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藩 > 第8章他还得谢谢咱们

第8章他还得谢谢咱们(1 / 1)

暮春的晨光通过雕花木窗,在汉王府的书房地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朱高煦搁下手中的狼毫笔,望着窗外抽新芽的梧桐树微微出神。总管太监轻手轻脚地进来,递上一封烫金请柬。

“王爷,赵王府送来的。三爷的禁足令今日解了,特请王爷过府一叙。”

朱高煦展开请柬,嘴角泛起一丝笑意。他这个三弟,被关了一个月怕是早就闷坏了。

赵王府的后院里,果然热闹非凡。朱高煦刚穿过垂花门,就听见朱高燧洪亮的嗓音在指挥着:“放那只‘金翅大将军’!对,就咬它的后腿!”

但见海棠树下围着一群小太监,朱高燧蹲在石凳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蛐蛐罐。一只通体金黄的蛐蛐在罐中左冲右突,引得众人连连喝彩。

“三弟好雅兴。”朱高煦含笑走近。

朱高燧闻声抬头,顿时喜形于色:“二哥!你可算来了!”他连忙挥手屏退左右,“都退下吧,本王要与汉王说会话。”

待众人退去,兄弟二人在石凳上坐下。朱高煦仔细端详着弟弟,发现他虽被禁足一月,面色却红润了许多,不禁笑道:“看来这一个月,三弟倒是养得不错。”

“托二哥的福。”朱高燧给兄长斟了杯茶,欲言又止,“只是不知柳姑娘她”

朱高煦会意一笑:“三弟放心,为兄早已打点妥当。这一个月来,每日都派人去画舫照应,柳姑娘一切安好。画舫上的人都知道她是赵王看上的人,无人敢怠慢。”

正说着,管家匆匆来报:“王爷,坤宁宫来人传话,皇后娘娘请二位王爷入宫用膳。”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心知这顿宴席不简单。

坤宁宫内,徐皇后端坐在凤椅上,面色凝重。见两个儿子进来,她轻叹一声:“燧儿,你可知错?”

朱高燧连忙跪下行礼:“儿臣知错,让母后忧心了。”

“起来吧。”徐皇后示意宫女布菜,“你父皇虽然生气,但终究念在你立下战功。只是这纳妾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宴席间,徐皇后细细询问柳如烟的来历。当她得知柳如烟本是书香门第出身,因家道中落才沦落风尘,不禁动了几分恻隐之心。

“既然如此,不如让张辅认她作义女,全了皇家体面。”徐皇后最终松口,“只是燧儿需记住,此事不可张扬。”

三日后,张辅代其父张玉收柳如烟为义女,改名张秀宁。而秦淮河画舫上的柳如烟,则“病逝”于数日前。

纳妾礼办得颇为低调。赵王府虽张灯结彩,却未大肆宴请。朱高炽和朱高煦前来道贺时,只见府中布置得十分精致,却不见多少宾客。

“大哥、二哥!”朱高燧身着绛红色吉服,满面春风地迎上前来。

朱高炽微微颔首:“三弟,今日是你大喜之日,但切记不可太过招摇。”

正当兄弟三人叙话时,管家来报:“王爷,定国公府、成国公府、英国公府的几位公子前来道贺。”

朱高燧眼睛一亮:“快请!”

只见一群锦衣青年谈笑而来,为首的正是定国公徐景昌。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勋贵子弟中的次子、庶子,与朱高燧素来交好。

“三哥,恭喜恭喜!”徐景昌拱手笑道,“听说新嫂子才貌双全,什么时候让兄弟们见见?”

宴席上,这些年轻人推杯换盏,好不热闹。朱高煦冷眼旁观,发现其中不乏有心之人,暗暗记下几个过分殷勤的面孔。

礼成三日后,朱高燧兴冲冲地来到汉王府。一进书房就迫不及待地说:“二哥,现在是时候找解缙算帐了!我想到个主意,找几个侍卫趁他下朝时”

“套上麻袋打一顿?”朱高煦头也不抬地批阅文书,“三弟,你这法子太过儿戏。”

朱高燧挠挠头:“那让锦衣卫查查他的底细?总能找到些把柄。”

“不可。”朱高煦放下笔,正色道,“锦衣卫是天子耳目,岂可私用?”

朱高燧泄气地坐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就这么算了?”

