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元年七月,荆州之战大胜,魏军损兵三万,名将朱灵被杀,徐晃、张郃负伤,夏侯儒降蜀,不久张郃不治身亡,全国震惊。
此战也是蜀军继汉中之战后对曹魏的又一场大胜。
刘封的大名再次名动三国。
刘备龙心甚悦,增加之庸一千户为刘封食邑,荫其次子刘庸为关内侯。
刘庸为关氏之子,刘备这么做也是照顾关氏。
梅娘坚守维水、功劳显著,加封其父梅敷为柤中侯。
夏侯儒降蜀又劝降三千骑兵,官拜侍中,封新亭侯。
蜀汉创建时,有实爵的将领只有关羽、张飞、马超、刘封、申耽、刘豹、句扶寥寥数人,这些人要么延续了东汉的爵位,要么有军功,其他如黄忠、法正之人皆为虚爵。
刘封虽然年轻,但这些年来战功赫赫,本身又是宗室,封侯拜将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夏侯儒一降将封侯,群臣颇有议论。
但也有人明白刘备千金买骨的用意。
果然,曹丕闻之大怒,命曹仁为将,欲亲率十万大军继续攻打荆州。
同年,蜀汉马超、魏延率兵出阳平关,走傥骆道,攻打雍州。
孙权派朱桓为将,进攻合肥。
两线同时告急,曹丕只得按捺下荆州兵败之恨,命曹洪为骠骑将军,驻守长安,以防蜀军。以曹休为镇东将军,驻守扬州,以挡孙权。
好在这两路都是佯攻,月馀不克,便退军了。
此时已到了秋收之月,三方无力再起刀兵。
十月,东三郡、柤中、荆门、江陵大丰收,只有襄阳周边农田遭到魏军破坏,颗粒无收。
好在百姓早就撤离到了柤中编入了民屯。
柤中如今聚集了汉蛮二十万人,周边有足够的地供他们耕种,亦有梅敷城寨守护,相对比较安稳。
襄阳地处曹魏前线,周边农田易招受魏军破坏。
刘封干脆就放弃了襄阳周边的农田,命廖化梅芳自行屯田。
荆州战事结束,曹魏短时间不会攻打,刘封命王平率军五千守中卢,自己则率领大军返回上庸。
……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春耕之际。
一列队伍带着几辆马车缓缓的驶在官道上。
官道两旁,东三郡民屯热火朝天。
男的耕种、女的做手工养桑织布,孩童们也有儒学和弓马教习教导。
“公仲此法当真是妙绝,不用一兵一卒便消除了大族。”
二爷赞了一声。
作为前荆州的军政长官,他深知大族之害。
这些大族兼并土地,私藏人口,瞒报税收,实为地方毒瘤。
荆州失守,也与当地大族势大有关。
二爷初来上庸,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本想提醒刘封以雷霆之势荡平,但刘封却用民屯之法动摇了其根基,从而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二叔谬赞了。”
刘封笑了笑。
这个法子也不是他发明的,而是借鉴了一下而已。
还是那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
民屯赏罚公平,不分夷汉,生产力还高,每户忙碌一年后,皆有结馀。
这就引得无数夷人汉人来投了,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大族私藏的人口。
他们深受大族盘剥,吃不饱穿不暖。
民屯这边制度公平,多劳多得,不用受压迫,子孙后代还可以读书习武,很多百姓奴仆自然懂得如何选择。
但大族如何能轻易让他们来投民屯?
双方立即产生了矛盾。
但大族毕竟人少,挡不住这大势,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人逃亡民屯。
大族多次向郡守抗议,但三郡郡守在刘封的授意下冷眼旁观,甚至还暗中推波助澜。
两年间东三郡大族日渐败落,人口土地粮食也皆落入官府之手。
如此一来,三郡再无大族,二十馀万人口也皆编为了民屯。
东三郡颇有了欣欣向荣之象。
“既然民屯之法有用,某立即上书吾兄全国效仿?”
二爷有些坐不住了。
二爷出身草根,对世家大族没什么好感,对读书人也没什么好感,这也造成了他傲上而恤下的性格缺陷。
如今有解决世家大族危害的办法,他自然要上书刘备全国推行。
二爷的官职是大司马,三公之一,但却是虚衔。
“二叔不可!这个法子只能用一时,用不了一世。而且还会成为朝臣的公敌。”
刘封摇了摇头。
民屯制度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一次推倒重建。
目前刘封推行民屯的地方只有东三郡、荆门和江陵三个地方。
东三郡情况特殊,本就没多少大族,最大的豪强申家也经过刘封多次打压迅速衰败了下去。
再加之他从荆州迁来了十万人口,直接碾压了大族的人数。
所以推行民屯十分的顺利。
同理,荆门和江陵的民屯制度也很顺利的推行了。
因为那两个地方多次战乱,百姓已空,推倒重来也容易。
但柤中就不行了。
不仅有梅敷这个土皇帝,还有很多荆州残存的大族,这些人很快掌握了民屯的权力,用不了几年这些民屯就会落入他们之手。
东三郡虽然好一点,但长此以往也会出问题。
别的不说,就说刘封吧。
他身为县候,有两千户的食邑,两千户在上庸差不多就是两个民屯的收入,再加之梅娘的私屯。
刘封一家就占有三个民屯的收入。
这些收入可是归刘封自己的,跟官府没有任何的关系。
蜀汉又有多少像刘封这样的达官贵人?
他们又岂会让出到手的利益?
一旦二爷提出了这个建议,那就会成为蜀汉达官贵人的公敌。
毕竟天下是少数聪明人的天下,不是普罗大众的天下。
无论如何变,都是少数人掌握最大的利益。
就算是刘封是穿越者,也无法改变这个大势。
“呵呵,某一残废之身,就算成为公敌又如何?”
关羽冷笑了一声。
现如今荆州被拿回来了,儿女也都长大成人了,他也没什么怨言了。
既然兄长拜他为三公,那就要提点有建议的意见。
就算是成为万人公敌也没关系。
他身体渐弱,也不知道有几年的活头。
刘封见二爷坚持,也无可奈何。
罢了!
虽然是二爷提出的意见,但始作俑者却是他自己。
他已经成为了孤臣,再干一次得罪人的事情也无所谓。
《炎汉史、刘封世家》——封屯田法效果显著,大司马关羽上书昭烈帝,详尽利弊,望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