然家那处还算宽的院落,此刻已是人声熙攘。

“来来来!玄德,快些进来!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吧!”

热情的招呼从门內传来。

只见一位身著细麻布裙的妇人正快步迎出,脸上堆满了的笑容,眼角的鱼尾纹都因这极致的喜悦而深深皱起。

“婶家底薄,没什么山珍海味招待,只有些粗茶淡饭,你可千万莫要嫌弃啊!”

她一边说著,一边极为自然地伸出手,想拉住刘备的胳膊,仿佛迎接的是自家凯旋归来的亲儿子。

隨即,她目光扫过刘备身后那几位形貌各异、却皆气度不凡的壮士,声音又拔高了几分:

“玄德快叫你这几位兄弟別在门外愣著啦!快快快,都请进来!德然!德然!你这孩子还傻站著作甚?快去多添置几张桌案席垫!”

“再把去年埋在桑树下那坛好酒取出来!今日咱们必要为玄德高升中都官,好生庆贺一番!”

刘备笑道:“不必多礼,寻常般待侄儿便可。”

“这说的是什么话?好似平日待你不好似的!”妇人打趣道。

“都快些进来说话。”

“玄德啊,你今后入了京都,莫忘了在天子面前提携提携咱家刘德然,那可是你亲兄弟呢!你俩打小就亲!”

刘备没说话,只和煦一笑,一同入门。

院门外的张飞和简雍闻言,不由得互相交换了一个古怪的眼神。

张飞粗黑的眉毛拧成一团,压低声音,转头对简雍嘀咕道:

“俺没记错吧?这刘家,以往不是最不待见俺大兄么?早年德然之父资助大兄游学,这位可是没少给大兄冷眼瞧,逢年过节,都寻些由头不让大兄上门,生怕沾了穷气似的。今日这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

简雍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他轻轻拍了拍张飞的臂膀,低声道:

“此一时,彼一时也!益德啊,你怎地这般憨直?往日玄德是何身份?一介游学未成、前途茫然的落魄少年。而今呢?”

“那可是阵斩鲜卑大人、名动幽州、被刘使君亲自举荐、即將入京担任议郎的!”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101 看书网超好用,101??隨时享 】

“六百石的殊职,放在这逐郡地界,足以让县尊亲自出迎,一句话能压死多少熬白了头的斗食小吏?”

张飞抱著双臂,胸膛起伏,兀自有些不忿,哼了一声:

“哼!势利眼!俺老张看不惯这个!这饭,吃著不痛快!走了。”

“唉,看你这话说的。”

简雍笑著用肩膀撞了一下张飞。

“纵使她往日有千般不是,德然却始终是玄德手足兄弟。这些年,刘叔维持这一大家子不易,看在德然和刘叔的面上,今日这场面,咱们也得替他撑起来。走啦走啦,莫要让玄德难做。”

“岂不闻,太祖皇帝寒微时,兄嫂也不待见他。那苏秦未能配六国相印时,他兄嫂又待他如何?人皆如此,肚量放宽些。”

说罢,简雍拉著依旧满脸不情愿的张飞,跨进了大门。

院內,宴席已然设下。

刘元起显然极为重视此次家宴,不仅请来了刘子敬,竟还將暂时棲身於此的蔡邕也恭请而来。

此时的蔡邕仍是待罪之身,不仅身形清瘦,眉宇间也带著几分顛沛流离留下的沧桑与忧色,但刘家人丝毫未敢怠慢,敬以上宾之礼。

刘元起、刘子敬两位族叔皆陪坐於侧,亲自为其勘酒布菜,態度谦恭而真诚。

这些歷经世事的族人,如今早已將时势看得通透无比。

他们心中雪亮,眼前这个年仅十九、却已创下赫赫声名的侄儿刘备,便是整个楼桑刘氏一族中兴的最大希望!

想要刘备今后在盘根错节、极重师承门第的士林中真正站稳脚跟,眼前这位暂时落魄、却仍是天下文宗的蔡伯嘴,便是至关重要的倚仗。

若蔡邕能倾囊相授,將其真才实学传授给刘备,那么此次入京对策,无疑將增添更多的胜算。

刘元起举起酒杯,语气恳切地对蔡邕道:

“蔡师海涵,楼桑村野之地,屋舍简陋,饮食粗,这半年来,实在是委屈了。”

蔡邕连忙放下手中的羽,连声道:

“刘公言重了,言重了!蔡邕乃一介亡命之人,惶惶如丧家之犬,能得刘氏一族庇护,免於顛沛之苦,已是天大的恩情。此番厚待,邕铭感五內,不知何以为报。”

此时,坐在一旁的刘子敬开口了。

他是刘备的亲叔叔,血缘比刘元起更近一层,是个本分的庄稼人,没有刘元起经营家业的精明,但性格更为质朴耿直。

他话语不多,此刻却说得格外郑重:

“蔡师,恩情之言,我等不敢当。只是我这侄儿玄德。”

他看向刘备,眼中有关爱,更有期望:“他自小性子执,脾气刚烈,虽肯用功,奈何家道中落,未能得遇名师细细点拨。今后若能有幸步入士林,还万望蔡师看在这段缘分上,多多看顾、提点於他。”

他话说得直白,却满是真诚,蔡邕並无芥蒂。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蔡师也清楚,我楼桑刘氏早已家道中落,全仗玄德这孩子,在边塞凭一腔孤勇、几番出生入死,才搏出这微末功名,挣得一个重返官场的机会。”

“否则,似我等这般,怕是连斗食小吏之位都难以企及啊。”

蔡邕安静地听完,目光扫过刘氏族人殷切的脸庞,最终落在刘备身上。他看向刘备的眼神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讚赏:

“诸位这番心意,邕完全明了。放心,即便拋开诸位对邕的庇护之恩不言,单单是玄德本人”

“邕亦是真心器重此子。他为人篤实,做事沉稳,身处逆境却不坠青云之志。这般实心用事、锐意进取的年轻人,在当今之世,已是不多见了。”

在座眾人闻听蔡邕如此高的评价,无不面露欣慰之色,纷纷点头称是。

蔡邕稍作停顿,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更为专注,他直接望向刘备,切入正题:

“玄德此次应召入京之事,老夫已有耳闻。听闻考核需通晓数经,不知你此番主攻的是哪一经?”

