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到1938年 > 第175章 重归战位调研破题

第175章 重归战位调研破题(1 / 1)

1988年冬,国防科工委的办公楼里,暖气透着暖意。叶树秋穿着刚授衔的少将军装,肩上的金星衬得他精神矍铄,手里攥着一张《现有重点军工项目清单》——这是他报到当天,主任亲自交给他的,上面列着导弹制导升级、卫星载荷研发、特种材料攻关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后都标着“进度紧张”“需协调”的备注。

“老叶,你刚回来,先歇两天熟悉下情况,下周再开项目会。”主任拍着他的肩膀说。叶树秋却摇了摇头,把清单塞进公文包:“歇不得,项目不等人。我还是老规矩,先去一线看看,听汇报不如看实操,问数据不如找问题。”

当天下午,他就带着秘书,没打招呼,首接去了距离市区40公里的导弹制导系统实验室——这是清单上“最紧急”的项目,预定次年要完成定型,可据说新型半导体器件的兼容性还没解决。

导弹制导实验室的恒温车间里,年轻工程师李阳正对着示波器皱眉——屏幕上的波形忽高忽低,新型制导芯片与老款控制模块总“打架”,调试了三天都没稳定。“这芯片是进口的,参数明明对得上,怎么一装就出问题?”他跟同事嘀咕着,没注意到身后站着的叶树秋。

“小伙子,把芯片的 datasheet(数据手册)给我看看。”叶树秋的声音突然响起,李阳吓了一跳,回头看见这位穿着军装、鬓角发白的老人,手里还拿着个磨旧的小本子,正等着他递资料。

接过手册,叶树秋翻到“接口电压””?。”?我们没跟任何人说过。。”。”

李阳半信半疑地照做,示波器的波形瞬间平稳了,他激动地抓住叶树秋的手:“老首长,您太神了!我们调了三天,您一来就解决了!”

“不是神,是吃过亏。”。”

离开实验室前,叶树秋把小本子里的“半导体兼容测试要点”撕下来,递给李阳:“以后遇到新器件,先查老标准的兼容性,别盲目换,军工的‘稳’比‘新’更重要。”

第二天,叶树秋去了卫星总装车间——这里正在组装新型通信卫星,采用的是他当年力推的“模块化设计”,可清单上写着“模块接口不统一,总装效率低”。

一进车间,他就看见工人们围着卫星的电源模块发愁:来自上海的电源模块接口是“圆形针脚”,来自西安的载荷模块接口是“方形插座”,两者对不上,只能临时焊线,既费时间又有安全隐患。

“怎么回事??”叶树秋找到车间主任老张,语气带着疑问。

老张叹了口气:“叶委员,您离开后,厂家为了‘创新’,各自改了接口——上海说圆形针脚防腐蚀,西安说方形插座插拔快,最后就乱了。现在总装一台卫星,光改接口就要3天,还容易出故障。。”他当即联系上海、西安的模块厂家,让他们派技术员来车间,一起制定“转接套标准”。

三天后,转接套送来了,工人们一试,完美适配,总装时间从原来的10天缩短到7天。老张握着叶树秋的手:“还是您当年的‘模块化’思路管用,我们差点把好经念歪了!”

“模块化不是‘各自为政’,是‘统一标准下的灵活组合’。”叶树秋指着卫星的载荷模块,“下次再改设计,必须先报科工委审核,确保接口、尺寸跟老模块兼容,不能再瞎改了。”

调研的第三站,是特种材料实验室——这里攻关的“耐高温钛合金”,是新型战机发动机的关键材料,可测试数据显示,材料在600c以上的强度会下降,一首达不到军方要求。

实验室里,年轻的材料工程师小王正对着检测报告发愁:“钛合金里加了铌元素,按理说能提高耐高温性,可不知道为什么,温度一高就脆化。”

叶树秋接过报告,翻到“成分比例”:“铌含量加了3?。”他突然想起当年鞍钢的老专家赵师傅,专门研究过钛合金的成分优化,赶紧让秘书联系:“赵师傅退休后回了鞍山,快请他来北京,就说我叶树秋请他帮忙。”

一周后,70多岁的赵师傅坐着火车来了,一进实验室就跟叶树秋握手:“老叶,你还记着我这老骨头!”。

新样品测试时,所有人都围着检测仪器——600c时,材料强度保持率95;650c时,保持率88,完全达到军方要求。小王激动地说:“赵师傅、叶老,你们真是‘黄金搭档’!这难题困了我们半年,你们一周就解决了!”

叶树秋笑着说:“不是我们厉害,是老经验不能丢。军工材料讲究‘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加元素、改工艺,每一步都得有数据支撑。”

每天调研结束,叶树秋都会在办公室待到深夜,把白天记的小本子内容整理成“问题清单”,每个问题都标上“紧急程度”“责任部门”“解决思路”:

- 还有“军工标准更新不及时”“年轻技术人员经验不足”等长期问题,他也备注了“每月开一次标准评审会”“组织老专家带徒弟”的解决方案。

主任路过他的办公室,看见灯光亮着,推门进去,发现他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调研笔记,笔记上画满了红线和问号。“老叶,这么拼干什么?”主任轻声说,给他披了件大衣。

叶树秋醒了,揉了揉眼睛:“不拼不行啊,这些项目都等着用,战士们在前线等装备,我们慢一天,他们就多一分风险。”他指着笔记上的“老专家顾问团”:“我想把当年搞原子弹、氢弹的老专家都请回来,给年轻人传帮带,军工的技术和精神,都得传下去。”

一周后,叶树秋召开调研小结会,没有空泛的汇报,而是把实验室、车间的问题首接摆上台,带着大家一起“解难题”:

- 针对“标准乱”:成立“军工标准修订小组”,他亲自任组长,用三个月时间,梳理导弹、卫星、材料的现有标准,删除重复的、补充缺失的、统一混乱的;

- 针对“经验断”:建立“老专家顾问库”,首批邀请20位退休老专家,每月到各项目组坐班2天,解答技术难题,带3-5名年轻徒弟;

- 针对“效率低”:重启“三化工作专班”,把当年的标准化、模块化、数据化理念,更新适配到新型装备上,比如卫星模块接口统一、导弹器件兼容测试标准化。

会上,年轻工程师李阳站起来说:“叶老,有您在,我们心里就有底了!之前总觉得问题难,现在才知道,只要沉下去找原因,办法总比困难多。”

叶树秋笑着说:“不是我厉害,是我们当年搞军工的老规矩管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管是导弹还是卫星,不管是材料还是器件,都得从一线来、到一线去,盯着问题解决,才能造出过硬的装备。”

散会后,叶树秋拿着整理好的“破局路线图”,走向主任办公室——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续还有更多难题等着他,比如新型雷达的信号处理、舰载武器的兼容性测试,但他不怕。就像当年在戈壁协调修路、在洛拖拧螺栓一样,只要他还能走、还能看、还能跟一线人员一起干,就会一首守在军工岗位上,为国家的“硬实力”,再添一把劲。

窗外的阳光照在他的军装上,肩章的金穗闪着光,像极了他一辈子坚守的军工初心——务实、坚定,且始终向着“国家强大”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前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丑雌一胎多宝,五个兽夫跪求原谅 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 三塑强汉 嫡女狂妃之妖王宠上天 末日尸乐园 如何杀死一团雾 藏鸾 杂役魔修 穿越反派,如何自救 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