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天齐给的是一叠拇指厚的资料,这里面有文字,也有很多图纸、公式。
即便林玉书前世因为个人爱好学过一些机械方面的知识,看起来也很吃力,神色越来越凝重。
这下她总算明白项天齐为何会选择来这个地方吃饭了,这里静谧无人打扰,保密性也足够强,不用担心这份资料里面的内容泄露出去。
不知过去了多久,项天齐杯子里的热水都续了三次。
林玉书这才极为慎重的将材料还回去,“项教授,你这就为难我了,机械方面的事我并不熟悉。”
“不要着急否认自己,你可以。”
项天齐态度极为笃定。
当初研发工农-12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林玉书在机械方面也有一定的天赋。
若是转行学机械,未来的成就不会比他低。
林玉书还是坚持摇头。
她猜测项天齐主动带着保密资料来找她,多半是真遇到了技术难题,但这帮她真不见得能帮上。
“项教授,我就是一个搞农业的,顶多研究研究农用机械,什么插秧机、自动收割机、植树机这种我熟,可你这里面的完全是我不熟悉的领域。”
尤其是,不少图纸旁边还画着鲜红的五角星。
林玉书就算看不明白这种标识背后的含义,也能感觉到意义非凡,责任重大。
“科学无国界,研究不分领域,虽说机械不同,但基础理论是相通的。
项天齐仍旧坚持。
“玉书同志,我知道你的顾虑,不必担心,我带资料出来之前已经和上级领导沟通过了,获得批准了的,不存在违规的情况。
你若是看出点什么门道来,尽管放心大胆的说。”
项天齐将最近他所在的小组遇到的难题,结合实际情况逐一同林玉书解释。
他们小组主要是研究发动机的动力提升问题。
当初项天齐能被破格纳入研究所,也是因为工农-12拖拉机动力系统的特殊性,而这个成就当初可是他和林玉书一起研究出来的。
同样的方法,用来套在他们小组的发动机上却不能体现出同样效果。
林玉书也蹙眉沉思。
下巴托在掌心处,小脸皱成了一团。
“不应该啊,按理说不管是拖拉机,还是你们小组的发动机,都是使用的内燃发动机,原理都是一样的。
只要优化提升,再解决不必要的环节,提升动力是必然的事。”
在后世,动力提升已经有一整套极为成熟的理论。
以林玉书的视角来看,并不知晓自己的一句无心之言,给项天齐带来了多大的震撼。
眼镜背后略显疲惫的一双眼睛,瞬间绽放出了耀眼的亮光。
“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项天齐一惊一乍的模样,吓得林玉书一激灵。
幸亏接触的时间长,知道他就是这性子,很快稳住情绪,认真回想了下自己刚才说的原话。
“提升动力?”
“不是这句,再往前,前一句。”
项天齐神色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全新的解题思路。
林玉书试探道,“那优化提升,解决掉不必要的环节?”
“对对对,就是这个词,优化!”
项天齐猛地一拍的脑门,“我之前怎么没能想到,工农-12动力能提升不完全靠四缸驱动的功能,最牛逼的还是你之前提出的,燃油系统优化。”
增加缸体数量只是表层方法,解决发动机燃油系统耗油高、燃烧不够充分的问题,才是提升工农-12动力的关键。
同理,在他们小组的发动机问题上,也可以借用这一理论。
对发动机的系统逐一进行优化,动力提升就是必然的事。
“玉书同志,我送你出巷子,麻烦你待会儿自己回去,我得赶紧回研究所一趟向上级汇报。”
项天齐为了搞研究不顾一切的做事风格,林玉书早就有所体会。
淡笑道,“能帮到您就行,项教授既然想通了就赶紧回去忙活吧。”
项天齐还是坚持将她送出这一片巷子,这才一路狂奔回研究所。
天已经开始黑了。
主街道上的人不多,林玉书找了个人问了下方向,得知距离她下榻的招待所并不远,索性也就慢悠悠的踩着雪走回去。
走出一段路后,天空下起了小雪。
林玉书将围巾被取下来遮住脑袋,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从她身侧猛地一个急转弯,溅起一地雪渣子。
“什么人啊,开车也不看着点。”
林玉书冲着远去的吉普车小声抱怨,殊不知,车内的人此刻眼里的震惊不比她小。
驾驶座位上。
霍世勋目视前方,尽量保持着气息平稳。
但战栗的睫毛还是暴露了他此刻的心情,激动到瞳孔微张,难以置信。
他怎么会在京都的街头上看到了自己妻子!
京都离东山岛好几百公里,即便是从海城出发也得坐上一天一夜的火车。
况且,没有特殊事由,林玉书怎么会来京都?
霍世勋越想思绪越复杂。
这一刻,他迫切的想要知道,林玉书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吉普车内的颠簸惊醒了后座上假寐的中年男人,睁开眼的瞬间立马警惕的抱紧手里的公文包。
见四周没有异常后,这才小心放下戒备。
中年男人眼底一片青黑,气质儒雅,五官上瞧着和霍世勋还有几分相似。
“世勋,这些天你也辛苦了,等到了前面的研究所,你把我放下来就行,我自己进去。”
“不行,我的任务是随时贴身跟在您身边,保护您的安全。”
分明是关心的话语,却透着几分执拗,坚决不肯回头看他一眼。
霍振华悄无声息的叹了一口气,明白儿子是将自己怨上了。
即便他有不容置疑的理由,但这十年来的亏欠和缺席,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抚平的。
吉普车一路畅通无阻的驶进机械研究所。
到了最核心的位置,霍世勋检查完周围情况后,这才打开车门。
万文娟等研究所高层领导人立马上前迎接,“霍院士,我们总算等到您了,新一批设备已经成功运送进来了,现在就等着您检查完了。”
“好,带我过去。”
回归工作状态,霍振华强打起精神迈步走在前方,一众科研人员紧随其后。
霍世勋则不动声色的跟随在霍振华三步外的距离,眼神略过人群,随时注意着周围的动静。
忽然,他的视线在看到人群中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男人脸时,脚步一顿。
那双眼睛,和林玉书长得也太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