刘备坐直身体,恭敬回道:

“回蔡师,备所选的是《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

蔡邕微微頜首,授了授頜下清须:“此正是卢子干最为精擅之学啊。你曾在他门下求学,可谓先得一机。”

刘备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坦诚道“蔡师明鑑。备虽曾有幸在卢公门下求学,然则卢公彼时身负朝廷重职,日理万机,少有閒暇亲自授课。经义文章,多是由门下师兄代为传授。”

“加之不久后卢公便奉旨南下九江平乱,备资质愚钝,未能长期受教,於《古文尚书》一道,实在未能深得卢公真传精髓,只得皮毛而已。”

他的语气平静,却带著一丝淡淡的惋惜。

遥想十五岁那场游学,更多是获得了“卢门弟子”这块敲门砖,却未能真正系统地接受这位大儒的亲自教导。

当时同门中聪慧如公孙瓚者,见势不妙,早已改换门庭,另寻靠山,与卢植一系划清了界限了。

蔡邕与卢植乃平生挚友,自然不便在背后评议老友不是。

他只是沉吟道:“原来如此。若这般说来,欲以《古文尚书》应对朝廷考核,只怕—根基稍显薄弱,难有十足把握。”

“古文经素来重视师承,京兆名士挚恂嫁女於马季长,遂得古文尚书真意。”

“扶风马季长又传北海郑康成、涿郡卢子干。”

“当今古文大家,数这二人为最。”

“老朽在这方面的造诣,与他们相差甚远。”

他稍作思,眼中光芒一闪,看向刘备,试探著问道:

“玄德,老夫再授你《毛诗》如何?你可愿学?”

“《毛诗》?”

刘备闻言,微微一证。歷史上刘备平生所读之书,多偏向《六韜》、《礼记》、《汉书》、《商君书》这等经世致用的实学,对於吟咏性情、关乎风雅的诗歌一道,確实涉猎不多。

“蔡师是欲亲授我《毛诗》经义?”

蔡邕肯定地点点头:

“大丈夫立身处世,岂能只知兵法治略,不通文採风流?君子登高必能赋,饮酒当可诗。玄德他日若登庙堂之高,创不世之功业,岂能无锦绣诗文流传於世,以彰其志?”

“更何况,当今天子,聪颖敏慧,雅好书法、音律、辞赋,乃是性情中人。若玄德此番入京,不仅能通经术,更能兼具诗才,懂得风雅之事,想必更能投合圣心,於陛前应对之时,定然事半功倍,圣心喜悦之下,前程自然更为广阔。

刘备陷入沉思,蔡邕所言非虚,汉灵帝还真就好这一口。

《毛诗》,乃战国末年鲁国毛亨与赵国毛所辑注的古文《诗经》。

汉代《诗经》的阐释权,主要掌握在齐、鲁、韩、毛四家手中。其中齐诗、鲁诗、韩诗三家为隶书撰写的今文经,而毛诗则是用小篆书写,属於古文经学一派。

蔡邕见刘备沉思,便继续言道:

“当世之时,精通古文《毛诗》者,固然以北海郑康成为泰斗。老夫於此道之造诣,或不及康成深邃专精。”

“然老夫於六经之学,皆有所涉猎钻研,於《毛诗》一道,亦颇有心得。倾囊相授,指导你应对朝廷考核,绝无问题。”

蔡邕这话说得谦逊,却也是实情,郑玄是纯粹的经学大师,而蔡邕则是博通型的文艺全才。

他最为人称道的是史学、书法、辞赋,兼通音律、数术,可谓博学宏通。

若论学术之广博,涉猎范围之宽泛,即便是郑玄、卢植,在这方面亦要稍逊於蔡邕。

跟隨他学习《毛诗》,不仅能应对考核,更能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契合天子喜好,確是一条捷径。

想到此处,刘备不再犹豫。

他离席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面向蔡邕,郑重地深深一揖到底,语气真诚恳切:

“蔡师厚爱,备感激不尽!晚生才疏学浅,资质弩钝,然向学之心不敢或忘。”

“今蒙蔡师不弃,愿授《毛诗》精义,实乃备之幸事!恳请蔡师教我,备必勤勉受教,绝不敢懈怠!”

灯火摇曳,映照著刘备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也映照著蔡邕欣慰的笑容。

“善,从明日开始,四更夜起晨读。”

“老朽在楼桑树下等你。”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诸天无敌系统:我靠系统横扫万界 观劫者:我在黑神话当狼妖 极恶黑龙 四合院之我是贾东旭舅舅 开局修真废物,我要逆风翻盘 七国:引爆天下杀局 大虞:开局抽到采花贼轻功 姝神录 我当的替身怎么越来越真了 人在木叶,从宇智波佐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