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藩 > 第21章货币新策

第21章货币新策(1 / 1)

交趾的雨季来得猝不及防,豆大的雨点敲打着汉王府的琉璃瓦,在廊下汇成细流。朱高煦负手立在窗前,望着庭院中忙碌的景象。从满者伯夷运回的战利品堆积如山,象牙、香料、金银器皿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十馀名帐房先生披着蓑衣,仍在紧张地清点着。

“王爷,市舶司又送来急报。”于仁抱着一摞帐本匆匆走来,衣摆已被雨水打湿,“上月暹罗商队的三船香料,因钱币折算问题险些告吹。各地商贾都在抱怨货币混乱,严重影响了交易。”

朱高煦接过帐本,目光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兑换记录。他随手翻开一页,指着斑驳的墨迹道:“暹罗的铜钱成色不足却要按足值计算,倭国的银币含银量不到七成。这样混乱的货币体系,如何能支撑南洋贸易?是时候给他们定下规矩了!”

三日后,雨过天晴。汉王府议事厅内沉香袅袅,宁王府的公孙明轻摇羽扇,沉吟道:“铸币之事关系国本,陛下那边……”

“正是此理。”吴王府的李景隆连忙接话,“三藩在海外刚站稳脚跟,何必招惹是非?”

朱高煦不疾不徐地取出一个紫檀木盒。盒盖开启的瞬间,三枚精心打造的钱币在烛光下流光溢彩。最上面的金币刻着太祖朱元璋不怒自威的侧像,连眼角的细纹都清淅可见;银币上马皇后的面容慈祥庄重,发髻上的珠花栩栩如生;铜币上朱棣的眉宇间尽显雄主气度,龙纹环绕,气势非凡。

“这是蒸汽冲压的样品。”朱高煦将一枚银币弹向空中,钱币划出一道闪亮的弧线,“比传统浇铸清淅十倍,防伪更胜百倍。更重要的是,”他意味深长地看向二人,“这是经陛下特许的。”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通报声:“户部侍郎张大人到——”

张昶风尘仆仆地迈进厅堂,官袍下摆还沾着泥点。他目光扫过桌上样品时明显一怔,随即整了整衣冠,展开明黄圣旨:“陛下有旨——”

厅内众人齐齐跪拜。张昶朗声宣读:“满者伯夷赔款,朝廷取七成,三藩各得一分。另准交趾试行新币,着汉王总理,宁、吴二王协理。”

旨意念毕,厅内一片寂静。朱高煦率先开口:“臣领旨。”他起身时,瞥见公孙明与李景隆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

待张昶落座后,朱高煦示意于仁奉茶。“张大人一路辛苦。”朱高煦神色如常,“不知陛下对赔款分配可还有其它指示?”

张昶抿了口茶,缓缓道:“陛下说,三藩此次立下大功,本应厚赏。但北方治理黄河、疏通运河,再加之陛下有意迁都北平、新建皇宫,户部实在捉襟见肘。”

“这是自然。”朱高煦颔首,“不过张大人也看到了,交趾如今百业待兴,铸币、修路、建港,样样都需要钱,不过本王也知晓朝廷的难处!”

说完他咬咬牙,似是做出什么决定,“朝廷有事,我等身为藩王自当鼎力相助,不如就由本王先行垫付朝廷应得的七成赔款,但朝廷需免除交趾今年赋税。满者伯夷今后的赔款直接由本王收取八成,宁、吴二王各得一成如何?”

张昶沉吟片刻:“王爷体恤朝廷难处,下官感佩。只是不知王爷如何筹措这笔巨款?”

朱高煦微微一笑:“这些年在南洋经营,略有些积蓄。况且,”他指了指窗外码头上络绎不绝的商船,“交趾的商税,足以支撑。”

协议既成,新币的推行立即展开。朱高煦亲自督造铸币工坊,引进最新式的蒸汽冲压机。老工匠林老三带着徒弟们日夜赶工,第一批新币很快铸造完成。

然而新币推行的过程并不顺利。这日,于仁忧心忡忡地来报:“王爷,新币成色太好,商贾们都囤积起来,市面上反而流通不畅。”

朱高煦闻言沉思片刻,随即展颜:“此事好办,即日起交趾全境赋税一律改用新币缴纳。命‘市舶司’转司外币兑换,按成色、重量折算,拒收纸币。再设‘太平仓’,农民可售粮换币纳税,官府以公允价格收购。”

新政推行月馀,效果显著。码头上设立的钱庄前,各国商人排起长队兑换新币。市舶司的帐簿上,每日兑换金额节节攀升。

这日,朱高煦正在审阅市舶司的奏报,于仁疾步而来:“王爷,京师八百里加急!陛下对新币样品大加赞赏,特准在三藩之地推行!”

朱高煦接过密函,嘴角泛起笑意。他走到窗前,望着码头上忙碌的景象。忽然,他想起什么,转身对于仁道:“再过三月便是万寿节了吧?备二十万枚新铸银币,一万枚新铸金币,装箱运往京师,就说是儿臣给父皇的寿礼。”

于仁一怔:“王爷,朝廷刚免了我们今年赋税,这……”

“不一样。”朱高煦轻笑,“赋税入国库,寿礼进内帑。父皇这些年为国事操劳,内帑怕是早就空了。”二十万枚银币精心装箱,由专人押运送往京师。

京师紫禁城内,朱棣正为迁都之事发愁。户部尚书天天哭穷,太子推行的新政又阻力重重。这日,他正与内阁商议北平新建皇宫的经费问题,忽闻太监来报:“陛下,汉王派人送来万寿节贺礼。”

当二十箱银币和一箱金币抬进大殿时,满朝文武都惊呆了。箱盖开启的瞬间,新铸的金银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朱元璋和马皇后的肖象栩栩如生。

朱棣拿起一枚银币,指尖微微发颤。他想起这些年户部天天哭穷,太子变法迟迟没有进展,唯有这个远在海外的儿子,明明免了他今年的赋税,却换个方式又送回来了。

“好孩子……”朱棣喃喃自语,将银币紧紧攥在手中。

这时,户部尚书突然出列:“陛下,北平新建皇宫正缺经费,不如从内帑中……”

“住口!”朱棣猛地打断,将银币重重拍在案上,“这是朕的儿子给朕的寿礼!”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唯有银币在案上旋转的嗡鸣声久久回荡。

夜幕降临,交趾港的灯火次第亮起。朱高煦独立楼头,望着海面上往来如织的商船。新币的推行比预期顺利,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王爷,京师来信。”于仁悄步上前,“太子殿下已开始推行新政,但阻力不小。杨士奇大人来信说,希望我们能派几个懂新政的人去帮忙。”

朱高煦轻轻“恩”了一声。他想起昨日在码头见到的那个暹罗商人,对方捧着新币时眼中闪过的惊艳。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些刻着大明皇室肖象的钱币,会随着商船驶向更远的海洋。

海风送来咸湿的气息,也送来了新时代的潮声。在这潮声中,他仿佛听到了一个崭新时代的脚步声。这个时代里,会有蒸汽驱动的巨轮,有联通四海的贸易,还有一个用新币构筑的金融帝国。而这一切,都将从这枚小小的银币开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天青之道法自然 我在星墟苟成农场主 海贼之铠铠果实,开局纯金到手 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 综漫:从鬼灭之刃开始卍解 小纨绔靠贴贴拿下未来首辅 道门混子:我能杀你两次 中国桃色大案纪实 红棺咒:明清轮回 表白警花后,我带老丈人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