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到1938年 > 第106章打击庞县驻地的鬼子势力

第106章打击庞县驻地的鬼子势力(1 / 1)

沂蒙山区的晨雾还没散,叶树秋在临时指挥所的沙盘前,用木棍圈出三个红点 —— 城东炮楼是鬼子在庞县的核心前哨,而它西侧的西坡检查站、北侧的北河检查站,像两根 “钉子” 卡住新一团驻地的进出路。“这三个点不除,咱们练兵、种粮都不安生。” 他回头看向三个营长,“一营善山地游击,二营精夜战爆破,三营懂困守攻心,你们轮着上,打一场‘拔钉战’,既要赢,还要少伤亡。”

一营营长林锐、二营营长韩峰、三营营长赵磊齐声应道:“保证完成任务!”

叶树秋筹划拔除西坡检查站时,首先找到三道河村的老猎户李大爷。“这山是俺们的命根,鬼子在哪块石头藏岗哨,俺闭着眼都能摸准。” 李大爷带着一营战士钻进灌木丛,在石壁上刻下暗号 —— 三角代表机枪位,圆圈代表伪军岗亭,还标出了鬼子换岗时必经的 “猫腰石” 窄路。

战斗前三天,12 岁的儿童团员王小丫成了关键 “通信员”。她每天背着猪草筐在检查站附近放牛,用 “牛绳甩三下” 表示鬼子在岗,“筐子歪肩” 表示有援兵。叶树秋根据她的信号调整部署:“等小丫把牛赶到检查站东侧老槐树下,二营就从西侧摸上去。”

夜袭当晚,李大爷带着爆破组沿他开辟的 “獾子道” 绕到岗亭后方,王小丫突然把牛惊得哞叫,吸引鬼子注意力。战士们借着牛叫掩护炸开木门,仅用 7 分钟就解决战斗,缴获的轻机枪后来被民兵用于护村 —— 这正是叶树秋 “群众探路、军民合击” 策略的实践。

西坡检查站坐落在半山腰,西周是稀疏的灌木丛,鬼子派了 6 个兵、12 个伪军驻守,岗亭上架着一挺轻机枪,负责监视进山的小路。韩峰选在入夜后行动,带着二营 30 名战士,每人揣着两个 “土家伙”—— 装满鞭炮的竹筒、裹着煤油布的柴捆。

“一组带竹筒去北边山坡,二组跟我炸岗亭,三组堵后门!” 韩峰压低声音分完工,战士们借着树影摸向检查站。北边山坡上,战士们点燃竹筒,“噼里啪啦” 的声响瞬间传开,像极了机枪扫射。岗亭里的鬼子慌了,以为北边来了大部队,赶紧把机枪调过去,对着黑暗乱扫。

韩峰趁机带着二组摸到岗亭下,把炸药包贴在木门上,拉燃引线后迅速后撤。“轰” 的一声,岗亭木门被炸得粉碎,战士们端着枪冲进去,大喊 “缴枪不杀”。伪军本就不想卖命,见状纷纷扔了枪;两个负隅顽抗的鬼子,被战士们当场击毙。

后门的三组也没闲着,堵住了想逃跑的 4 个鬼子,缴获了 15 支步枪、两箱子弹。临走前,韩峰让人在检查站墙上刷上 “八路军保家卫国” 的红漆,又把伪军的旧军装堆在门口 —— 这是给城东炮楼的 “信号”,告诉他们检查站己经易主。

北河检查站靠在河边,鬼子每天清晨会有一艘木船,从济南运粮食和药品过来,由 3 个鬼子、5 个伪军押送。林锐摸清规律后,带着一营战士,伪装成渔民,驾着三艘小渔船,在河道拐弯处埋伏。

得知鬼子每周三清晨从北河运粮,叶树秋召集河边渔村的 16 名渔民开动员会:“咱们不用拿枪,把渔网撒对地方就是立大功。” 渔民们根据经验建议:“河道拐弯处水流急,渔网能缠住船舵,鬼子准停船。”

