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盖着讲武堂大印的毕业考核公告,张贴在了布告栏最显眼的位置,瞬间吸引了所有学员的目光。
公告明确列出了考核结构与权重:
平时成绩: 占比百分之三十五。综合考量一年来各科日常测验、操行评语、内务纪律,体现了讲武堂注重一贯表现,而非“一考定终身”的理念。
笔试成绩: 占比百分之三十。对战术、地形、兵器、筑城、军制等主要学科进行理论闭卷考试。
实操成绩: 占比百分之二十。考核地形测绘、地图绘制、兵器分解结合与故障排除、劈刺术、马术、实弹射击等技能。
实兵对抗演习: 占比百分之十五。虽占比看似不高,但公告着重强调,此项考核乃毕业诸环中最核心、最硬核之环节,旨在检验学员实战指挥与应变之综合能力。表现极差、犯有重大疏漏者,纵前期分数尚可,亦可能不予毕业;反之,若演习中表现卓绝,纵前试稍有不足,亦有机会脱颖而出,获得优评。
整个考核周期定为十五日,其中实兵演习独占七日。具体演习方案则秘而不宣,待其他科目考核完毕后再行公布。
此公告一出,讲武堂内顿时沸腾。所有学员都清楚,这场大考不仅关乎能否顺利毕业,更首接关系到未来的前程。一旦毕业,他们便踏入了军官的行列。如赵虎这般本就是代理排长的,便可去掉“代理”二字,真正执掌一排兵权;而更多的班长、士兵则将获得宝贵的军官委任状,实现身份的跃迁。
更有诱惑力的传闻在学员中悄悄流传:此次毕业考核中表现尤为优异者,极有可能被选入少帅张学良亲自担任旅长的陆军第三混成旅!
而一贯要求严格、深受学员敬畏的战术总教官郭松龄,也将前往该旅任职。谁不知道第三混成旅是奉军着力打造的精锐,装备精良,待遇优厚,更是晋升的快车道?若能进入其中,前途不可限量!
一时间,所有学员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又兴奋的气息,每个人都铆足了劲,要在考核中搏出一个好成绩,搏一个锦绣前程。
便是沈墨戎,平静的眼眸深处也燃起了一簇火焰。
他心知肚明,若真能凭借优异成绩进入第三混成旅,便意味着他真正踏入了奉军的核心精锐体系,距离他潜藏的目标——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积累力量,以期未来有能力左右时局,或许能减少这片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战乱之苦。
接下来的日子,考核紧锣密鼓地展开。
讲堂内,笔墨无声胜有声,沈墨戎下笔从容,思路清晰,他伏案疾书,将一年所学的战术原则、地形判读、兵器参数、筑城要领倾注于试卷之上。
陌生地域的地形测绘、地图绘制,沈墨戎又是第一个完成归队的学员;其他的无论是劈刺、实弹射击、兵器分解结合,沈墨都依旧稳定发挥,马术虽非顶尖,却也己摆脱生涩,达到了合格以上的水准。
经过整整一周的紧张考核,笔试与实操项目终于全部结束。学员们虽身心疲惫,但精神却高度亢奋,因为最令人期待又紧张的实兵演习即将揭开面纱。
就在所有科目考完的当天下午,嘹亮的集合号再次响起。全体毕业班学员被召集到大操场上。教育长熙洽、总教官郭松龄等一众长官神情严肃地站在阅兵台上。
郭松龄迈步上前,目光如电,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而紧张的面孔,洪亮的声音在操场上空回荡:
“诸员!经年磨砺,今朝试刃!笔试实操己毕,接下来,便是检验尔等真正成色的时刻——毕业实兵对抗演习!”
台下鸦雀无声,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此次演习方案如下!”郭松龄展开一份文件,朗声宣读:
“一、演习想定: 模拟我军(蓝军)一个加强连,奉命夺占并固守由‘敌军’(红军)一个加强排防御之‘黑山岭’核心阵地,等待主力到达。”
“二、演习时间: 自明日起,历时七日。包括部队开进、战场侦察、组织攻击、防御部署等全部作战流程。”
“三、演习地域: 城北辉山指定地域,具体范围见分发地图。”
“西、人员编组: 所有学员随机抽签,混合编成红军、蓝军。连、排、班长等各级指挥职务,亦由学员抽签担任!”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指挥员,考验的不仅是个人技能,更是领导、决策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考核标准: 由教官团组成裁判组,随队行动,根据各级指挥员决心部署、命令执行、战术运用、伤亡交换比、最终是否达成战术目标等进行综合评定。”
“六、装备: 使用训练器材,枪械加装空包弹中弹者需按规则退出战斗。”
郭松龄合上文件,声音陡然提高:“都听清楚没有?此非儿戏,乃尔等步入军旅前最后,亦是最重要之考验!望诸员奋勇争先,展现出我讲武堂学员之风采!”
“是!长官!”台下回应声震天动地,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斗志与渴望。
沈墨戎深吸一口气,实兵对抗,随机指挥职务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毕业考试,更是他通往目标道路上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