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藩 > 第4章:惊涛定鼎

第4章:惊涛定鼎(1 / 1)

永乐元年的初雪来得格外早,才过立冬,细密的雪籽便扑簌簌地敲打着南京城的大街小巷。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积了薄薄一层白,飞檐下的冰棱在暮色中泛着冷冽的光。这座刚刚经历“靖难之役“的帝都,在表面的庄重肃穆之下,暗流汹涌。

时近黄昏,汉王暂居的府邸内已经点起了灯。西厢书房里,炭火在精雕的铜盆中发出轻微的毕剥声。朱高煦独自坐在紫檀木案前,面前摊开一张巨大的海图。羊皮纸上的墨迹尚未全干,他手持一支狼毫小楷,正细致地画着什么。

这张海图耗费了他数月心血,上面不仅标注着大明沿海的主要港口,更有远至天方国的航线。他的指尖轻抚过图上的西洋诸国,心中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荡。烛光摇曳,将他专注的侧影投在身后的书架上,那里整齐排列着《武经总要》《航海秘要》等典籍,其中几本还夹着他亲手绘制的草图。

“或许在旁人眼中,那把龙椅是至高无上的诱惑。”朱高煦在心中默想,嘴角泛起一丝微笑,“但对我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来说,那片未知的海洋,才是真正的机遇。”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个时代,海洋意味着财富、疆土,更意味着一条能够让他远离朝堂纷争的生路。

窗外风雪呼啸,忽然房门被推开,带进一股刺骨的寒气。来人正是淇国公丘福,这位靖难之役中的悍将披着一身积雪,眉须上结满了冰霜,铁甲上还带着校场操练后的尘土气息。他挥手屏退了想要通传的仆人,大步走到案前,声音因激动而沙哑:

“殿下!这三日来,军中将领们夜不能寐。您可知今日朝会,陛下竟将神机营的指挥使一职交给了张辅?”

朱高煦缓缓放下手中的狼毫笔,海图上未干的墨迹在烛光下泛着幽光。他起身走到茶案前,亲自斟了一杯热茶递过去:“国公先暖暖身子。”

丘福接过茶盏却无心饮用,急切道:“张辅虽是靖难功臣,却从不参与皇子之争,只效忠陛下一人。陛下此举,分明是在防着您啊!殿下,将士们的心都还热着!只要您点头”

“国公可知这海图上的航线通往何处?”朱高煦突然打断他,指尖轻点图纸上一条朱笔勾勒的航线,“通往一片比大明疆域还要潦阔的天地。你我血战四年,为的是终结战乱,而非重启干戈。”

他取过案头的《皇明祖训》,翻到“嫡长有序”那一页,指尖重重地点在字上:“告诉将士们,他们的心意,我朱高煦铭记在心。但正因如此,才更要谨守臣子本分,遵循祖宗法度!”

丘福张了张嘴,还欲再言,却在看到朱高煦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定时,终是颓然垂首。风雪从未关严的门缝中灌入书房,卷起海图一角,那未干的墨迹如泪痕蜿蜒。

翌日黄昏,乾清宫内早已灯火通明。朱棣特意在册立大典前夜设宴款待靖难功臣,十二盏琉璃宫灯将大殿照得如同白昼,蟠龙金柱上缠绕的五爪金龙在灯光下栩栩如生。朱棣端坐九龙御榻之上,面前的金丝楠木案上摆着御膳房精心准备的八珍席。皇长子朱高炽坐在左下首,不时轻声咳嗽,苍白的脸上泛着不正常的红晕。

酒过三巡,乐坊司演奏的《平定天下》曲毕,朱棣突然将手中的和田玉杯重重掷在地上。玉杯碎裂的清脆声响让丝竹之声戛然而止,满殿顿时寂静得能听见烛火摇曳的声音。

“今日在座的,都是随朕出生入死的兄弟。”朱棣醉眼朦胧地倚在软榻上,目光扫过丘福、朱能等靖难功臣,最后定格在朱高煦身上。他缓缓起身,步履略显蹒跚地走到朱高煦面前,目光中带着几分醉意,却又暗藏锋芒。

“高煦啊!”朱棣的声音忽然低沉下来,带着几分推心置腹的意味,“你大哥的身子,你也是知道的。这些年来,他每每病发,朕都忧心不已。”他微微俯身,靠近朱高煦的耳边,却又让声音恰好能让邻近的几个大臣听见:“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这句话,朕今日再说一次。”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寂静的大殿中炸开。朱高煦能感觉到四周投来的各种目光——有震惊,有期待,更有太子一系官员的警剔。他心中冷笑,这句话在原本的历史上,正是朱棣用来暗示、最终导致朱高煦走向复灭的诱饵。

朱高煦立即离席跪倒,声音清朗如玉磬相击:“父皇!太医今早才为大哥请过脉,不过是秋燥引起的咳嗽。有父皇洪福庇佑,大哥必定康健百年!”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迎向朱棣审视的眼神:“儿臣但知恪守臣子本分,尽心竭力辅佐大哥,绝不敢有非分之想!“

朱棣盯着他看了许久,那双看似醉眼朦胧的眸子深处锐利如鹰。他在审视,在权衡,在判断这个儿子此刻的表现有几分真、几分假。终于,他放声大笑,笑声在殿堂中回荡,震得梁上的宫灯都微微晃动:“好!好!老二朕果然没白疼你!”

翌日清晨,奉天殿钟鼓齐鸣。当第一缕阳光穿过云层,洒在铺满白雪的殿前广场时,文武百官已经按品级肃立。朱高煦站在亲王队列的最前方,身着绛纱袍,头戴九旒冕,神色平静如水。

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诏书颁下:册立皇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居东宫。同时封皇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岁禄万石,赐金宝金册;皇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当司礼监高声宣读册封诏书时,朱高煦伏地谢恩的每一个动作都标准得无可挑剔。他能感受到身后无数道目光的注视,有疑惑,有惋惜,也有期待。但他始终目不斜视,保持着亲王应有的威仪。

退朝时,新立太子在丹陛前驻足,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见朱高煦已大步越过他,径直走向怔立在殿角的丘福。两位沙场老将的目光有一瞬间的交汇,朱高煦微微颔首,目光清明如水,随即转身离去。这个细微的动作,既不失礼数,又明确地划清了界限。

雪后初晴的阳光通过高大的殿门照射进来,在金砖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当日下午,汉王府的书房里重新亮起烛火。那张巨大的海图上,朱砂新绘的航线已经穿过马六甲,笔直地指向西方未知的海域。

朱高煦站在图前,指尖轻轻划过那条像征未来的红线。书案上,一本刚刚完成的《航海策要》墨香未散,里面详细记载着星象导航、造船工艺等前所未有的知识。窗外,几只信鸽扑棱着翅膀飞向天际,带着汉王府的密令,飞往福建、广东等沿海各地。

“陆地上的棋局已经落定。”朱高煦轻声道,眼中闪铄着前所未有的光芒,“现在,该轮到海洋了。”

暮色渐深,书房内的烛火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在那张巨大的海图前,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数年后,大明的宝船舰队劈波斩浪,驶向远方的壮观景象。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替身逆袭:我撕碎了太后的阴谋 古代第一助产士 泰昌大明 抗战:开局奖励满编德械连 凡尘仙逆 别慌,饿不死我! 七世神盘 弦乐探险队,相遇相识到拯救世界 八零之小钱劝学记 霍格沃茨:这个教授过于麻瓜