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营根据地的晒谷场上,秋风卷着谷糠飘过,三百多名矿工整齐地站成十列,每个人都穿着洗得发白的新军装,腰间扎着牛皮腰带,虽然肩膀还没完全褪去扛煤的劳损痕迹,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刚劲 —— 这是他们在根据地休养一个月后,主动报名加入独立营的队伍。
“俺们在煤矿受够了鬼子的气!现在有枪有队伍,俺们要跟着八路军打鬼子,救更多像俺们一样的人!” 矿工王小虎站在队伍前排,黝黑的脸上满是激动,手里紧紧攥着刚领到的汉阳造,枪托还沾着新漆的味道。他身边的李柱子也举着枪,身后跟着十几个懂机械的矿工,他们不仅要参军,还主动提出 “训练之余帮兵工厂修机床”,把机械技能用到抗日上。
周强营长站在土台上,看着眼前的队伍,声音洪亮:“欢迎兄弟们加入独立营!从今天起,咱们就是一家人,一起练本事、打鬼子、守根据地!现在宣布,独立营正式满编,共 600 人,下辖三个连,每个连加强侦察排和警卫班,咱们要建成能打、能守、能支援的硬队伍!”
叶树秋作为一连连长,负责制定混编训练计划。他深知矿工们体力充沛(常年扛煤练出的耐力),但缺乏战术经验,特意把训练分成 “体能强化 + 基础战术” 两部分:
?体能训练:每天清晨的 “负重越野”,矿工们背着 20 斤重的沙袋,沿着野猪沟小路跑 5 公里,老战士们跟在旁边指导呼吸节奏;正午的 “攀爬训练”,在山涧旁的岩壁上固定绳索,矿工们凭借扛煤练出的臂力,很快就能爬上 5 米高的岩壁,有的甚至比老战士还快。
?战术基础:由侦察排长王虎带教 “隐蔽接敌”,教大家在山林里利用灌木丛、岩石伪装,矿工们熟悉山地环境(不少人以前是山区樵夫),学起来格外快;二排长陈峰负责 “枪械操作”,从握枪姿势、瞄准技巧到拆枪组装,手把手教,李柱子还琢磨出 “快速装弹法”—— 把子弹排在木板上,装弹时一次能抓三发,比传统方法快两倍,很快在全连推广。
针对十几名懂机械的矿工,叶树秋专门安排 “战场抢修” 训练:
?李柱子带着机械矿工,在训练场模拟 “枪械故障” 场景 —— 故意让步枪卡壳、机枪哑火,矿工们背着迷你工具包(从兵工厂调的小扳手、锉刀),3 分钟内就能拆修完毕,比老修理兵还快;
?他们还跟着兵工厂的老张学 “简易炸药制作”,把肥田肥提纯、混合硫磺木炭的流程练得熟练,甚至能在野外利用石头、废铁做临时地雷,成了连里的 “技术支援组”。
新到任的指导员万丰原(原 372 团参谋)则擅长 “战术协同”的混编小组,进行 “攻防演练”:老战士带矿工守阵地,教他们利用地形架机枪、埋地雷;矿工们则发挥体力优势,快速挖战壕、搬石头筑掩体,一次演练下来,混编小组的配合就默契了不少。
“叶连长,你看俺们这掩体挖得咋样?” 王小虎擦着汗,指着刚挖好的半人深战壕,战壕边缘还堆着石头,能挡子弹。叶树秋点头:“不错!再在战壕前埋两颗地雷,鬼子来了就别想靠近!”
?一连下辖:三个步兵排(共 120 人)、一个侦察排(30 人)、一个警卫班(12 人),总计162 人,其余人员补充二连、三连;
?一排(副连长刘明兼任排长):以老战士为主,搭配 20 名体力最强的矿工,负责 “正面突击”,装备全连最好的武器(4 挺轻机枪、50 支新修复的三八大盖);
?二排(排长陈峰):老战士与矿工各半,擅长 “侧翼迂回”,训练时专门练 “快速穿插”,能在山林里绕到 “敌人” 后方,打伏击最管用;
?三排(排长李会,原独立连老兵):以矿工为主,搭配老战士,负责 “阵地防御”,矿工们挖战壕、筑掩体的速度快,还能在阵地前埋地雷、设障碍,是连里的 “防守主力”;
?侦察排(排长王虎):全连选拔的 30 名精锐,一半老侦察兵、一半熟悉山地的矿工,负责侦察敌情、摸清路线,每次训练都要深入狮口镇外围,带回伪军布防的最新消息;
?警卫班(班长冯刚,原叶树秋警卫员):12 名枪法准、反应快的战士,负责连部安全、保护武器库,冯刚还教大家 “近身格斗”,用刺刀、枪托快速制敌。
为了让各排配合默契,叶树秋每周组织一次 “全连协同演练”:模拟 “鬼子进攻野猪沟”,三排先在山涧旁设防御阵地,埋地雷、架机枪;侦察排提前摸清 “鬼子” 路线,给连部报信;一排从正面阻击,二排绕到侧翼突击,机械矿工则在后方 “抢修武器”“制作临时炸药”,警卫班保护连部和伤员。
每次演练后,万丰原都会组织 “复盘会”,让老战士和矿工们一起讨论 “哪里打得好、哪里要改进”。有次演练中,矿工班的战壕被 “鬼子” 突破,老战士们立刻带着他们退到第二道防线,还教他们 “交替掩护撤退”,下次演练时,矿工们就学会了 “边打边撤”,再也没让 “敌人” 轻易突破。
一个月后,混编训练初见成效。在独立营的 “比武大会” 上,一连的表现格外亮眼:
?体能比武中,矿工王小虎夺得 “负重越野” 第一名,跑 5 公里仅用 22 分钟,比第二名快 1 分钟;
?战术比武中,二排的混编小组模拟 “伏击伪军粮车”,3 分钟内解决 “敌人”,缴获全部 “粮食”,零伤亡;
?技术比武中,李柱子带领的机械组,10 分钟内修复 5 支故障步枪、制作 3 颗临时地雷,被周强营长评为 “全营技术标兵组”。
夕阳下的训练场上,战士们和矿工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训练心得。王小虎给老战士们讲煤矿里的事,老战士们给矿工们讲反扫荡的战斗经历;李柱子和王虎讨论 “如何用侦察 + 技术支援打伏击”,万丰原则在旁边记录,准备把这些经验整理成 “混编训练手册”,在全营推广。
叶树秋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踏实了 ——600 人的满编队伍,不仅人数够了,更重要的是人心齐、技能强,有老战士的战术经验,有矿工的体力和技术,还有兵工厂的武器支援,下次再打狮口镇、守野猪沟,再也不是 “以少打多”,而是有底气、有实力的硬对抗。
“叶连长,下次打鬼子,俺们一排保证冲在最前面!” 刘明拍着胸脯说。叶树秋笑着点头,望向远处的狮口镇方向:“快了!等咱们再练半个月,就去摸摸狮口镇的伪军据点,让他们知道,咱们独立营满编了,不好惹了!”
训练场上的口号声再次响起,“练强本事!打跑鬼子!” 的声音顺着山涧飘远,落在李家坡的窑洞里、兵工厂的机床旁,也落在每个战士和矿工的心里 —— 这是独立营的底气,也是根据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