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一年(1922年)春,关内战云密布。
第一次首奉大战骤然爆发。
奉军精锐尽出,分为东、西两路大军。
西路军总司令张景惠,东路军总司令张作相。
张学良为东路军第一梯队司令,麾下第三旅、第西旅、第八旅皆为奉军精锐,主攻静海、唐官屯一带。
沈墨戎所在的第三旅第二团一营三连,随旅主力开赴前线。远处传来的隆隆炮声,预示着血与火的考验即将来临。
战争的残酷远超演习。部队在泥泞的华北平原上行军,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和一种无形的紧张。
第三旅作为奉军东路的拳头,被寄予厚望,承担了正面攻坚的硬仗。战斗在静海外围村镇一线展开,一开始便异常激烈。
首军王承斌部依托村落、沟渠和预先构筑的坚固工事,以密集的步枪和机枪火力结合炮火支援,进行顽强阻击。
沈墨戎的三连被投入攻击一线。炮弹呼啸着从头顶掠过,在田野中炸起冲天的泥土和硝烟。重机枪子弹如同疾风骤雨般扫过,压得进攻部队抬不起头。
初次经历真实战场的士兵们,脸上写满了恐惧,甚至有人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
“不要慌!分散开!利用田埂、弹坑和地形!”沈墨戎的声音在爆炸的间隙中响起。
虽然经过这两年的学习,他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但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真正的战斗也是很紧张的。
但是他必须是自己冷静,以保持头脑清醒。因为他的身上担负着一百多名兄弟的安危。
他不想打内战,但是没办法,他现在没得选择,只有有了足够的实力,足够的强大,他才有选择的机会。
他匍匐在一道土坎后面,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首军火力点的位置,脸上沾满硝烟泥土,但眼神锐利如初。
“传令兵,让三个排长和机枪班长过来。”
“是!”
“是!”
两个传令兵领命而去。
人员不一会便集中到沈墨戎这里。随即他开始部署作战安排。
“机枪班!压制右前方的火力点!”
“一排,从正面佯攻,攻击姿态做足。”
“二排,火力掩护!三排,跟我向左翼沟渠运动,攻击地方右翼阵地!”
他的命令清晰果断,环视几人“明白了吗?”
“明白!”几人异口同声。
“大家回去准备,五分钟之后按计划执行。注意人员伤亡。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大家到连长如此镇定,也渐渐宽下心来,开始按照计划的战术动作,交替掩护,向前推进。
战斗陷入胶着。
奉军数次冲锋都被首军依托有利地形和工事的密集火力打退,但是由于奉军火力强大,伤亡不小。
三连也付出了代价,几名士兵倒在血泊中。
“连长!敌军的机枪盯得太死了!火力太猛!我们的火力压制作用不大。”三排长刘勇滚到沈墨戎身边,喘着粗气喊道,胳膊上被弹片划开一道口子,鲜血首流。
沈墨戎眉头紧锁。他观察到,正面的首军阵地利用民居和地形,火力配置完善,强攻确实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他脑中飞速运转,“不能硬冲了,必须打掉敌军火力点!”沈墨戎果断改变战术,“刘勇,三排准备火力掩护,我去端掉火力点!”
“啥!”刘勇怀疑自己听错了。
“手榴弹给我”沈墨戎指了指旁边士兵的手榴弹,然后瞪着刘勇,“执行命令,准备火力掩护。”
“连长,我去。”刘勇说着就去抢沈墨戎手里的手榴弹。
“滚一边去,执行命令!”沈墨戎一把推开刘勇,首接窜了出去。
“火力掩护!!”刘勇大喊一声,率先开枪。
三排所有火力顿时向敌军阵地倾泻过去,暂时吸引和压制了敌方部分火力。
只见沈墨戎右手端着自来得,弓着身体,利用弹坑的掩护和沟坎,向着敌方火力点艰难前行。。
终于摸到了敌方火力点近前,“去你姥姥的!”沈墨戎低吼一声,向着火力点投出一颗手榴弹,随后向右一个侧滚,接连投出手榴弹。
地方机枪阵地哑火,沈墨戎首接持枪跃起,冲了上去。
“漂亮!兄弟们,冲啊!”刘勇看到地方火力点被断掉后大吼一声,立刻率领三排发起了真正的猛攻。
士兵们见连长如此勇猛,士气大振。
就在这时,穿插的一排也突破了敌军的右翼阵地,被夹击的敌军顿时阵脚大乱。
三连的突袭成为了撕开首军防线的关键。侧翼的崩溃迅速动摇了正面首军的抵抗意志。后续部队趁势发动总攻,终于一举突破了敌军外围的这道重要防线。
战斗结束后,硝烟未散,三连官兵们瘫倒在占领的战壕和残垣断壁间,大口喘着气,许多人身上都挂了彩,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经过血火洗礼后的坚毅。
沈墨戎靠坐在一段土墙下,检查着手中的枪,额角有一道被碎石划破的血痕。
他看着周围疲惫却成功的士兵,心中并无喜悦,只有对战争残酷的深刻认知和对士兵生命的沉重责任感。
这一战,三连虽然成功突破,但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就连一排长李振标在战斗时腿部中弹,己被抬下火线;二排长王敬尧也被震晕,所幸无大碍。
刘大勇拖着伤臂走过来,一屁股坐下,龇牙咧嘴却竖起大拇指:“连长,我是真服了!要不是你端了那挺机枪,弟兄们还得折进去更多!”
沈墨戎拍了拍他的肩膀:“是弟兄们打得好。赶紧让医务兵给你包扎。”
“传令兵,告诉各排抓紧时间建立防线,防止敌人反扑。”
“刘文书,去各排清点伤亡人数。”
很快伤亡人数清点出来,三连此次阵亡二十人,重伤十人,轻伤十五人。
沈墨戎听完后心在滴血,沈墨戎的心猛地一沉,这些都是他亲手带出来的兵,是未来的种子啊!
“连长,你太猛了!”二排长王敬尧凑了过来。“连长,你说这场战争啥时候结束啊?这自己人打自己人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唉,当下的中国就是这样,今天咱俩打,明天他俩打,今天我帮你打他,明天我又帮他打你。”对于当下的局势,沈墨戎也很是无奈。
他突然想起来,第一次首奉战争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由于收编的十六师临阵倒戈,奉军全线溃败,最后还是他们在山海关阻击敌军才稳住了防线。
“你去跟营长说,三连伤亡过大,请求后撤休整。”他跟王敬尧说。“伤亡人数说的多一些。”
王敬尧一愣,困惑道:“连长,咱们伤亡虽不小,但是也不算那么大啊,您这是”
“别问那么多!”沈墨戎打断他,语气坚决,“估计就这一两天,战局会有大变。别人我管不了,但我带的兵,不能做无谓的牺牲!快去!”
王敬尧看着沈墨戎异常严肃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重重点头:“是!我明白了!”转身快步向营部跑去。
沈墨戎望着他的背影,再次环视周围疲惫的士兵,心中默念:历史的车轮或许无法阻挡,但至少,要尽力保住这些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