伏击当天,渔民周大叔带着三个儿子驾着渔船先行,把浸了桐油的渔网沉在水下。当鬼子粮船驶入弯道,周大叔突然撒下浮网缠住桅杆,船上战士立刻开火。混乱中,两名中弹的战士掉进河里,渔妇们划着小舢板冲上去,用渔家的 “水葫芦”(羊皮救生袋)把伤员拖上岸。

后方的王婶带着妇女救国会早在山洞里搭好临时救护站,她们用烧开的艾草水清洗伤口,把自家仅存的鸡蛋煮成蛋羹喂伤员,还把丈夫的棉袄撕成绷带。叶树秋后来在总结会上说:“没有渔民的渔网堵船,没有红嫂的鸡蛋养伤,这仗打不这么利落。”

天刚蒙蒙亮,鬼子的木船果然慢悠悠地飘过来,船头的伪军还哼着小调。林锐使了个眼色,渔民打扮的战士们突然把渔网撒出去,渔网缠住了木船的螺旋桨,船一下子停住了。

“怎么回事?” 船上的鬼子探头查看,林锐立刻下令 “打”!小渔船上的机枪突然开火,船尾的鬼子应声倒地。战士们跳上木船,伪军吓得缩在船舱里,乖乖举手投降;剩下的鬼子想跳河逃跑,被埋伏在岸边的战士们一一抓获。

这次伏击,不仅缴获了 800 斤小米、一箱磺胺粉,还抓了 3 个鬼子俘虏。林锐让人把粮食分给周边村民,村民们高兴得围着战士们道谢,有个老渔民还主动说:“叶团长要是还需要船,俺们村的渔船随叫随到!

接连丢了两个检查站,城东镇炮楼里的鬼子慌了 —— 炮楼里有 25 个鬼子、20 个伪军,虽然有两挺重机枪、一门小炮,但补给线被断了,粮缸里的米只够吃三天,井水也开始发浑。赵磊带着三营,在炮楼周围挖了战壕,又派战士们在附近山林里巡逻,彻底把炮楼围了起来。

白天,三营战士们不打枪,就对着炮楼喊:“鬼子听着!你们的补给被截了,济南的援兵也来不了,再不投降,就等着饿死吧!”

晚上,战士们就往炮楼底下扔 “劝降信”,信上写着 “投降不杀,还能回家见亲人”;要是鬼子敢开枪,就用迫击炮打几发空弹,震得炮楼里的土渣往下掉。伪军更是慌了,有个伪军偷偷扔了张纸条下来,说 “想投降,就是怕鬼子报复”。

第三天中午,炮楼里的伪军先扛不住了,趁鬼子不注意,悄悄打开了炮楼小门,举着白毛巾出来投降。剩下的鬼子见势不妙,想从后门突围,刚冲出来就掉进三营挖的陷阱里,被战士们围了个正着。最终,18 个鬼子投降,7 个负隅顽抗的被击毙。

当叶树秋赶到城东镇炮楼时,战士们正把缴获的重机枪、小炮搬到马车上,村民们提着鸡蛋、烙饼,围着战士们说笑着。“叶团长,这下好了,咱们去县城再也不用怕鬼子查了!” 村民王大叔拉着叶树秋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叶树秋看着眼前的景象,对三个营长说:“咱们这仗打得好,不仅拔了钉子,还得了民心。接下来,咱们就用这炮楼当据点,再往庞源镇、怀来镇推进,把庞县靠近沂蒙山区的鬼子彻底赶出去!”

夕阳下,炮楼的红旗迎风招展,远处的山林里,战士们和村民们一起搬运物资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军民同心的画面 —— 新一团的 “轮战拔钉”,不仅打通了驻地的进出路,更给庞县根据地的发展,铺了一条坚实的路。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在中欧当上帝! 星铁:开局浮黎碎了怎么办 废柴混沌仙王 开局暴打贵妃,被封西凉王 想养个长生徒弟 圣品镇妖师 我还能在规则怪谈里塌房不成? 重生律师,14亿人奉我为法神! 罗小黑战记外传:渊 我在大清卷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