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克氏针形成了一个临时的内外支架系统。
粉碎的关节面被初步稳定了下来。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甚至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接下来,是处理那些更细小的、游离的骨片。
而麻醉医生和护士们也全都停止了手上的动作,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幕。
这是研修医能做出来的操作?
这真不是一个已经做过上千次同类手术的机器?
“骨膜剥离器。”
桐生和介放下手摇钻,开始清理一块附着在韧带上的细小骨片。
他需要将这块骨片从周围的软组织上剥离下来,然后将它放回关节面的缺损处。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的操作。
就在他用剥离器的尖端轻轻触碰那块骨片时,意外发生了。
那块骨片没有象预想中那样被撬起。
它只是微微一动,然后整个关节面的结构都发生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不祥的震动。
术野里的所有骨块,都象是多米诺骨牌一样,发生了连锁的微小位移。
“隐匿性韧带撕裂合并关节不稳。”
桐生和介的动作顿了一顿。
今川织的眉头也拧了起来,她也迅速地判断出了问题所在。
桐生和介说得没错。
这是x光片和ct上都无法发现的问题。
患者在摔伤时,不仅造成了骨折,连接骨块的韧带也发生了肉眼无法察觉的撕裂。
这导致整个腕关节的稳定性远比影象学上看起来要差。
常规的复位方法在这里已经失效。
任何对单一骨块的复位操作,都会通过撕裂的韧带传导,破坏其他已经复位好的结构。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死局。
“停下,我来。”
今川织的声音传来。
现在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放弃撬拨,直接上钢板,用加压螺钉把所有东西压在一起,牺牲部分关节面平整度,以保住大的结构。
虽然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但至少可以避免关节彻底垮掉的最坏结果。
这是她这个主刀才能做的操作。
桐生和介没有理会她。
他依然维持着手持骨膜剥离器的姿势。
“我让你停下!”今川织加重了语气,“现在手术由我接管,你下去。”
而桐生和介还是没有动。
他闭上了双眼,过了两三秒之后,又再次睁开。。”
他放下了骨膜剥离器,伸出手。
器械护士愣住了,她看向主刀医生今川织。
今川织正要发作。
“别吵。”
桐生和介沉声道,甚至都没有抬起头来。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
泷川拓平张大了嘴巴,一个研修医,居然让主刀医生别吵?
器械护士也觉得这个世界疯了,同时她也不敢有所动作,因为没有主刀医生的同意。
就算是一助,说到底还是一助。
桐生和介的手在空中等了几秒,却没有等到想要的克氏针。
“拿针来。”
他微微抬起眸子,视线却是投向了今川织。
“给他。”
今川织咬了咬牙,反正都已经这样了,再怎么也不会有更坏的结果了。
但,如果这个研修医在乱来的话……
虽说没办法让他直接滚出医局,但以后她的手术,是不会再让他掺合进来了,写病历都不行!
器械护士立刻将五根更细的克氏针放在了桐生和介的手中。
桐生和介拿起第一根。
他的左手食指在术野的边缘轻轻按压,确定了第一个进针点。
第一根针,从尺骨茎突的基底部斜向穿入,目标并非骨块,而是直指腕关节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局域。
针尖穿过皮肤,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精准地刺入撕裂的韧带边缘。
他没有继续深入,而是将克氏针的尾部轻轻向外一掰。
这根克氏针,变成了一个微型的杠杆,将松弛的韧带结构瞬间拉紧。
“第二根。”
又一根针入手,桐生和介在桡骨茎突的外侧找到了另一个进针点。
这一次,针尖的目标是桡侧副韧带。
同样的动作,穿刺,然后利用针尾的杠杆作用,将桡侧的韧带结构也收紧。
手术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在干什么?
他不是在固定骨头,而是在用克氏针,重建整个腕关节的韧带张力系统。
这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操作!
泷川拓平也伸长了脖子,试图看清每一个细节。
虽然他的技艺并不精湛,但分辨别人技艺是否精湛的能力,他是有的,就象顾客不需要会做菜。
今川织陷入了沉思。
她看懂了。
桐生和介的思路,不是去一个个地固定那些不稳定的骨块,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他先用克氏针构建一个临时的韧带支架,在这个支架的作用下,所有因为韧带松弛而移位的骨块,都会被外在的张力重新约束、复位。
这个想法,天才!
但是,这需要的操作精度,根本不是人类能完成的。
腕关节周围的神经血管错综复杂,任何一毫米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第三根。”
桐生和介的嗓音依旧平稳。
这一根针,从腕关节的背侧正中穿入,目标是背侧的腕间韧带。
“第四根。”
这次,从掌侧穿入,固定住掌侧的韧带结构。。
在这个张力网络的作用下,原本已经发生微小位移的关节面,奇迹般地、缓缓地、自动地恢复到了平整的状态。
那些细碎的骨片,就象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重新按回了它们原本的位置。
整个术野,从一片混乱,变得井然有序。
“第五根。”
桐生和介拿起了最后一根克氏针。
他没有再增加新的固定点。
而是将这根针的针尖,轻轻地在四根已经固定的克氏针尾部,逐一敲击。
“叮。”
“叮。”
“叮。”
“叮。”
四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在安静的手术室里响起。
每一次敲击,都让映射的克氏针发生极其微小的振动。
这种振动通过钢针传导到韧带结构,释放掉多馀的应力,让整个张力系统达到最终的平衡。
“骨膜剥离器。”
桐生和介再次用骨剥尖端轻轻触碰到那块细小的骨片。
这次,整个关节面结构稳如磐石。
接着,他轻易地将那块骨片撬起,然后像拼图一样,严丝合缝地嵌入了关节面的缺损处。
完美。
解剖学意义上的完美复位。
至此,艺术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