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关羽的上书很快送到了刘备的面前。
刘备有些无语。
这个二弟还真是能整活。
本来丢了荆州,就已经惹得很多人不满了。
你在上庸好好的养老就是了,居然还整出这样的幺蛾子。
这个民屯法一旦被朝臣所知,那关羽岂不成了公敌?
所以,他第一时间把这书信扣下了。
不过这民屯之法倒是有些妙处。
“丞相对云长的民屯法有何见解?”
刘备把诸葛亮请了过来。
毕竟内政方面,诸葛亮才是专家。
诸葛亮也看了关羽的书信,心中却暗暗的思量。
“全国推广,取死之道。”
诸葛亮摇了摇头。
蜀汉的统治根基在于世家大族的支持。
他们之所以支持刘备,为的不是什么匡扶汉室,为的是自家的利益。
民屯法动的是世家大族的根基。
一旦全国推广,必会引发世家大族的全力反抗。
别的地方先不说,蜀中这块马上就会翻了。
这跟自杀没什么区别。
“朕也觉得不妥。”
刘备点了点头。
刘封能在东三郡推行成功,一来东三郡人少世家大族掌控不力,二来新迁入十万百姓在人数上压制了世家大族。
但益州世家大族根深蒂固,想要推广是绝对没有可能。
“不过,此法也非一无是处,倒是可以在南中和汉中地方试点,也可在武陵零陵推广。”
诸葛亮接了一句。
他也听说最近三郡颇为兴旺,粮食连续两年增收,百姓也安居乐业。
这民屯之法自然是厥功甚伟。
刘封此人不仅武功卓绝,文治也有一番能耐。
这让诸葛亮对刘封又高看了一眼。
南中地方地处荒蛮,官府对少数民族掌控不力,需要依赖当地豪族和蛮人首领。
可以让庲降都督实行民屯制,吸引当地百姓来投,假以时日必能稳固南中的统治。
汉中百姓已被曹魏迁走,只剩下一些荒地。
可以招一些流民过去以为民屯。
既可解决当地驻军的粮草问题,又可稳定地方。
至于武陵零陵和孙权地盘挨得太近了,一旦有战事,吴军可以渡湘水而来。
民屯之法不仅可以增强对地方的掌控,也能慢慢的消弱大族的力量和感化蛮人。
一举两得。
“丞相跟朕想到一块去了。”
刘备亦抚掌大笑。
他也是这么想的。
益州虽然稳固了,但南中那边还有些叛乱,一些蛮人尚不服他的统治,当地豪强也都阳奉阴违。
民屯之法倒是一个利器。
“其馀诸郡倒是好说,唯独南中朕颇有些纠结……”
刘备有些沉吟。
庲降都督邓方精于兵事,上任后平定了不少叛乱,南中也稳固了两年之久。
但现在邓方病逝,急需新的人选。
这个人不仅要精于兵事,还要懂民政,好实行民屯之法。
刘备思量来思量去,也没什么好人选。
“别驾李恢可胜任。”
诸葛亮笑了笑。
李恢本就是南中人,家族在当地也是豪族。
他去南中任职,定能稳定情况。
善!
刘备也大喜过望,立即任命李恢为庲降都督、朱提太守,镇守南中。
李恢也不负所望,到任后打击大族豪强,推广民屯之法,很快稳定了南中。
……
黄初三年,三月。
洛阳皇宫。
魏帝曹丕端坐大殿之上。
自他登基以来,两年时间基本上稳定了内部,接下来就是对外用兵了。
新帝登基都有这个毛病。
需要展示一下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不巧的是,去年曹丕命夏侯尚对荆州用兵,夏侯尚大败,六万大军折损一半,张郃也中箭不治身亡,夏侯儒还投了蜀汉。
曹丕本欲起兵复攻,恰逢吴蜀两国来犯,只得暂罢。
今年春暖花开,正是用兵的好时候。
“朕欲率十万大军亲征荆州,诸位卿家以为何?”
曹丕问道。
襄樊一直是战略要地,也一直掌握在曹魏手上,就算是关羽倾荆州三郡之兵来攻,都没有丢失。
曹丕当时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襄阳的丢失。
派夏侯尚去夺,又是大败而归。
曹丕不甘心,想去夺回来,颇有点赌气的念头。
尚书令陈群立即出列。
“启奏陛下,襄阳眼下不过是一座孤城而已。蜀军守卫有馀,进攻不足。只需派遣一将守在樊城,蜀军便无可奈何。臣以为,陛下亲征不妥。”
司马懿、陈群、吴质和朱铄为曹魏四友,一直都是曹丕的忠实支持者。
曹丕登基后,也给予了四人高官厚禄。
陈群为尚书令、司马懿为尚书仆射,朱烁为中领军,吴质督河北军事。
“陛下乃万乘之躯,征伐蜀汉小国,焉得亲征,臣愿意率兵打下襄樊。”
大将军曹仁出列。
曹丕登基后,虽重用宗亲,但也都防着他们,曹氏夏侯氏一代都老的老死的死,二代们也大多去了地方上历练,朝内也只有一个曹仁。
曹丕很重用曹仁,也需要他支撑宗室门面。
“大将军言之有理,区区一个襄阳,何须必须亲征?”
众武将也纷纷站了出来。
御驾亲征历来都是弊端。
“陛下……”
尚书仆射司马懿出列。
“臣以为,蜀汉不过是癣疥之疾耳,江东才是心腹大患。”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还没有纂位的心思,也是全心全意辅佐曹丕。
满朝文武,也只有他知道曹丕的心思。
“仲达何出此言?”
曹丕有些惊讶。
不仅仅是曹丕,其他臣子也有些惊讶。
这些些年蜀汉可没少打痛曹魏。
汉中之战、水淹七军、再加之这次荆州之战,给曹魏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但对吴作战,则胜多败少。
司马懿怎么说蜀汉不如孙权?
“荆州经历多次战争,襄阳郡早已空了,没有十年八年,恢复不了元气,也无力发起进攻,只需一将守在樊城,荆州兵不得过耳。至于汉中更不足为虑,道路艰险,运粮困难。只有骚扰之能,无侵害之力。东吴则不然,孙家三代经营,江东兵强马壮,百姓安居乐业。若不早图,必是心腹之患。陛下亲征,必然能壮大我军声势,威慑孙吴宵小。”
司马懿一下挠中了司马懿的痒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魏击荆州,蜀必倾国来救,吴唇亡齿寒,也会在侧翼骚扰。
魏若击吴,蜀未必来救,只会侧翼骚扰。
蜀侧翼之害,远不如吴侧翼之害。
曹丕大喜过望。
“如此,就依仲达之言,朕决定亲征东吴。”
《炎汉史、刘封世家》——章武二年,曹丕三路大军亲征孙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