朱高煦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三弟,解缙助你成就金玉良缘,我们不该谢他吗?”

“谢他?”朱高燧瞪大眼睛,“他给我下绊子,我还要谢他?”

“正是。”朱高煦从容道,“解缙最爱权势,如今他主持《永乐大典》的编撰。若我们奏请父皇扩大收录范围,将边疆土司、藩属国的典籍都收录进去,你说他会如何?”

朱高燧恍然大悟:“工作量翻倍!他怕是要忙得焦头烂额!”

“不仅如此。”朱高煦眼中闪过瑞智的光芒,“父皇必定会让他暂停其他事务,专心编书。一个爱权之人被调离权力中心,这滋味”

朱高燧抚掌大笑:“妙啊!二哥此计高明!真是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就这,他还得谢谢咱们!”

次日朝会,朱高燧出列奏道:“儿臣以为,《永乐大典》当广收博采,不仅中原典籍,边疆土司、藩属国的文献也该收录。如此方能彰显我大明海纳百川之气度。”

朱棣闻言大悦:“燧儿此议甚好!解爱卿,朕命你专心编撰,务必要将天下典籍尽收其中!”

解缙脸色一阵青白,却不得不领旨谢恩。退朝时,他在宫道上拦住朱高煦,低声道:“汉王殿下好手段。”

朱高煦含笑回礼:“解大人言重了。编篡《永乐大典》乃千秋功业,大人必定青史留名。”

望着解缙悻悻而去的背影,朱高煦嘴角微扬。这一招,既全了朝廷体面,又让解缙自食苦果。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上,有时候,明升暗降才是最高明的报复。

当日晚些时候,朱高煦特意去了一趟文渊阁。只见解缙正在堆积如山的典籍前愁眉不展,见到朱高煦,勉强起身行礼。

“解大人不必多礼。”朱高煦故作关切,“编篡大典可还顺利?”

解缙苦笑道:“殿下也看到了,这工程浩大,非一朝一夕可成。”

“解学士乃当世大儒,必能胜任。”朱高煦意味深长地说,“只是本王听说,云南黔国公送来一批彝文典籍,解大人可要仔细校勘。”

解缙脸色更加难看。这些少数民族文本他本就不熟,如今还要一一校勘,简直是要他的老命。

从文渊阁出来,朱高煦遇见了前来查阅典籍的姚广孝。这位高僧含笑行礼:“汉王殿下此计,可谓一箭双雕。”

朱高煦淡然道:“大师说笑了,本王不过是为朝廷着想。”

姚广孝意味深长地说:“解缙此人,才高气傲,迟早惹祸。殿下此举,或许反倒救了他一命。”

朱高煦心中一动,想起历史上解缙的结局,不禁默然。

回到王府,朱高燧早已等侯多时。他兴奋地说:“二哥,这下可算出气了!”

朱高煦却正色道:“三弟,此事到此为止。解缙既然已经受到教训,我们便不要再穷追猛打。”

朱高燧不解:“为何?他当初可是想要我们的难看!”

“朝堂之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朱高煦教导弟弟,“今日我们占理,若得理不饶人,反倒落了下乘。”

朱高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数月后,《永乐大典》的编篡工作果然进展缓慢。解缙终日埋首典籍,再无暇他顾。而朱高燧则安心在家陪伴娇妻,偶尔与兄长研讨兵法,日子过得甚是惬意。

这日,朱棣召见两个儿子,询问安南之事的后续安排。谈完正事,朱棣忽然问道:“听说解缙近来专心编书,倒是安分了许多。”

朱高煦躬敬回道:“解大人尽心王事,乃朝廷之福。”

朱棣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你们兄弟能这般识大体,朕心甚慰。”

退出武英殿时,朱高燧低声道:“二哥,父皇似乎什么都知道了。”

朱高煦微笑不语。在这深宫之中,又有什么能瞒过那位雄才大略的父皇呢?所幸他们行事光明磊落,这才得了父皇的默许。

夕阳西下,兄弟二人的身影在宫墙上拉得很长。经过这些风波,他们更加明白,在这大明王朝,唯有持身以正、谋事以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丑雌一胎多宝,五个兽夫跪求原谅 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 三塑强汉 嫡女狂妃之妖王宠上天 末日尸乐园 如何杀死一团雾 藏鸾 杂役魔修 穿越反派,如何自救 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